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欣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河南 450000)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患者就診首發(fā)癥狀多為咳血,易使病灶擴散傳播,嚴重威脅患者自身及公眾生命健康安全。臨床治療中多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常規(guī)西藥,雖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服用易引發(fā)交叉耐藥、副作用多等問題。白百抗癆顆粒是由白及、三七、百部等多味中藥制成的中成藥,具有養(yǎng)陰清熱、斂肺止咳功效,在肺結核防治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1]。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白百抗癆顆粒對肺結核伴咯血患者痰菌轉陰時間及病灶吸收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2 月—2020 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結核伴咯血患者90 例,依據擲硬幣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7)。觀察組中男29 例,女18 例;年齡38~79 歲,平均年齡(58.71±7.43)歲;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28±0.69)年。對照組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齡37~78 歲,平均年齡(58.76±7.51)歲;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23±0.64)年。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①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肺結核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中肺結核診斷標準[2];中醫(yī)符合《中醫(yī)內科學》中肺結核診斷標準[3],辯證分型為陰虛火旺證,主癥:咳嗆氣急、時時咳血、痰少質黏;次癥:消瘦乏力、盜汗少寐、骨蒸顴紅;舌脈:舌紅絳、苔薄黃,脈細數。②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肺結核診斷標準;經X 線胸片檢查均確診為肺結核;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痰液細菌涂片檢測結果均顯示陽性;均伴有咳血等癥狀。③排除標準:入組前3 月內用過相關免疫調節(jié)劑;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存在其他肺部疾??;存在精神、血液、消化系統(tǒng)等疾?。恢委熞缽男圆?,不能配合治療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利福平口服,0.45 g/次,1 次/d;異煙肼口服,0.3 g/次,1 次/d;吡嗪酰胺口服,0.25 g/次,1 次/d;乙胺丁醇口服,0.75 g/次,1次/d。小量咳血患者(24 h 咳血量<100 ml)則靜脈注射止血芳酸0.1 g/次,1 次/d,止血敏30 ml/次,2~3 次/d,連續(xù)用藥3 d;中量咳血患者(24 h 咳血量100~500 ml)給予6 U 垂體后葉素靜滴,大量咳血患者(24 h 咳血量>500 ml)給予輸液泵持續(xù)靜脈泵入垂體后葉素。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白百抗癆顆粒溫水沖服,15 g/次,2~3 次/d,大量咳血患者需解除禁食后服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3 個月后,比較兩組病灶吸收率,評價標準:顯著吸收:病灶明顯縮小,且吸收程度>原病灶直徑1/2;吸收:病灶有所縮小,但吸收程度≤原病灶直徑1/2;不變:病灶大小無變化;惡化:病灶出現擴散??偽章?顯著吸收率+吸收率。②記錄并比較兩組咳血、結核中毒癥狀等臨床癥狀改善時間。③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過程中出現關節(jié)痛、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采用秩和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以獨立樣本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灶吸收率比較 觀察組病灶吸收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74.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灶吸收率比較 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咳血停止及結核中毒癥狀好轉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關節(jié)痛1 例,胃腸道反應3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51%(4/47);對照組出現關節(jié)痛2 例,胃腸道反應3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3%(5/4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為臨床多見慢性傳染病,具有易反復發(fā)作、播散等特點,不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也加大了我國公共領域衛(wèi)生管理難度。目前臨床多采用利福平、吡嗪酰胺、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常規(guī)西藥治療,雖有強效殺菌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服用易對患者肝腎帶來較大負擔,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且隨著治療時間推移,交叉耐藥問題已普遍存在,易導致患者中斷治療,故探尋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辦法有著重要意義[4,5]。
肺結核伴咳血依據其臨床癥狀,中醫(yī)將其歸于“肺癆”、“肺疳”等范疇,其病因為癆邪客肺、陰虛肺熱、肺失清潤,故臨床治療中應遵循抗癆殺蟲、補虛培元等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病灶吸收率較高,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較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表明肺結核伴咳血患者應用白百抗癆顆粒治療可有效促進其病灶吸收,縮短其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白百抗癆顆粒是由紅大戟、白及、三七、百部、薏苡仁、浙貝母等多味中藥制成的中成藥,其中,紅大戟具有解毒散結、健脾固元之效;薏苡仁具有化濕祛邪、清熱補肺之效[6];白及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效;三七具有活血止血、補虛強體、化瘀定痛之效;百部具有止咳化痰、溫潤肺氣之效;浙貝母具有辛散清熱、化痰解毒之效,方中諸藥配伍,共達補益生肌、抗癆殺蟲、補虛培元之功。且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可使肌體毛細血管張力提升,促進血小板釋放止血、凝血物質,從而利于快速止血[7];百部根中含有多類生物堿,對人型結核桿菌、肺炎桿菌等多種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時還可減少呼吸中樞興奮,達到止咳平喘目的[8]。
綜上所述,肺結核伴咳血患者應用白百抗癆顆粒治療可有效促進其病灶吸收,縮短其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