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許冬保 肖 凱
在靜電場中,雙點電荷電場問題,屬于非常典型的一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高頻考點。這類試題側重考查考生科學思維中模型建構、科學推理以及物理觀念中運動觀念、能量觀念。試題涉及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應用,如電場強度、電勢、電勢能、電場力做功、動能等物理量的分析。試題一般以選擇題呈現(xiàn),且多以定性分析為主,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模型建構能力以及推理論證能力等。本文試對雙點電荷電場問題進行分類分析,以尋求相應的求解方略。
如圖1所示,為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線與等勢面分布圖。雙點電荷連線自左至右,場強先減小后增大,中點最?。浑妱葜饾u降低。在雙點電荷連線中垂線上,沿中垂線自上而下,場強先增大后減小,中點最大;中垂線(面)為等勢線(面),且與無窮遠處電勢相同,若選定無窮遠處電勢為零,則中垂線上各點的電勢均為零。
圖1 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線與等勢面
【例1】空間P、Q兩點處固定電荷量絕對值相等的點電荷,其中Q點處為正電荷,P、Q兩點附近電場的等勢線分布如圖2所示,a、b、c、d、e為電場中的5個點,設無窮遠處電勢為零,則
( )
A.e點的電勢大于零
B.a點和b點的電場強度相同
C.b點的電勢低于d點的電勢
D.負電荷從a點移動到c點時電勢能增加
【解析】根據(jù)電場線與等勢面之間的關系,參考圖1,可判斷出P點處為負電荷,試題所描述的是兩個等量異種電荷電場的情形。已知無窮遠處電勢為零,且e點在PQ連線的中垂線上,則φe=0;參考圖1,a、b兩點電場強度方向不同;從Q到P電勢逐漸降低,則φb>φd;由φa>φc,可知負電荷從a點到c點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故D選項正確。
圖2
【例2】(2020年全國卷Ⅱ第20題)如圖3所示,豎直面內(nèi)一絕緣細圓環(huán)的上、下半圓分別均勻分布著等量異種電荷。a、b為圓環(huán)水平直徑上的兩個點,c、d為豎直直徑上的兩個點,它們與圓心的距離均相等。則
( )
圖3
A.a、b兩點的場強相等 B.a、b兩點的電勢相等
C.c、d兩點的場強相等 D.c、d兩點的電勢相等
【解析】若以a、b點所在直線連線為分界線,該題所述的帶電圓環(huán),可等效為無數(shù)對上下對稱分布的等量異種點電荷電場的疊加。將圖1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o,由場強左右及上下空間分布的對稱性,不難得到,AC選項正確。又由于a、b兩點處在等勢面上,因此,a、b兩點電勢相等。而c、d兩點處在同一電場線上,自c至d電勢一直在降低,即φc>φd。故ABC選項正確。
【點評】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是最基本、最典型的電場。例1切入點為從等勢線找電場線分布;例2考查點為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的集合。掌握圖1所示的電場線與電勢分布圖,掌握電場線與等勢線沿空間分布的對稱性特點,是求解這類問題的關鍵所在。
如圖4所示,為等量同種雙點電荷(正電荷)電場線與等勢面分布圖。雙點電荷連線自左至右,場強先減小后增大,中點場強為零;電勢先減小后增大,中點電勢最低。
圖4 等量雙點電荷(正電荷)電場線與等勢面
在雙點電荷連線中垂線上,自連線中點沿中垂線至無窮遠處,場強先增大后減??;電勢逐漸降低,中點電勢最高。
【例3】靜電場在x軸上的場強E隨x的變化關系如圖5所示,x軸正向為場強正方向,帶正電的點電荷沿x軸運動,則點電荷
( )
圖5
A.在x2和x4處電勢能相等
B.由x1運動到x3的過程中電勢能增加
C.由x1運動到x4的過程中電場力先增大后減小
D.由x1運動到x4的過程中電場力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由圖5可知,帶正電的點電荷在x>x1的條件下,所受電場力方向沿x軸負方向,從x2移動到x4的過程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A選項錯誤;同理,帶正電的點電荷從x1移動到x3的過程中,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B選項正確;從x1到x4的過程場強先增大后減小,所以電場力先增大后減小,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
【例4】空間某一靜電場的電勢φ在x軸上分布如圖6所示,x軸上兩點B、C的場強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別是EBx、ECx,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
A.EBx的大小大于ECx的大小
B.EBx的方向沿x軸正方向
C.電荷在O點受到的電場力在x軸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負電荷沿x軸從B點移到C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圖6
圖7 雙等量正點電荷電場線分布圖
注意圖7中增加了中間兩條特殊的電場線(大學電磁學教材上畫出,而中學教材未畫出),有利于問題的分析。
如圖8所示,為不等量異種雙點電荷(圖8中左側為正電荷,右側為負電荷,且右側電荷量較大)電場線與等勢面分布圖。雙點電荷連線自左至右,場強先減小后增大;電勢逐漸降低。沿雙點電荷連線靠近電荷量小的外側(圖中正的點電荷的左側)某點場強為零。
圖8 不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線與電勢分布圖
【例5】兩異種點電荷電場中的部分等勢面如圖9所示,已知A點電勢高于B點電勢。若位于a、b處點電荷的電荷量大小分別為qa和qb,則
( )
圖9
A.a處為正電荷,qa
C.a處為負電荷,qa
【例6】兩電荷量分別為q1和q2的點電荷放在x軸上的O、M兩點,空間靜電場的電勢在x軸的分布如圖10所示。其中A、N兩點處的電勢均為零,ND段中C點電勢最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q1的電荷量小于q2的電荷量
B.A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零
C.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N移到D點,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D.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在NC間某點釋放,僅在電場力作用下一定能到達N點
圖10
【解析】由圖10可知,q1為正電荷,q2為負電荷,A點的電勢為零。因此,q1的電荷量大于q2的電荷量,且q1和q2為異種電荷,A點的場強最小,但不為零。AB選項錯誤。進一步分析圖10,在x軸的C點電勢最高,場強為零,其兩側電場線必反向,顯然,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N移到D點,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若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在NC間某點釋放,僅在電場力作用下一定能到達NC間某點,但不能到達N點。C選項正確。
【點評】不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較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要復雜一些,左右電場分布沒有對稱性。例5、例6所描述的電場是相同的,但情境不同,例5是已知等勢面的分布確定電場分布;例6是已知φ-x圖像,根據(jù)圖像信息確定電場分布。圖10中,在x軸的C點,對應電勢最高,因圖像斜率為零,則該點場強為零。
注意例5、例6情境與圖8所示的情境不完全相同,不同點在于例5、例6中左側電荷量大于右側電荷量。根據(jù)圖10信息,繪出與圖10相對應的電場線分布示意圖(圖11),有利于深度分析電場中的有關問題。在圖11中右側的4個箭頭表明,該處電場線走向的多樣性,并且電場線的“拐點”處場強為零。
圖11 不等量異種雙點電荷電場線分布圖
如圖12所示,為不等量同種雙點電荷(正電荷)電場線與等勢面分布圖(圖中左側電荷量較大)。雙點電荷連線自左至右,場強先減小后增大,在雙點電荷連線之間,靠近電荷量小的一側(圖中兩點電荷之間連線右側)某點場強為零。
圖12 不等量雙點電荷(正電荷)電場線與等勢面
【例7】真空中有兩個固定的帶正電的點電荷,電荷量不相等。一個帶負電的試探電荷置于二者連線上的O點時,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恰好保持靜止狀態(tài)。過O點作兩正電荷連線的垂線,以O點為圓心的圓與連線和垂線分別交于a、c和b、d,如圖13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圖13
A.a點電勢低于O點
B.b點電勢低于c點
C.該試探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
D.該試探電荷在c點的電勢能小于在d點的電勢能
【解析】已知負的試探電荷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在O點恰好保持靜止,則O點的合場強必為零。如圖14所示,根據(jù)兩個不等量正電荷間電場線的分布特點可知:aO之間電場線由a到O,則a點的電勢高于O點的電勢,因此,A選項錯誤;兩個不等量正電荷間電場線的分布可能是圖15所示的情形,圖中b點并不在所畫的電場線上,參考圖12可近似認為b點附近的小段圓弧為等勢線。因此,b點電勢低于c點;如圖14,負的試探電荷由a點移送到b點,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C選項錯誤;同理,負的試探電荷由c點移送到d點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BD選項正確。
圖14 電場線分布的一種可能情形
圖15 電場線分布的另一種可能情形
【例8】a、b是x軸上兩個點電荷,電荷量分別為q1和q2,沿x軸a、b之間各點對應的電勢高低如圖16所示,a、P間距離大于P、b間距離,由圖示可以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圖16
A.a和b均為負電荷,且q1一定大于q2
B.電勢最低的P點的場強為零
C.將一負的試探電荷從b處移到P處,電荷電勢能增加
D.a、b間的場強先減小后增大
【點評】例7、例8描述的是不等量雙點電荷(正電荷)電場的有關信息。例7要求根據(jù)已知條件畫出兩電荷之間的電場線,參考圖12,若電荷在電場中某點所受電場力為零,則場強為零,于是可以推理得到該處的電場線出現(xiàn)“拐點”;例8則要求根據(jù)φ-x圖像,畫出雙電荷之間的電場線。正確繪制出不等量雙點電荷(正電荷)電場線是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