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詩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福建 廈門 361100)
在科學技術快速的更新換代下,智能手機成為了現階段音樂傳播的主要載體。音樂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但卻有部分學生出現了癡迷音樂的現象,過分追星、迷戀于歌曲秀炫,從而導致學業(yè)的荒廢,這些現象極大的影響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身為一名合格的初中音樂教師,有責任及義務引導學生對大眾音樂進行正確對待,發(fā)揮出大眾音樂在初中階段音樂教學中的服務作用。
大眾文化的發(fā)展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從剛開始的口口相傳,已經發(fā)展成了具有現代化氣息的網絡共享,此做法使得大眾文化的大眾化特點更加顯著。不僅如此,大眾音樂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以及創(chuàng)作方式等也都在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從盛唐時期的樂舞到宋朝的雜劇到明清時期的小曲再到目前的通俗音樂,由此可以看出,大眾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是離不開社會的發(fā)展的。但也正由于大眾音樂的自由化特點,使得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學受到了一些極為不利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倘若一直讓他們接觸那些相對低俗的歌曲,他們肯定會學著模仿,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必須要重視這一現象,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夠為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有力條件。
1.大眾化特點。大眾音樂文化正如其字面意思相同,具有一定的大眾化特點,它所面對的是社會全體人民,是最受大眾喜愛及接收的一種音樂文化,因此,其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從現階段一些膾炙人口的歌曲中可以看出,其創(chuàng)作靈感大多數都是來自于人們的實際生活,所以,才會如此廣受傳唱。
2.自由化特點。大眾音樂文化的另一重要特點就是自由化,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歌曲創(chuàng)作者本身、歌曲創(chuàng)作的過程以及歌曲創(chuàng)作的內容。詳細來講,歌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不會受到任何人以及任何思想的影響及約束;從創(chuàng)作內容來講,不會受到某一方面的限制,可以來自于多個角度;而創(chuàng)作者本身也不會受到任何頭銜的限制,可以使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民群眾,這一做法極大的彰顯了雅俗共賞的特征。
音樂的存在正在一其他事物所不能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啟迪著我們的大腦。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私學課程的主要排序,從此順序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樂”在該時代的重要性。但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過程中,使我們獲取到全新的教學方式,但也丟棄了一些較為優(yōu)秀的傳統。對音樂課程價值的錯誤低估,使得一些中小學校,干脆讓一些所謂的“主課”所霸占,甚至有些學校直接將音樂課程從課程排序表中剔除,這也是現階段青少年精神匱乏、缺失情感體驗與文化底蘊的主要原因。如果此種現象長期不改,那么極有可能將學生教育成學習的“機器人”。
音樂課程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起到一定的釋放壓力的作用。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也能有效緩解一個人的緊張情緒,提升效率。另外,良好音樂的熏陶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個性化藝術修養(yǎng),并且還能在學生接觸到新的樂器或者演奏時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其耐心與毅力。但很明顯“音樂具有一定的克制性”這一觀念與現階段年輕人的“娛樂至上、放飛自我”的音樂價值觀是完全像違背的。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不管是人生觀,還是其價值觀都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在他們進行對大眾音樂文化的解讀時,受實際年齡及社會經驗的影響肯定會對其作出不正確的解讀結果。所以,如果此時音樂教師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那么極易使學生走向錯誤的道路中,最終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由此可見,初中音樂教師身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領路人,必須要加強對其的指導,必須要慎重選用教學內容,進而使學生能夠對大眾音樂文化做出正確解讀。
例如,一些消極情緒較大的大眾音樂,如果讓初中階段的學生長時間接觸,肯定會對其帶來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在他們看待生活中的人與事時會有較大的負面情緒,此時的音樂教師如果不及時進行引導,那么將會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實際的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與大眾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趨勢,為他們推薦一些勵志型歌曲,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形成正確的審美,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塑造,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后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很多時候音樂教師像其他科目一樣在臺上講課教學,也存在播放一整節(jié)課電影或音樂類影視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明顯不對的,因為音樂這一科目的教學,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參與進來,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水平和認知的重要途徑,而傳統的音樂教育理念很難達到實踐的作用。所以,新的音樂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主體,更加注重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表現,提高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時間,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都有很大幫助。
要更好的實現初中音樂教育教學的目的,必須要對現代化信息技術中軟硬件及網絡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在設置網絡課程的基礎上,可以教會學生該怎樣正確選用音樂教材資源,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同時對于豐富學生的音樂課堂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更重要的一點是,滿足了中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求知欲。通過網絡課程,可以讓學生掌握時代前沿的大眾音樂文化,讓學生學習到更加健康的大眾音樂文化。
例如,在對九年級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播放與東北二人轉相關的大眾音樂知識,并且讓學生與教材中的《小新年》進行對比,還可以讓學生模仿二人轉中一些比較有特點的人物形象,如小沈陽。這樣可以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當完成視頻的播放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表演,傳授學生使用手絹的技巧及動作,讓會樂器演奏的學生為表演的學生進行現場伴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音樂教學課堂得到了極大的活躍,而且還增強了學生對民樂的了解和印象。
教師的綜合水平是保障音樂教育順利和完善的重要因素,很多音樂教師本身的教育水平就令人堪憂,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無法正確的分配教學與實踐的時間、自身對于音樂教學不重視、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感受、不能正確利用大眾音樂等多方面。所以,要提高教師的綜合水平,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一同加強對教師的培育和監(jiān)督,促進對教師的專職培訓,重點培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水平,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當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因為教育畢竟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也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參照指標,如果學生只知道跟隨教師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學生在學習方面就會產生依賴性,從而在學習的寬度和深度上達到了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在進行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時,要格外注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集中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跟隨教師學習,在課下的時候也能進行自主的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另外,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不只是能作用于音樂教育,學生一單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就能在各個科目上發(fā)揮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要想提升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還要從音樂教學模式做起,音樂教學模式的發(fā)改變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因為傳統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和僵硬,很多教學方式方法都是教師進行教材的教學,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教學方式方法,對于學生的自由發(fā)展和進步是極其不利的,特備是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和音樂學習興趣的發(fā)展會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而新的音樂教學模式則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包括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都可以運用到教學中。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進而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大眾音樂水平和綜合鑒賞能力的提升。
通過以上敘述可以看出,大眾音樂文化中的音樂不僅走進了生活,還走進了教室,并且還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群眾的支持和喜愛。初中階段音樂教育需要注重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音樂教師可以將對音樂的教育課程作為基本平臺,向學生傳遞出大眾音樂的美感及理論知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與樂觀開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