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敏
2015年,我們原平六小摸索出一套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起名為“情境創(chuàng)設、四導訓練”。這是一種將設置情境與讀說寫訓練結合起來的作文教學模式。其基本的思路是,首先,由教師設置情境,即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情境中。接著,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章,在閱讀中領悟相關的技法。說寫結合,最后加以評改。
在這幾年的的實踐中,我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放飛思維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寫作的興趣
老師們會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比如播放悅耳的音樂,觀看可愛的卡通人物,講述動人的故事。一次寫作課上,我先給學生放一段有關景色的視頻,讓學生邊看邊想,這段錄像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畫面上嫩綠的小草,樹上剛發(fā)出來的芽苞……學生被這春天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寫作的興趣產(chǎn)生了。
2.創(chuàng)設情境,回歸生活
寫作來自生活。在教學前,我會設計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做,親身去體驗,這樣孩子們有所悟,有所感,開發(fā)了他們廣闊的思維,儲備了寫作的素材,孩子們快樂地去表達。
二、注重方法引導,學以致用
四導是指導讀、導析、導說、導寫。首先讀單元課文或者范文,分析作者的寫作技巧,接著結合習作內容,學習用寫作技巧口頭表達,最后寫作文。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這句話強調了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閱讀文章的寫作技巧,遷移地運用到作文中,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015年的校際交流,我講的是觀察作文。我先出示了一篇范文《胖大海》,接下來我引導孩子們分析范文的寫作特點。范文有兩個特點:(1)觀察順序(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2)觀察方法:看、摸、聞、咬、聽
從導讀中我們分析出了觀察方法,讓孩子們學著運用,口頭表達。比如:請你運用《胖大?!愤@篇例文的方法介紹一下你熟悉的事物。
三、注重書面與口頭表達相結合
說寫結合,以說促寫,“說”訓練好了,就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寫。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敘述,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需要把握說、寫的時間。
1.寫前說
一般來說,先說后寫比較符合學生心理和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比如描摹圖片,觀察實物的文章,教師可引導學生先進行觀察,再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如寫小貓或小狗等小動物的外形,可讓引導學生從頭說到尾,再到四肢等,在說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寫作,最后進行評議、交流。
2.寫中說
有些文章,因為過程比較復雜,學生往往說到后面就忘了前面,這樣到寫的時候就忘了該怎么寫了。因此,寫這一類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邊說邊寫,說說寫寫,寫寫說說。如寫人或寫事的文章,教師可以先設計幾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列出寫作的提綱,然后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說,說一個問題,寫一個問題,這樣幾個問題說完了,文章也就完成了。就以寫《我的媽媽》為例,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三個問題:(1)媽媽的性格特點怎樣,她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2)圍繞媽媽的優(yōu)點說一件具體的事例。(3)對于媽媽的表現(xiàn),說說你的感想。這樣清楚地給學生列出文章的框架結構,學生說起來有了頭緒,寫起來也就有了中心。
3.寫后說
有些文章,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寫再說,再作修改。如寫反思、感想、心情等體現(xiàn)內心感受的文章。因為這類文章一般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而有些體驗學生一下子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心里想說的話很多,這時,我們不妨讓學生先拿起筆把內心的痛苦、快樂、煩惱、氣憤等寫下來,學生一旦在紙上宣泄出來了,此時,讓他們再把這些感受說出來,他們會變地更冷靜,更理智。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再引導他們對照寫的內容,研究哪些語句還不夠通暢,需要進行修改;哪些詞語可以用得不夠準確、恰當,可以換成拿一個詞。這樣寫著讀,讀著說,就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
“情境創(chuàng)設、四導訓練”作文創(chuàng)新策略,為我們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以創(chuàng)設情境入題、讀、析、說、寫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這幾年,我們收獲很大。很多學生在冰心作文比賽中屢次獲獎;還有些同學參加葉圣陶作文比賽也取得了榮譽。作文創(chuàng)新路上,我們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