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市中心醫(yī)院 (遼寧 東港 118300)
內容提要:目的:探討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從2016年9月~2019年9月選取8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患者均采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觀察患者的治療成效及鼻腔鼻竇恢復情況。結果:隨訪調查可知,痊愈患者36例(45.00%),好轉患者40例(50.00%),無效患者4例(5.00%),治療總有效率95.00%;干預前,患者SNOT-20評分為(19.11±3.12)分;干預后,患者SNOT-20評分為(8.10±2.11)分,干預前后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凸顯優(yōu)勢,取得顯著的治療成效。
慢性鼻竇炎是一種慢性化膿性炎癥,多個鼻竇可同時發(fā)病,且急性發(fā)作時,患者的呼吸道癥狀加重,累及全身多處重要臟器功能,如顱腦、脾臟、肝臟、肺部及眼部,并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1]。疾病使得患者出現(xiàn)局部癥狀及全身癥狀,伴隨鼻塞及惡臭的情況,可見濃稠的鼻涕,使得患者嗅覺失靈,累及患者眼部,導致患者視力水平下降,甚至出現(xiàn)記憶力衰退的情況,疾病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影響。以往針對疾病的治療,保守的手術方式選擇較多,但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復發(fā)率高,且手術并發(fā)癥多,預后情況不佳[2]。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其在臨床不斷推廣及使用,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獲得臨床一致好評。本文將8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探究其治療效果,研究如下。
隨機從2016年9月~2019年9月時間段選取8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滿足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慢性鼻竇炎疾病診斷標準,并經過X射線方式確診,可見鼻塞、鼻腔腫痛、流膿剃及惡臭等臨床癥狀,排除惡性病變及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颊咭话阗Y料: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齡25~70歲,平均(48.23±3.34)歲,病程1~12年,平均(6.36±1.02)年,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義,使其充分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實施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實施局部麻醉成功后,采用腎上腺素棉片,促進鼻腔黏膜收縮,將篩泡、息肉組織及鉤突清除干凈,促使鼻竇組織充分暴露在視野下,將鼻額管疏通后,開放篩竇、上頜竇、蝶竇及額竇,切除竇腔病變組織;對于合并息肉的患者,將息肉切除后再切除鉤突,采用明膠海綿覆蓋創(chuàng)口位置,及時止血,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鼻腔,并填塞止血海綿至鼻腔,手術結束后,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①臨床治療有效率判斷標準。痊愈:患者鼻腔黏膜組織未見腫脹,嗅覺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癥狀得以改善,嗅覺改善顯著;無效:患者手術前后癥狀未見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人數(shù)。
②鼻腔鼻竇恢復情況:采用SNOT-20進行評分,共20個項目,分為無困擾、輕度困擾、中度困擾及重度困擾4個等級,分別對應0分、1分、2分及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困擾越嚴重,鼻腔鼻竇恢復越差。
采用SPSS20.0軟件系統(tǒng),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鼻腔鼻竇恢復情況行t檢驗,當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顯著。
隨訪調查可知,8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36例(45.00%),好轉患者40例(50.00%),無效患者4例(5.00%),總有效率95.00%。
干預前,患者SNOT-20評分為(19.11±3.12)分;干預后,患者SNOT-20評分為(8.10±2.11)分,干預前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患者SNOT-20評分結分析(n=80,±s,分)
表1.患者SNOT-20評分結分析(n=80,±s,分)
images/BZ_101_1252_520_2268_677.png干預前后 SNOT-20評分干預前 19.11±3.12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病癥,其致病因素復雜,由多種炎性及感染因素導致,致病因素可單獨存在,也存在多種因素公共作用的結果,疾病難以根治,反復發(fā)作,給患者生活帶來較大困擾,而未及時救治的患者,累及其眼部及顱腦組織等重要器官組織,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影響大,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加以干預[3]。臨床以往常采用保守的治療方式,但治療效果不顯著,復發(fā)率高,難以緩解患者的閉塞、鼻分泌物多及頭暈頭痛的癥狀,預后效果不太理想,臨床一直在尋找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緩解其癥狀,提高其舒適感且安全性高的治療方式。手術治療作為有效治療方式,能改善鼻竇引流,使得黏液纖毛清除能力得以重建,且保護重要功能黏膜不受破壞,但傳統(tǒng)手術創(chuàng)口大,病變切除不徹底,易留下疤痕,已被臨床淘汰。
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是臨床近幾年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手術方式,其術野清晰度高,視線遼闊,能有效清除患者的病灶組織,使其癥狀得到緩解,幫助患者擺脫疾病的干擾,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升[4]。該種手術具有對鼻竇功能影響小、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微創(chuàng)手術的核心理念,其保留患者鼻腔的生理結構,防止其鼻腔正常功能及組織形態(tài)受損,保證病變位置及時得到清除,且創(chuàng)傷小,恢復更快[5,6]。本次研究得知,采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后,治療總有效率95.00%,且術后,患者的SNOT-20評分提升顯著,鼻腔鼻竇恢復情況良好,值得臨床借鑒。該種手術的一大特點為微創(chuàng),其能減少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減少不良影響,保證操作視野的清晰,促使手術獲得成功,但該種手術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高,因此操作者需要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術,對鼻腔鼻竇的結構熟悉,才能保證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7]。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凸顯優(yōu)勢,取得顯著的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