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瑞,金雙玲,鄭玉麗,鄭康生,儲耀卿,田 甜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1418)
高?!皩嶒灱夹g隊伍”,包括從事實驗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設備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人員。在傳統(tǒng)印象中,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是指在實驗室相關崗位工作,服務于材料專業(yè)理論教學的教輔人員,不是技術隊伍的主體,因此不被重視。但隨著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工作的推進,深化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地位逐漸得到認可和重視,加上高校實驗室功能的拓展與轉變,實驗技術隊伍的重要性得以顯現。但實驗技術隊伍發(fā)展現狀卻不容樂觀,他們普遍學歷偏低、職稱偏低且晉升困難、工作積極性不高、科研能力不強、可展示的成果稀少,整體水平遠低于理論教師隊伍,與學校的整體發(fā)展水平不相匹配。
為全面貫徹和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12)4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高校建設,各級主管部門及高等校院都就進一步加強實驗技術隊伍人建設提出了若干意見。總體原則是通過實驗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與高素質人才的引進等途徑提高實驗技術隊伍的總體素質,造就一支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學術結構趨于科學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具有現代教學理念,掌握先進實驗教學方法,能熟練掌握專業(yè)理論和現代實驗技術、具有科學管理實驗室能力,能夠適應高校發(fā)展需求的高水平實驗技術隊伍,從而提升實驗教學水平和質量,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構建高水平的實驗技術平臺,提高科研水平及實驗儀器設備使用效率的任務目標。
實際上,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在高校發(fā)展的過程中角色與職能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他們不僅是實驗室的核心,對實驗教學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還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對科研水平提升有著極大的潛力。因此打造一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素質的實驗技術隊伍,更顯得尤為重要[1-4]。盡管目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卻也是最好的發(fā)展時機。
很長一段時間里,甚至目前仍有一部分人認為高校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的本職工作就是實驗室管理員,打掃實驗室衛(wèi)生,維護實驗設備正常運轉,輔助任課教師準備實驗材料與工具等。正是由于這種“重教師輕教輔”現象長期存在,嚴重阻礙了實驗室人才隊伍的發(fā)展,也使高校實驗室的服務功能有所弱化,阻礙了教學、科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5]。事實上,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內容早已不是過去單純的實驗準備(輔助)工作,而是直接參與教學和科研的專職人才,職責很多,角色也很多,既是實驗室的建設者與管理者,又是實驗室及設備運行的維護者;既是實驗技術的開發(fā)者,又是實驗教學的指導者;既是科研工作者,又是教改參與者。這在相當數量的高校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知不覺中,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職責已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具體工作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幾大方面:
(1)在教學方面,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主要包括實驗設計與試做、實驗材料及設備的準備、實驗教學的講解與操作指導、實驗報告的批改與成績評定、實驗教學相關資料的整理與歸檔、實驗教學改革的參與與執(zhí)行、專業(yè)教學及建設的配合工作等;
(2)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主要包括實驗室硬件建設,如儀器設備采購、安裝、調試及相關檢查驗收工作和實驗室軟件建設,如制度建設、環(huán)境建設、內涵文化建設等,另外,還有學科平臺等專項建設;
(3)在實驗室管理方面,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的工作主要包括實驗室教學運行安排管理、實驗室日常開放管理、安全衛(wèi)生管理、資產設備管理、大型儀器測試服務及考核管理、化學試劑/氣體管理,此外還包括實驗試劑材料采購、三廢回收處理、實驗設備維修維護、財務報銷等;
(4)在科研方面,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也是科研團隊的重要力量,主持或參與科研試驗、材料性能測試及評價、企業(yè)技術開發(fā)、實驗儀器功能開發(fā)、科研項目申報驗收、撰寫學術論文、申請專利等;
(5)在其它方面,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還要配合學校院系的很多工作,例如各種檢查、會議、監(jiān)考、值班等,甚至還要擔任學生班導師、指導學生“三創(chuàng)”類實踐項目等。
由此可見,現在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工作內容之多,范圍之廣,職責之重。
在如此多的職責下,特別是在身兼數角的情況下,對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提出了比任何一個崗位都要高的要求,即過硬的綜合素質。
首先要求有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不斷學習的能力。因為材料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科,專業(yè)發(fā)展前沿比較高精尖,但是專業(yè)基礎面卻又很廣泛,專業(yè)方向分支多,交叉學科也多。比如一般院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yè),多數同時包括無機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復合材料、材料物理等幾大方向中的幾個或全部,如果是研究專業(yè)那將更進一步細化,可能涉及到材料學、材料化學、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等很多。部分材料類專業(yè)課程是在物理學基礎之上,部分又是在化學基礎之上,所以無論是實驗教學還是實驗技術開發(fā),亦或者是參與科研及實驗室管理都需要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具有扎實且廣泛的專業(yè)知識,除了要懂材料的專業(yè)知識以外,還需要有扎實的化學功底,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反應工程等。此外,對于儀器設備的維護與使用、材料性能的測試與分析評價等方面工作,不僅需要熟練的操作技能,還需要從原理上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需要更多的結構、物理、機械、電子電工等各方面的知識與素養(yǎng)。同時,由于現代實驗技術涉及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面越來越寬,前沿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接觸高精尖儀器設備越來越多,需要實驗技術隊伍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因此需要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培養(yǎng)出的學生才能更加優(yōu)秀。
其次要求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從教學輔助角色逐漸轉變?yōu)榻虒W主導角色,要求實驗技術隊伍必須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包括優(yōu)秀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課堂組織能力、良好的溝通互動能力和不厭其煩的耐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學除了講知識,還講技巧,還涉及到很多歷史、文化、藝術的背景,特別是在思政進課堂的時代,除了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把思政元素融進教學,將正能量一同傳遞給學生,這也對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教學遠不如科研工作出成果,地位高,但是實驗教學確實非常重要,是培養(yǎng)大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最關鍵的一步,所以還需要實驗技術隊伍有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
再次要求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無論是實驗教學還是科學研究,都要求有一個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客觀處理,對出錯的實驗方法、步驟進行糾正,對實驗的安全性及潛在危險做出科學預判,對實驗現象、實驗獲得的數據如實記錄,對實驗結果進行合理的分析處理。這些基本素質在科研過程中更是尤為重要。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空談,它也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基礎之上,擁有了嚴謹的科學思維和正確的科研方法,再加上對科學發(fā)展前沿的敏銳觸覺和認真鉆研的精神,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而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實驗技術隊伍本身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改變傳統(tǒng)思維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實驗室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科研開發(fā)。
最后還要求具有超強的協調能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由于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工作內容多而雜,需要經常與專業(yè)教師、部門領導、各職能部門、采購供應單位等聯系,此時超強的協調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實驗室工作比較辛苦,且不容易出成績,職稱晉升緩慢,甚至有時還要接觸到有毒有害化學試劑和氣體、電離輻射等,因此要干好實驗室工作必須要熱愛崗位,不僅要有踏實的工作狀態(tài),更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如此多的職責,如此高的要求,如此重的壓力,曾嚴重阻礙了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的健康發(fā)展。為了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以匹配高水平院校建設的步伐,高校也做了不少工作,普遍認為有效的措施包括:大力引進人才,優(yōu)化隊伍結構;明確崗位職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考核激勵體系,提高薪資待遇;優(yōu)化職稱評聘條件,調動工作積極性;加強培訓交流機制,重視實驗人員的再教育;打造實驗室文化,提升職業(yè)幸福感等[6-8]。但是效果提升緩慢,或是實施有一定的阻力。究其原因,不過是沒有找準問題的關鍵與主次順序。
在眾多的措施當中,最首要,也是最關鍵的是明確實驗技術隊伍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隊伍為何長期發(fā)展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因素也是相互影響的,最主要的原因當屬工作職責不清,內容太多,范圍太廣。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工作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實驗技術人員疲于工作,想完成本職工作都很困難,更別說還能做得突出,有成果,有特色。另外,職權不清帶來最大問題是責任不清,再加上之前實驗教學也不被重視,對實驗教學的質量要求也不高,所以工作好壞或者干多干少對個人也基本沒有什么影響,久而久之形成了惰性的工作氛圍。只有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用人所長才能業(yè)精于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實驗技術隊伍的作用。鑒于此,建議將實驗技術隊伍分為幾類:(1)實驗教師,是指以實驗教學為主要崗位職責,符合高校技術隊伍任職資格的人員,主要負責完成學生的實驗教學,積極做好實驗室的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工作。(2)實驗技術人員,也是有能力參與科研工作的一支力量,主要負責部分實驗教學、實驗指導工作,負責大型儀器設備的運行管理、功能開發(fā)與利用,實驗的準備及自制實驗教具及參與科學研究等。(3)實驗室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實驗儀器、設備的保管及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及日常事務的協調等工作。(4)實驗室技術工人,是指從事實驗準備及實驗儀器維修保養(yǎng)等工作的工人。明確分工后,才能各司其職,發(fā)揮各人所長,才能將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同時也才能更便于工作考核與獎罰實施。
其次是健全保障性政策,如人才引進政策、薪資待遇政策、職稱評聘政策,培訓交流政策等。基本的保障有了,個人的基本需求才得以滿足,看得見,夠得著,擁有晉升的希望和均等發(fā)展的機會,才能安心踏實地工作,才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人才流動才能趨于穩(wěn)定,隊伍整體年齡、學歷、職稱、知識結構才能得以優(yōu)化改善,新舊搭配,以強帶弱,從而推動材料類實驗技術隊伍不斷發(fā)展。
最后是建立激勵性政策,如量化考核政策、績效獎勵政策、先進典型宣傳等。隊伍已進入正常軌道之后,要使隊伍能夠又快又好地發(fā)展,就少不了激勵措施。正確、合理的激勵能夠極大地提高人的積極性、提升進步的欲望,工作效率就提高了,空出時間就多了,就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再培訓再學習再教育,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去做科研了,相得益彰。進入良循環(huán)后,工作質量、水平自然也就越來越高了,從而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也就越來越高了。
可見,只有找準突破口,才能打破目前實驗技術隊伍發(fā)展的困境。消除阻礙,保障基礎,合理激勵,才能如破竹之勢,使實驗技術隊伍加快建設步伐,健康持久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