蘇 慧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濱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支氣管擴張在形態(tài)上是指支氣管不可逆的擴張和管壁的增厚,通常是一個解剖上的定義,用于代表由于感染、理化、免疫或遺傳等原因引起終末期支氣管的病理損害,包括支氣管壁肌肉和彈力支撐組織破壞。臨床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大量膿痰,可反復咯血。由于反復的感染和廣泛性支氣管擴張會對肺組織和肺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使得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導致并發(fā)肺動脈高壓,從而發(fā)展為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有研究表明,支氣管擴張患者康復中應(yīng)用肺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2]?;诖耍狙芯窟x擇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間收治的40例支氣管擴張患者,給予肺康復訓練,取得較為不錯的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支氣管擴張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組內(nèi)均有40例。觀察組中,女20例,男20例,年齡35-82歲,均數(shù)為(58.34±4.11)歲。對照組中,女21例,男19例,年齡35-75歲,均數(shù)為(57.18±4.16)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支氣管擴張;(2)在三個月之內(nèi)沒有服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β2受體激動劑類藥物。排除標準:(1)支氣管擴張是由肺結(jié)核導致;(2)合并嚴重的全身疾??;(3)存在精神認知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健康教育指導、吸氧、有氧運動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肺康復訓練,(1)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在患者臥位時兩膝下可以墊軟枕,坐位時保持身體稍前傾,放松全身肌肉,也包括緊張的輔助呼吸肌群。囑患者經(jīng)鼻吸氣,從口呼氣,在吸氣時能夠見到上腹部的鼓起,在呼氣時可以見到腹部的凹陷,胸廓保持不動或者最小的活動幅度。用一只手按在患者上腹部,當呼氣時,腹部下沉,該手稍微加壓用力,進一步來增加腹內(nèi)壓,使得膈肌上抬,在吸氣時,上腹部對抗該手的壓力,并徐徐隆起。(2)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指導患者緩慢的深吸氣,然后讓患者撅起嘴唇輕松的做吹笛呼氣,使得吸氣和呼氣的時間比為1:2或1:3。(3)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治療師將雙手放置在患者欲擴張肺葉對應(yīng)的胸廓上,讓患者呼氣,并感受到肋骨向下向內(nèi)移動,治療師手掌同時向下施壓。治療師在患者吸氣前的瞬間,快速地向下向內(nèi)牽張胸廓,誘發(fā)肋間外肌收縮。讓患者吸氣,并且抵抗治療師雙手的阻力。(4)指導患者做胸腔松動練習,患者取坐位,兩手在頭后方交叉握,深吸氣時做手臂水平外展動作?;颊咴诤魵鈺r將手和肘部靠在一起,并且身體往前彎。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癥狀改善情況,包括痰量:0分表示無痰;1分表示24小時痰量在1-50ml;2分表示24小時痰量在51-100ml;3分表示24小時痰量在100ml以上??人裕?分表示無咳嗽;1分表示有輕微咳嗽,24小時咳嗽次數(shù)少于10次;2分表示24小時咳嗽次數(shù)在10-20次;3分表示24小時咳嗽次數(shù)超過20次。呼吸困難:依照慢阻肺疾病呼吸困難的程度判定[3]。
干預前兩組痰量、咳嗽、呼吸困難評分相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痰量、咳嗽、呼吸困難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相比(n=40,分)
支氣管擴張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支氣管病理性或永久性的擴張,會導致反復發(fā)生化膿性氣道慢性炎癥的發(fā)生,該疾病急性反復發(fā)作后,會使得管壁、支氣管纖毛、彈力組織遭到破壞,從而引起支氣管阻塞和感染[4]。
本研究得出干預后觀察組痰量、咳嗽、呼吸困難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肺康復訓練能夠緩解或控制呼吸疾病的急性癥狀和并發(fā)癥,還能夠消除支氣管擴張引起的功能障礙和心理影響,積極的指導患者做呼吸和運動訓練,來發(fā)掘呼吸功能的潛力[5]。有效的肺康復訓練能夠指導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大的活動量,還能夠提高活動和運動的耐力,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中呼吸訓練能夠恢復膈肌到正常的位置和功能,有效控制呼吸的頻率和呼吸方式,來減少氣體的陷閉。減少呼吸功,增加呼吸肌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因呼吸困難導致的焦慮。觀察組通過有效的肺康復訓練使得痰量、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改善更明顯。
綜上所述,支氣管擴張患者應(yīng)用肺康復訓練能夠有效緩解痰量、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加快康復速度,值得臨床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