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新麗,王春珍,陳 云,范向斌,梁秀芝,郭 芳,帥媛媛
(1.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高寒區(qū)作物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8;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果樹研究所,山西 太谷 030815)
馬鈴薯是中國第四大主糧作物[1],具有產(chǎn)量高、生育期短、適應(yīng)性強、用途廣、含有獨特的營養(yǎng)成分等特點[2],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馬鈴薯也是晉北高寒地區(qū)的主要農(nóng)作物之一,不僅是非常受當?shù)厝罕姎g迎、不可缺少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食品工業(yè)和其他工業(yè)的主要原料之一。晉北高寒地區(qū)地勢高寒、無霜期短,具有種植馬鈴薯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晉北高寒地區(qū)馬鈴薯種植面積比較大、品質(zhì)較好、抗病性強,但產(chǎn)量比較低,因此,不斷選育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馬鈴薯新品種非常必要。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高寒區(qū)作物研究所馬鈴薯育種課題組經(jīng)過多年的馬鈴薯選育工作,選出一批性狀優(yōu)良的雜交后代材料,本試驗選出19 份馬鈴薯品系進行品比試驗,通過鑒定篩選出符合晉北高寒地區(qū)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系,為該地區(qū)馬鈴薯品種更新?lián)Q代提供儲備品種[3,4]。
供試馬鈴薯品種(系)共20個,由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高寒區(qū)作物 研 究 所 選 育 ,分 別 為 :“14-15-1”“14-5-13”“14-20-15”“14-10-67”“14-1-9”“14-2-15”“14-15-20”“13-20-26”“14-10-62”“14-8-29”“14-3-33”“14-20-2”“14-2-41”“14-8-90”“14-5-62”“14-3-87”“12-2-23”“12-13-9”“12-25-6”“晉薯16號”(對照品種)。
試驗設(shè)在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高寒區(qū)作物研究所試驗基地,前茬作物為谷子,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667 m2施雞糞1 000 kg,拖拉機耕地一次,旋耕一次。5 月15日播種,單犁鏵開溝,人工點種。6月26日第一次鋤草,7月14日—16日第2次鋤草、中耕、培土,并追肥尿素10 kg/667 m2。9月30日收獲。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fù),共60 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6.67 m2(6.67 m×2.5 m),株距33 cm,行距50 cm,每小區(qū)100株。小區(qū)四周均設(shè)保護行。
在馬鈴薯生育期調(diào)查各品種(系)的出苗期、現(xiàn)蕾期、開花期、成熟期、莖色、葉色、花冠色、主莖數(shù)、分枝數(shù)、株高、莖粗等指標,收獲后調(diào)查各品(種)系的薯皮類型、薯形、皮色、肉色、芽眼深淺、淀粉含量、干物質(zhì)含量等性狀及小區(qū)產(chǎn)量[5]。采用Excel2007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平均值多重比較采用Duncan’s法[6]。
由表1 可見,參試的20 個品系各個時期物候期有所不同,但所有品系均為中晚熟?!?4-20-15”出苗期最早,較對照“晉薯16號”提前7 d;“14-20-2”出苗期最晚,較對照“晉薯16號”推遲 6 d?!?4-2-41”現(xiàn)蕾期最早,為6 月 30 日,較對照“晉薯 16 號”提前 8 d;“14-15-20”、“14-5-62”與“晉薯 16 號”現(xiàn)蕾期相同,都最晚?!?2-13-9”開花期最早,為7月13號,較對照“晉薯16 號”提前3 d;“14-1-9”開花期最晚,較對照“晉薯16 號”推遲4 d?!?4-15-1”生育期最短為101 d,較對照“晉薯16 號”少7 d,“12-2-23”生育期最長為111 d,較對照“晉薯16號”長3 d。
表1 不同馬鈴薯品種(系)物候期Tab.1 The phenophase of different potato varieties
由表 2 可見,“14-20-15”和“14-20-2”莖色為綠色帶紫,其他各品種(系)均為綠色;“13-20-26”“12-2-23”葉色為淺綠色,“14-5-13”“14-15-20”“14-3-33”、“12-13-9”葉色為深綠色,其余各品種(系)為綠色;“14-20-15”花冠色為淡紫色,“14-1-9”“14-8-29”花冠色為紫色,“14-20-2”“14-8-90”花冠色為紫紅色,其余各品種(系)為白色;“14-3-87”和“12-2-23”主莖數(shù)最多為 2.9 個,較對照“晉薯 16 號”多 0.7 個,“14-15-1”主莖數(shù)最少為 1 個,較對照“晉薯 16 號”少 1.2 個;“14-2-15”分枝數(shù)最多為 14.3 個,較對照“晉薯 16 號”多 10.9 個,“14-1-9”分枝數(shù)最少為2 個,較對照“晉薯16 號”少1.4個;“14-3-87”株高最高為 90.3 cm,較對照“晉薯 16 號”高12.6 cm,“14-3-33”株高最低為52 cm,較對照“晉薯16 號”低25.6個;“14-8-29”莖粗最粗為17.42 mm,較對照“晉薯16號”粗3.41 mm,“14-3-33”莖粗最細為10.44 mm,較對照“晉薯16號”細3.57 mm。
表2 不同馬鈴薯品種(系)植株性狀Tab.2 The plant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potato varieties
由表 3 可見,“14-15-1”“14-1-9”和“14-3-33”薯形為圓形,“14-10-67”“14-15-20”“12-25-6”和對照“晉薯 16 號”一樣薯形為橢圓形,其余品系薯形為圓形;“14-1-9”“14-8-90”薯皮為紅色,“14-10-62”“14-8-29”薯皮為白色,“14-15-20”“13-20-26”“14-10-62”“14-3-33”“14-20-2”“14-5-62”“12-25-6”和對照“晉薯16 號”一樣薯皮為淡黃色,其余品系薯 皮 為 黃 色 ;“14-2-15”“13-20-26”“14-8-29”“12-2-23”“12-13-9”薯 肉 為 白 色 ,“14-15-1”“14-20-15”“14-2-41”“14-8-90”“12-25-6”薯肉為黃色,其余品系和對照“晉薯16號”一樣薯肉為淡黃色;“14-15-1”“14-20-15”“14-10-67”“14-5-62”薯皮略粗,“14-10-62”“12-2-23”薯皮光滑,其余品系和對照“晉薯16 號”一樣薯皮光滑中等;“14-20-15”“14-15-20”“12-13-9”芽眼較淺,“14-3-33”芽眼較深,其余品系和對照“晉薯16 號”一樣芽眼中等;“13-20-26”淀粉含量和干物質(zhì)含量最高分別為14.77%和20.53%,“14-2-15”和“14-10-62”淀粉含量和干物質(zhì)含量排第二位,為14.13%和19.89%。
表3 不同馬鈴薯品種(系)薯塊性狀Tab.3 The tuber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potato varieties
由表 4 可見,有 8 個品系較對照“晉薯 16 號”增產(chǎn),11 個品系減產(chǎn)。小區(qū)平均產(chǎn)量排第1 位的是“14-2-15”,產(chǎn)量達到 1 694 kg/667 m2,較對照“晉薯 16 號”增產(chǎn)49.0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產(chǎn)量排第2 位的是“14-15-20”,產(chǎn)量1 609.6 kg/667 m2,較對照“晉薯16 號”增產(chǎn)41.6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產(chǎn)量排第3 位的是“14-8-90”,產(chǎn)量為1 349.6 kg/667m2,較對照增產(chǎn)18.76%,與對照差異極顯著;其余5 個較對照增產(chǎn)的品系,與對照相比較差異不顯著。
分析結(jié)果可知:“14-2-15”和“14-15-20”的綜合產(chǎn)量較好?!?4-2-15”產(chǎn)量居品比試驗第一位,薯形圓型,薯皮淡黃色,薯肉白色,薯皮中等光滑,芽眼深淺中等,株高60 cm,莖粗13.26 mm,主莖數(shù)1.9個,分枝數(shù)14.3個,商品薯率79.77%,淀粉含量14.13%,干物質(zhì)含量19.89%,小區(qū)產(chǎn)量42.35 kg,產(chǎn)量為1 694 kg/667 m2,比平均對照增產(chǎn)49.08%。該品系生長勢較強、出苗整齊,花冠白色,無退化。
表4 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小區(qū)產(chǎn)量差異顯著性分析Tab.4 The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yield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potato varieties in plot
“14-15-20”產(chǎn)量居品比試驗第2 位,薯形橢圓形,薯皮淡黃色,薯肉淡黃色,薯皮中等光滑,芽眼較淺,株高66.3 cm,莖粗17.14 mm,主莖數(shù)1.7 個,分枝數(shù)4.9 個,商品薯率86.58%,淀粉含量11.13%,干物質(zhì)含量16.9%,小區(qū)產(chǎn)量40.24 kg,產(chǎn)量為1 609.6 kg/667 m2,比對照增產(chǎn)41.65%。該品系生長勢較強、出苗整齊,花冠白色,退化輕。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14-2-15”和“14-15-20”2個品系在產(chǎn)量、品質(zhì)、抗病性等各方面均表現(xiàn)較好,可在晉北高寒地區(qū)進行下一步的生產(chǎn)試驗和示范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