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
八七會議與黨的自我革命
在大革命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yè)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認真檢討黨的工作,總結大革命后期的嚴重錯誤,決定新的路線和政策,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思想。會議著重批評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改組中央領導機構。會議發(fā)布的告全體黨員書指出:我們黨公開承認并糾正錯誤,不含混不隱瞞,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證明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力量。八七會議是黨在幼年時期的一次具有自我革命意義的會議。它制定的繼續(xù)進行革命斗爭的正確方針,使全黨沒有為極其嚴重的白色恐怖所嚇倒,重新鼓起同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勇氣,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巨大貢獻。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獨自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艱巨使命。
遵義會議與黨的自我革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會上由博古作關于反對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過分強調客觀困難,不承認在軍事上犯了嚴重錯誤。周恩來作的副報告,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錯誤,并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毛澤東作長篇發(fā)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深刻分析,并闡述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問題和此后在軍事上應該采取的方針。遵義會議之所以是黨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自我革命意義的會議,是因為遵義會議實現(xiàn)了重大歷史轉折。遵義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它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從此,黨就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正確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延安整風與黨的自我革命
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敵后斗爭雖很困難,但總的軍事形勢沒大變化,特別是黨中央所在的陜甘寧邊區(qū)比較穩(wěn)定,中央決定集中精力開展一次全黨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通過批判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兩種形態(tài)的主觀主義,教育全黨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
延安整風具有很強的自我革命意義,它通過學習理論、總結歷史經(jīng)驗,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了黨性,提高了全黨馬克思主義認識水平,既是一次全黨范圍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也是破除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chǎn)國際和蘇聯(lián)經(jīng)驗神圣化錯誤傾向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對于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黨的自我革命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開始實現(xiàn)從“兩個凡是”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全會還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開始全面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左”傾錯誤,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并增選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這些都標志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所以說,在粉碎“四人幫”以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撥亂反正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又一次具有偉大自我革命意義的重大政治活動。
(作者系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