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娟
黑龍江省第三醫(y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00
帕金森病(PD)是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的進展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1]。臨床以藥物為主,給予護理干預工作,幫助患者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生活能力,延緩病情發(fā)展,現(xiàn)具體護理方法效果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8例,分為觀察組和常規(guī)組各39例;常規(guī)組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5.5±6.5)歲;病程9個月~13年,平均病程(3.8±1.5)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6.5±5.5)歲;病程11個月~12年,平均病程(4.5±2.4)年;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常規(guī)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安全護理清除環(huán)境中的障礙物 地板和衛(wèi)生間應防滑,在病房走廊門把手附近的墻壁、衛(wèi)生間和浴室應增加扶手。呼叫器應放置在患者能夠夠到的地方,以防摔倒和掉到床上。定期巡視病房,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引導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吃東西時避免咳嗽或燙傷[2]。避免使用易碎餐,盡量使用金屬制品防止破碎發(fā)生意外。
1.2.2飲食指導給予容易消化的 熱量蛋白高、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多吃含酪胺酸的食物[3],可促進大腦多巴胺合成,多吃新鮮蔬果、谷類食品,多喝水,促進腸道蠕動,保持排便通暢。吃飯喝水盡量保持坐姿,注意節(jié)奏,不要過快,以免嗆噎。
1.2.3心理護理由于病程較長 加上行動遲緩、語言斷斷續(xù)續(xù)、面具臉等自我形象變化,患者容易產(chǎn)生自卑情結、抑郁情緒,不與人交往,甚至厭世。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會對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影響。護士要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鼓勵患者自我護理,增強患者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
1.2.4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早期應鼓勵患者積極各種活動,注意活動強度和肢體活動范圍,防止關節(jié)固定,僵硬和肢體攣縮。有明顯的運動障礙,可以幫助患者活動關節(jié),按摩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
1.2.5健康指導護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PD的相關知識和危險因素、藥物和康復鍛煉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情況情緒,減輕和改善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壓力,以良好的身心健康回歸社會。在生命的早期,應該鼓勵他們多做運動,盡可能多地照顧自己。
1.3觀察指標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價,100分為可自理,得分高自理能力強);臨床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2.1療效對比 觀察組39例,顯效23例(58.97%),有效12例(30.77%),無效4例(10.26%),有效率89.74%;常規(guī)組39例,顯效19例(48.72%),有效9例(23.08%),無效11例(28.21%),有效率71.79%;觀察組總有效率89.74%,常規(guī)組總有效率71.79%,對比差異明顯,p<0.05。
2.2生活能力對比 常規(guī)組39例,入院時Barthel指數(shù)95~100分者6例(15.38%),75-95分者20例(51.28%),50~75分者9例(23.08%),25~50分者2例(5.13%),0~25分者1例(2.56%);出院時Barthel指數(shù)95~100分者10例(25.64%),75-95分者19例(48.72%),50~75分者7例(17.95%),25~50分者2例(5.13%),0~25分者1例(2.56%);出院6個月Barthel指數(shù)95~100分者10例(25.64%),75-95分者17例(43.59%),50~75分者9例(23.08%),25~50分者2例(5.13%),0~25分者1例(2.56%)。
觀察組39例,入院時Barthel指數(shù)95~100分者6例(15.38%),75-95分者20例(51.28%),50~75分者11例(28.21%),25~50分者1例(2.56%),0~25分者1例(2.56%);出院時Barthel指數(shù)95~100分者12例(30.77%),75-95分者17例(43.59%),50~75分者8例(20.51%),25~50分者1例(2.56%),0~25分者1例(2.56%);出院6個月Barthel指數(shù)95~100分者17例(43.59%),75-95分者15例(38.46%),50~75分者5例(12.82%),25~50分者2例(5.13%),0~25分者0例(0%)。
兩組對比,入院時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shù)差異不明顯,P>0.05;出院時兩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出院6個月時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結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觀察組患者可自理人數(shù)43.59%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25.64%,對比差異明顯,p<0.05。
PD為進展緩慢的疾病,功能性障礙,進行性發(fā)展,造成患者生活能力的下降甚至喪失。如果要維持PD患者的生活能力,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良好的康復及護理干預,有效預防PD繼發(fā)功能障礙使患者保持必要的生活能力,延緩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89.74%高于常規(guī)組的71.79%,常規(guī)組入院時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shù)評分與觀察組差異不明顯,出院時兩組患者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觀察組高于常規(guī)組,但兩組差異不明顯,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大于75分以上者32例(82.05%)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75分以上者27例(69.23%),自理人數(shù)43.59%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25.64%;觀察組患者可生活能力恢復更為顯著。
總之,對PD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工作,能夠有效改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能力,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