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新媒體自21世紀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逐漸發(fā)展起來,這種靠各種新型設備支持的傳播媒介,在高校黨政教育工作中產生重要的影響。結合高校學生組織形態(tài)和年輕人信息獲取傾向,通過新媒體進行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加強理論修養(yǎng)、發(fā)揚斗爭精神、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1]。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不同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對青年黨員產生了強烈的沖擊,高校黨政教育宣傳對于青年人信仰和意識的形成顯得尤為重要。
基于此,針對大學生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建設為主題進行調研,考察新媒體目前在高校的滲透度。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是通過網上發(fā)布問卷的形式完成,主要針對的是高校學生,以學生黨員為主要調查人群,有效問卷共150份。
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學生們只是偶爾主動去學習相關內容,對于支部開展的支部活動興趣不高。大部分同學認為新媒體的普及,對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有著很大的幫助,但除了每周強制要求學習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學生很少在線上進行其他學習。學生主要還是依靠線下開展的相關講座以及課堂老師的講述進行理論學習。高校學生通過新媒體媒介與黨組織的互動不強,黨建負責老師缺少一定的引導。
通過調查結果可知,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主要途徑是線下學校開展的黨課以及日常學習的網上主題團課,少部分同學會通過學習強國APP展開學習,但是由于日常學業(yè)繁忙,并不能堅持定期進行線上學習,這點需要線下負責黨組織建設的老師對學校日常學習活動進行一定的調整,采取線下引導,線上學習的方式,是新媒體在高校黨政建設工作中發(fā)揮最大的效用。
同時在線上教學期間,高校主要利用線上資源進行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新媒體的作用體現(xiàn)較為明顯,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主要通過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了解相關政策,并從中學習到大量的理論知識,鑒于此,新媒體發(fā)展的目標也應在學生使用較為頻繁的平臺。也有不少同學認為,通過身邊或者比較關心的時事為源頭引發(fā)的政治思考,收獲會更大,印象更加深刻。
學生黨建工作理論實踐融合度淺。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既要把培養(yǎng)黨員理論意識形態(tài)作為目標,也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在大部分高校,黨組織建設偏重于理論知識,沒有重視學生黨組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黨員很難在實際生活中將理論用于實際,這也會影響青年黨員對共產黨的認知和理解。以就業(yè)為例,目前,就業(yè)形式極其嚴峻,高校學生黨組織在如何指導幫助學生黨員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方面還十分缺乏。
高校學生黨員模范作用不明顯。傳統(tǒng)的班級式教學在高校逐漸弱化,基層黨組織思政教育宣傳變得極為重要,高校黨員應當在群眾和集體活動中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但總體上看,高校黨組織學生黨員模范作用發(fā)揮的并不明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雖在“入口處”把握較嚴,但有些學生入黨后在群眾和集體中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不夠。在校園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大學生黨員的骨干作用和帶頭作用體現(xiàn)不夠明顯。
黨支部組織生活較為單一且形式主義過重。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最為核心的一項內容,需要學校與社會一同參與[2]。高校學生黨員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基層黨組織,但是黨支部在這方面作用體現(xiàn)不夠明顯。黨支部不能做到結合學生黨員的認知特點,結合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開展支部活動,而是一味地進行傳統(tǒng)理論學習,會導致學生對于思政學習喪失興趣,降低高校思政教育宣傳的質量和效果。
傳統(tǒng)黨政教育宣傳工作任務重。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的宣傳壓力大,宣傳內容單調并且形式單一。由于新媒體的普及,新青年的思維方式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已經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的黨政教育宣傳方式沒有辦法滿足當代年輕黨員的信息獲取需求,黨組織如不能充分利用現(xiàn)存新媒體優(yōu)勢開展高校黨政工作,信息過載將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被過度地稀釋。新媒體給予學生黨員一個巨大的信息沖擊,導致學生很難引起深入的思考,影響學生對黨組織的認同感。
從新媒體環(huán)境背景出發(f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將會更為生動,但是需要學校與社會相結合。高校要精準掌握學生黨員的思想、認知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讓學生明白形式入黨與思想入黨兩者間的區(qū)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黨員本身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讓學生黨員高度認知和認同崇高的理想信念[3]。新媒體宣傳方便及時的特點為高校黨組織建設打造了廣闊的平臺,從時事的切入性更強,學生將會對政治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學生有更加堅定的信仰。再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加以潤色,被動而枯燥的理論學習將變得生動。
多專業(yè)融合,合理利用新媒體資源,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新媒體具有能夠聚集多方資源的特點。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加強不同領域之間的互動,以一種創(chuàng)新方式使思政教育內容更貼近專業(yè)的內容,提高理論知識的實用性。減輕黨政教育宣傳工作壓力,不同單位分工配合,也能增強黨政宣傳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
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如何,既是衡量高?;鶎狱h組織建設效果的“標度尺”,同時也能增強黨組織吸引力、影響力[4]。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鼓勵學生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利用學生黨員典型事例,塑造模范形象,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通過微博、微信、b站等新媒體進行宣傳,進一步強化宣傳效果,進一步強化學生思想,做好意識形態(tài)引領工作[5]。
新媒體的形式進行黨政宣傳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學生在進行學習和瀏覽的時候,有更強的興趣偏向性。將線上和線下結合,根據學生黨員自身的特點,開展特色專題活動,同時也增強高校黨建工作者使用新媒體平臺的自覺性。學生在自己興趣點會更愿意主動學習,一旦引發(fā)興趣,學生會主動挖掘,廣而寬的新媒體平臺為有著堅定信念的學生黨員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小事引發(fā)興趣,利用新媒體探索理論。
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也要進一步發(fā)展,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就業(yè)是最現(xiàn)實最實際的需求[2]。黨建工作要落實好“黨建+就業(yè)”融合機制,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們的所思所想,及時充分的為他們提供就業(yè)工作政策決策的第一手資源。充分發(fā)動和調動學生黨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將新媒體充分融入高校黨政教育中,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過程中,有利于打造高質量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對黨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更有利于引導學生接收到正確的價值觀。但任何事情也都具有兩面性,在大力建設新媒體形式的宣傳的同時更要注重網絡環(huán)境的導向性,一旦出現(xiàn)不正之風要及時采取措施。同時也不能因為擔心出現(xiàn)輿論而過分控制新媒體的發(fā)展,使高校思政教育形式落后于時代。
新媒體本就是一把雙刃劍,部分高校黨組織建設者由于對輿論的把控沒有自信,而拘束于傳統(tǒng)黨政宣傳中,并不能體現(xiàn)黨員的先進性,同時也會落后于時代?,F(xiàn)在的高校學生對生硬的理論教育并不能產生興趣,必須利用新媒體重新點燃大學生的熱情,利用信息化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高校黨組織建設工作。這對高校黨組織建設的負責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體現(xiàn)更強,對新媒體的了解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茖W開發(fā),充分利用新媒體力量,強化高校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建設,高效率的思政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