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翠
重慶市巫溪縣人民醫(yī)院,重慶 405800
瘢痕子宮妊娠指受精卵著床于瘢痕部位,目前瘢痕妊娠發(fā)病機制還不明確,但認為可能為受精卵通過剖腹產瘢痕與子宮內膜間的微小間隙著床于瘢痕組織[1]。妊娠中晚期引產為計劃生育的補救措施之一,指在胎兒畸形或母親患病情況下無法繼續(xù)妊娠而采取的終止妊娠措施[2]。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瘢痕子宮妊娠的數量也逐漸增加,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終止瘢痕子宮中晚期妊娠對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水囊引產術用于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患者引產中,旨在觀察其引產成功率及對并發(fā)癥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2例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30.28±3.51)歲,距上次手術時間1~8年,平均(4.36±1.58)年,孕周20~31周,平均(25.32±1.58)周。觀察組年齡23~37.5歲,平均(30.32±3.56)歲,距上次手術時間1.5~9年,平均(4.39±1.63)年,孕周21~32周,平均(25.37±1.62)周。兩組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納入標準:胎盤位置正常;均符合引產指征;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肝腎功能疾病者;胎盤位置異常者;合并急性感染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存在認知、精神、言語等功能障礙者;不同意研究者。
1.2方法 兩組術前均行常規(guī)檢查,給予米非司酮片口服50mg,1日3次,持續(xù)口服2d。對照組第3d行利凡諾引產,常規(guī)消毒后行羊膜腔穿刺,見羊水后注入依沙吖啶(廣西和豐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5020606,規(guī)格2ml:50mg)100mg。
觀察組行水囊引產術,于陰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1~0.2mg,4~6h可重復給藥,于第4d將cook水囊置入宮腔,往水囊內注入無菌生理鹽水20ml,緩慢拉動水囊至子宮內口。隨后注入生理鹽水200至320ml,扎緊導尿管末端,以浸泡慶大霉素的無菌紗布對導尿管進行包裹,并置于陰道后穹窿。放置水囊后密切監(jiān)測胎心、觀察有無陰道出血、胎盤早剝等情況,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預防性口服甲硝唑,0.2至04g/次,1日3次,持續(xù)口服3d。密切觀察患者宮縮情況,若宮縮較強應提前將水囊取出。放入水囊24h后若無宮縮,則取出水囊,根據患者宮縮情況應用催產素。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引產成功率及并發(fā)癥率,若規(guī)律宮縮至胎兒娩出時間>72h或采取其他方法終止妊娠、放入水囊24h無宮縮則視為引產失敗。
2.1兩組引產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引產成功率為100.00%(41/41),對照組引產成功率為90.24%(37/41),觀察組引產成功率明顯較對照組更高(χ2=4.205,P=0.040)。
2.2兩組并發(fā)癥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率為4.88%,與對照組7.32%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
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在臨床十分常見,目前臨床常見的引產方法包括藥物引產、利凡諾引產、水囊引產等,各種方法均存在其優(yōu)缺點。藥流適用于妊娠<14周的患者,雖然創(chuàng)傷小,但嘔吐惡心等癥狀較為明顯,容易增加患者不適及痛苦,降低依從性。利凡諾引產耗時較長,宮頸擴張較為緩慢,若宮縮較強可造成子宮下段破裂。
瘢痕子宮引產面臨的最主要風險為子宮破裂、產后出血、產道損傷等,若宮頸無法充分軟化及擴張,可造成宮縮時宮腔壓力過大,容易使胎兒從子宮薄弱處破裂娩出[3]。水囊引產主要通過機械性壓迫子宮下段及宮頸,反射性引發(fā)子宮收縮,有效擴張子宮頸,促進宮頸軟化,進而達到引產目的,可降低子宮破裂的風險,且對肝腎功能無明顯損害[4]。妊娠中晚期胎兒較大,但宮頸成熟度較差,若未充分軟化、擴張宮頸,可造成宮縮時子宮壓力較大增加子宮破裂風險。水囊引產前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促進宮頸周邊結締組織分泌蛋白酶,對膠原纖維含量進行抑制,有軟化子宮、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利于提高引產成功率[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引產成功率明顯較對照組高,兩組并發(fā)癥率無明顯差異,提示水囊引產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引產成功率,且安全性較高,不會明顯增加并發(fā)癥,在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中可行性較高。
綜上所述,水囊引產術用于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中可提高引產成功率,且不會增加并發(fā)癥,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