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杜雪,王榮,楊雪,郭蓉,蘇莉,高健,江燕芳,牛盼盼,李燕
我國乳腺癌發(fā)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患者的首位,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1-2],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隨著癌癥治愈率的不斷提高、生存期的延長,WHO已將癌癥列入慢性病范疇,乳腺癌的關注重點由治療逐步轉變?yōu)楦纳破溟L期的生存質量[3]。由于乳腺癌綜合治療周期長,大部分后續(xù)保健,如患者出院后的放化療、肢體功能鍛煉及心理調適等,都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效的自我管理可降低患者疾病復發(fā)率、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存質量[3-6]。因此,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乳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研究多為橫斷面調查[7-8],不能完整反映患者在出院后不同階段的自我管理行為與生活質量的變化趨勢。因此,本研究采用縱向調查的方法,調查患者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自我管理與生活質量的變化趨勢及其相關性,為醫(yī)護人員有針對性地制訂干預措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1.1對象 選取2019年1~6月我院腫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126例為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9],通過病理診斷確診;②研究期間居住在寧夏;③年齡18~65歲;④能閱讀文字或可以正確回答問題,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研究;⑤非轉移性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手術,TNM分期為Ⅰ~Ⅲ期。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病等;②晚期乳腺癌,預期1年生存率低,預后較差者;③伴有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腦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虎芗韧芯窦不?,存在人格障礙,視、聽障礙。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乳腺癌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病理診斷以及臨床分期等。②癌癥自我管理測評量表[10]。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癥狀管理、心理管理、與醫(yī)護人員溝通、信息管理、自我效能感管理6個維度4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從沒有、很少、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評為1~5分,總分44~2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偭勘鞢ronbach′s α 系數為0.959,內容效度CVI為 0.900。③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 FACT-B)中文版4.0[11]。是由美國結局研究與教育中心研制出的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tǒng)[12]。FACT-B中文版4.0[11]是由FACT和乳腺癌的特異模塊構成的測評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特異量表。該量表包括5個維度36個條目,即生理狀況(7條)、社會/家庭狀況(7條)、情感狀況(6條)、功能狀況(7條)和附加關注(9條)。分為:一點也不(0分)、有一點(1分)、有些(2分)、相當(3分)、非常(4分)5個等級。在計分時正向條目直接計0~4分,反向條目則反向計分,總分為0~144分。將各領域的得分相加得到總量表的得分,量表總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萬崇華等[13]對其進行漢化并檢測了該量表在我國的應用情況,結果顯示5個領域Cronbach′s α系數為0.61~0.84。
1.2.2調查方法 通過前期文獻分析,結合本研究的實際情況和研究目的,選取乳腺癌根治術后14 d、1個月、3個月、6個月4個時間節(jié)點。研究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得患者的信任,在患者出院前簽署知情同意書,邀請患者掃碼加入乳腺患者康復群并告知相關來院復查預約事項。對納入標準的研究對象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用語,研究人員采用復查時現場、電話、微信或視頻等方式收集資料。調查138例乳腺癌患者,失訪12例,最終完成126份問卷,有效率為91.3%。失訪原因主要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不能繼續(xù)化療3例;回當地醫(yī)院繼續(xù)治療5例;疾病進展退出調查2例;因自身原因中途拒絕接受調查2例。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統(tǒng)計描述、Spearman相關性分析及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資料 126例患者年齡30~65(51.56±9.35)歲。病理診斷:浸潤性導管癌21例,浸潤性癌84例,黏液癌14例,其他7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89例,Ⅲ期26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91例,高中或中專14例,大專以上21例?;橐鰻顩r:已婚119例,離婚/分居7例。家庭居住地:城市105例,農村21例。付費方式:醫(yī)療保險91例,新農合28例,自費7例。家庭人均月收入:0~元28例,1 000~元28例,3 000~元42例,>5 000元28例。
2.2乳腺癌患者術后各階段自我管理得分比較 見表1。
表1 乳腺癌術后患者各階段自我管理得分比較(n=126) M(P25,P75)
2.3乳腺癌患者各階段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見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各階段生活質量得分比較(n=126) M(P25,P75)
2.4乳腺癌患者術后各階段自我管理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見表3。
表3 乳腺癌患者術后各階段生活質量與自我管理的相關性(n=126)
3.1乳腺癌術后患者不同階段自我管理行為變化趨勢 自我管理是通過患者的行為來保持和增進自身健康,監(jiān)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癥狀,從而獲得的適應慢性疾病的能力[14]。本研究顯示,自我管理行為是一個動態(tài)指標,除癥狀管理外,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總分及其他5個維度在術后1個月時最高,在術后3個月時得分下降,6個月時基本維持不變。原因可能為:患者在術后短時期內,身體狀況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醫(yī)護人員與患者自身都非常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此時間段內,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呈上升趨勢。術后3個月、6個月,隨著身體狀況的穩(wěn)定,患者對自身健康問題的關注逐漸放松,因此自我管理評分下降。自我管理是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15],在乳腺癌患者術后治療各個階段需加強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與指導,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不同治療階段的標準的自我管理干預方案,并通過微信、QQ、電話等方式隨訪持續(xù)了解患者目前的自我管理情況,尤其是對術后3個月化療間歇期的患者,醫(yī)護人員及時了解并教會患者及家屬如何應對問題,并鼓勵其以實際行動去處理,從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2不同階段乳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變化趨勢 隨著生物醫(y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生活質量也成為一種新的健康指標,健康評估發(fā)生了從物質到精神、從客觀到主觀的變化[16]。生活質量評價已經作為繼生存率之后對癌癥患者進行評估的第二評價標準[17]。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術后不同階段生活質量呈現出不同的動態(tài)趨勢。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在術后1個月達高峰,術后3~6個月呈下降趨勢。這與有關研究結果[12-13]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患者在術后短時間內,由于身體狀況不良,生活不便自理,對于術后生活的不適應以及對于自身情況的擔憂等因素,術后14 d生活情況得分最低;隨著患者對病情的逐步了解、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身心狀況的及時干預,加之家人照顧,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術后1個月達到最高。然而,由于術后化療等治療不良反應的出現,患者提前閉經、內分泌紊亂、體質量改變、色素沉著等,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建議醫(yī)護人員除通過微信、電話、發(fā)放相關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外,還應建立乳腺各??迫诤舷碌尼t(yī)護一體程序化隨訪小組,在參考相關指南的基礎上,結合患者不同治療階段及需求,制訂程序化隨訪內容,如明確隨訪時間、頻率、評估項目、溝通方式等,及時解決患者的困惑,提高其生活質量。
3.3不同階段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與生活質量呈現不同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手術患者除術后14 d外,其生活質量總分與術后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的自我管理呈正相關(均P<0.01),與有關研究結果一致[4],即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者,其生活質量狀況越好。由此可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是乳腺癌患者長期帶病生存的保證。當患者面對疾病時,自我管理行為好的患者對疾病認知較強,使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臨床工作中,應重視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合理規(guī)劃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方案,提高患者及其家庭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的積極心理體驗,以改善其生活質量[18]。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在術后不同階段自我管理水平與生活質量評分均呈動態(tài)變化,生活質量與自我管理呈正相關。醫(yī)護人員應科學評估不同時間點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有針對性地提供干預指導,從生理、生活狀況、心理等多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本研究的樣本選擇局限于1所醫(yī)院,今后研究需進行大樣本的縱向調查,并延長隨訪時間,深入探討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與生活質量相關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