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陳夢媛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作“接納”,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孩子”“接納真實的他人”等等。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卻并非如此。
如果翻開劉凌的朋友圈,你會覺得這是個生活多么有趣的女孩子呀。各種有趣又好玩的動態(tài),今天烘焙,明天做手賬,過幾天又跑到國外旅游,非常令人羨慕。
實際上,她的朋友圈是“假”的,搬運了網(wǎng)紅的圖片。她本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她覺得自己太普通了,幻想通過這樣“高大上”的朋友圈成為另一個人。美麗泡泡被戳破的瞬間,她自己也十分難堪。
嫌棄自己長得不夠高,身材有點胖,不夠聰明,或者性格不夠好,情商不在線,能力拖后腿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這些事情也常常讓人覺得痛苦、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為了緩解這種痛苦,人們需要學會“自我接納”。但“自我接納”的路并非是一帆風順,常有人理智上知道要“自我接納”,但情感上往往做不到。最后強迫自己接納,反而變得更加壓抑和痛苦。
究其原因,是因為不接納意味著改變。我不接受現(xiàn)在的自己,我要變得更好;或者我不接受別人是這個樣子的,我要讓別人變得更好。而這個所謂的“好”,其實是以你個人的要求和標準為出發(fā)點的。這個時候你在自己的內(nèi)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正常自我”和“正常他人”。
我認為正常的我應該是怎樣的,正常的他人應該是怎樣的。只有做到這個標準,才是好的自己。他人也只有做到這個標準,才是好的他人。
比如:我只有年薪百萬,老公只有上進,孩子只有考第一,才是正常的,好的。而現(xiàn)實中的我和他人都沒有做到這個標準時,就認為自己和他人是“不好的”“不正常的”。這就產(chǎn)生了認知失調(diào),讓人痛苦之余,還希望通過改變來減少這種痛苦,通常而言有2 種方法。
比如把自己變優(yōu)秀,更加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樣子?;蛘咦寗e人改變,變得更符合自己的標準。當這些改變發(fā)生時,痛苦也能減少,因為你“如愿”了。
選擇改變現(xiàn)實的人往往會在成功時產(chǎn)生巨大的成就感、愉悅感和滿足感,這就是自我實現(xiàn),也就是“正常的我”在現(xiàn)實中終于實現(xiàn)了。但生活不會盡如人意,改變失敗時,人們會體驗到巨大的挫敗感、失落感和無助感。
比如修改對于“正常的我”和“正常他人”的認識,降低自己的標準,發(fā)現(xiàn)當下這個自己和他人,都已經(jīng)是很棒的人。當你認為智商80 就是正常,是否就能欣賞自己85 的智商了呢;不要認為自覺寫作業(yè)的孩子才是正常的,而要認為不把作業(yè)撕了的孩子就已經(jīng)很好了。這樣一想,是否就沒有那么痛苦了呢?看孩子也順眼多了。
“改變”一詞,一直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大家無意識追求的一個目標。但其實,放棄改變也有它的力量。
當你開始承認,自己成不了第一,就開始接納了自己的平凡;當你開始承認,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如別人,就開始接納了孩子的平凡;當你開始承認,自己沒辦法讓老公上進,就開始接納了真實的老公。所以承認自己沒那么好,承認別人沒那么好,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是人類一生的功課。
當然,自我接納與自我欺騙是有區(qū)別的。你明明不夠好,還要安慰自己足夠好,把1 分說成10 分,這是自我欺騙。孩子明明很糟糕,你還騙自己說他已經(jīng)很好了,嘴巴上說著你已經(jīng)很棒了,心里卻十分焦急,這也是自我欺騙。
接納是承認自己和他人都達不到我的標準了,這個過程絕不是一個開心、愉悅、積極向上的過程,而是一個痛苦、無奈的過程。接納自己不夠好,不意味著自己不再進步改變,而是接納當下的自己,不再焦慮緊張、不滿意自己、攻擊自己;接納孩子的成績一般,不意味著就不管孩子了,而是不再為這個事情焦慮,看到孩子也在為這個事情沮喪,不再對他大呼小叫,溫和地陪伴他探索進步的方法。
當你承認自己就是做不到也得不到的時候,你承認別人就是沒有辦法按你的意志改變的時候,就是喪失。
這并不是消極悲觀,而是理性對待現(xiàn)實,是非常具有成熟意義的階段。不是所有事情你都能改變,不是所有事情改變起來都是值得的。當你放棄改變和掩飾的那一刻,你才能把眼睛從“正常的我應該怎么樣”“正常的他應該怎么樣”里拉回到現(xiàn)實中。
看見自己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要求,不再聚焦于改變,看見真實的自己和他人。這時候一種慈悲的力量就會涌進來,你會突然明白:是啊,我就是不夠好,可那又怎樣呢?是啊,他就是不夠好,可那又怎樣呢?
為什么一定要“夠好”呢?為什么一定要“改變”呢?為什么一定要“正常到和別人一樣”呢?為什么要那么排斥現(xiàn)在的自己和他呢?然后你就想跟現(xiàn)在的自己和解,跟現(xiàn)在的他人和解。你就有了和平、安詳、喜悅的力量,你也就有了改變的力量。
所以某種意義上說,接納既不是改變,又是改變,矛盾又統(tǒng)一。真正的改變,就在你放棄改變的時候開始了。
接納,會讓人學會面對現(xiàn)實,重獲輕松。人,承認自己的有限性,就是接納。人,不承認自己的有限性,就是改變。成熟就是,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
人這一生,所謂成熟,就是4 個接受:接受父母是個普通人,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接受伴侶是個普通人,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