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外國語學院 王蓓
在高等教育階段俄語專業(yè)零起點的教學中,教育者除對所授對象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個性心理等方面進行研究外,還需掌握語言習得初級階段的消極影響因素。之所以進行這些方面的探索,目的是通過克服在語言習得中的消極影響,幫助并引導學生掌握所學語言的特征,增強學習動機,從而為有效的教學奠定基礎。
在教學中發(fā)現母語遷移是初級階段外語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學習者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并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母語與外語的語音、詞匯、句法等方面的相似成分對外語的學習起到積極、有益的影響稱為正遷移,它能提高學習者的理解和掌握速度。相反,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母語和所學外語的差異之處會對學習者產生消極的影響稱為負遷移。俄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在習得過程中語言差異較多。在初期語音的學習階段,漢語的發(fā)音直接影響學生對俄語字母發(fā)音的準確性。詞類形態(tài)和句法成分之間的關系完全不同,導致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難題。
漢語和俄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語音、語調、詞匯連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對于學習者來說,尤其是零起點,大部分同學會用拼音的形式來標注俄文的發(fā)音,而單純用拼音來標出一個相似的發(fā)音,直接影響了俄文發(fā)音的韻味。如,在一個大家熟識的小品中的“麻辣雞絲”是俄語(很棒)一詞音譯出來。難以想象一整句話全用拼音標注出來的效果。
俄語和漢語語法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定語和所修飾名詞的性、數、格關系,動詞的形態(tài)、時態(tài)的變化等。在初學階段學生在口語表達時,因為未能熟練變化性數格統一的問題或者動詞形態(tài)的變化而沒辦法流利表達出完整的句子。也會因此出現語言瓶頸,害怕出現錯誤而怯于表達。
不同國家語言表達形式和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學習者在習得的過程中會受漢語思維影響。如,“莫斯科的著名記者”在俄語翻譯的過程中并非全用定語修飾,俄語翻譯為。由此可見,在外語(俄語)的習得過程中,教育者應重視母語的正、負遷移對外語習得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提前做好應對策略和正確引導措施,讓學習者打破語言瓶頸,順利度過語言習得的入門階段。
在外語習得的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效果和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習動機不強、目標不明確對學習者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也會帶來很大的阻力。
如果對所選專業(yè)的學習動機強、目標明確、積極性高,那么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自然會好。但學生在選專業(yè)過程中往往是盲目的,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將來的畢業(yè)求職方向都不明確,直接導致學習動機不足,這樣學習者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不足。再者是學習者并不熱衷研究語言國家的歷史、社會、文化等方面,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直接影響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效果。
剛進入大學的部分學習者并沒有形成主動的學習方法,而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高中階段養(yǎng)成的“死記硬背”、“專注聽講”的習慣,導致學生主動求索的意愿不強,更難將理論用于實踐,難把被動的輸入轉為學習動機。因此教師應掌握學習者學習特征、認知能力、個性心理,積極引導、加強學習動機,并為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以記憶單詞為例驗證正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英語與俄語同屬于印歐語系,都是屬于我們俗稱的拼音文字的范疇。在這一點上其是與漢語有很大的不同的。漢語文字有“一個字一個含義或多種含義”的特點,因此學習者在學習拼音文字時也會受其影響。這是一種思維上的很大差異。
在我國的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學生的主修科目為英語。各種各樣的英語教學方式的差異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一個單詞的單個字母為單位”來進行“死記硬背”各種英語的語塊和單詞。這也導致了當這些學生進入大學后選擇了同樣為拼音文字的俄語文學專業(yè)之后在記憶俄語語塊和俄語單詞時有機械性和重復性。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欠妥和不科學的。
如何背單詞呢?學生們大多都大聲朗讀連續(xù)背或是奮筆疾書寫著背。以上這些不管如何背,都是(單獨的,一個一個的)背,看似很用功,實則是效率很低的。
在研究中發(fā)現,死記中文翻譯過來的解釋是無法科學記憶拼音文字單詞含義的。要想科學地記憶各種單詞,需要學生培養(yǎng)一種意境,而不是單純去記憶中文含義。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母語,如果提起“水”這個漢字,我們肯定會在大腦中想到很多關于水的意向,比如說水滴、雨水、瀑布、湖水、河流、大海。那相似的,如果我們提起(準備好了)這個單詞,就可以聯想到: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fā)現記憶單詞和語塊的最佳方式是先聽然后記憶,而大多數學生的記憶方式是以在練習本上默寫來記憶。這種學習方法是極度不科學和嚴謹的?;叵胛覀儚挠變簳r期學習語言的過程,無一不是通過聽然后才會說的。我們通常聽到什么樣的發(fā)音方式自己也就會模仿這種發(fā)音方式,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各種特色的方言。世界各國的語言即使有許多的不同,但學習方式都是極其相似的,都是從幼兒時期通過模仿周圍的人的發(fā)音來逐漸習得自己的母語。這給我們的啟示則是在要在實踐教學初期中讓學生多聽多模仿,形成“俄語沉浸式聽力環(huán)境”,這樣就相當于讓學生在日常環(huán)境中學習“第二母語”,對學生的語言認知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外語初級階段的教學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變,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激發(fā)并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打破“滿堂灌”的傳統模式,以學生為主讓其參與到課堂中,以問題引導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研究討論問題。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幫其養(yǎng)成探索研究的學習方法。其次,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模式,以“集體協作”形式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單槍匹馬”的形式樹立班級榜樣,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打破枯燥乏味的課堂。
最后,教育者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贊美和激勵之辭。目的是樹立學習者的學習自信,從中找到成就感,也會因此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總而言之,在語言習得過程出現的種種影響因素,都需教育者不斷研究探索,積極應對,正確引導,從而提高外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