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煥華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有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作為學生能力形成的促進者,努力改變聽說課的教學思路和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發(fā)現(xiàn),在一條有效的問題鏈的引領下,讓聽說教學任務緊緊圍繞這脈絡清晰的問題鏈展開,能成功優(yōu)化聽說語境,激發(fā)學生的聽說熱情,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從而使他們獲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問題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創(chuàng)設問題鏈的意義
問題鏈,是指在一定的學習內容或主題范圍內,圍繞學習目標或某一話題,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知識和體驗,精心設計圍繞中心、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lián)的一組問題。教師在英語聽說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鏈,可以使學生在問題鏈的引領中訓練聽說,調動思維,激發(fā)學習內驅力,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發(fā)展認知策略,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同時,運用緊扣主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鏈,能使原本枯燥、機械的聽說訓練轉變?yōu)榧罨?、趣味化和主題化為一體的活動情節(jié)展示,也使各個聽說任務在問題和回答之間有條有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貫穿聽說課堂的始終,起到提綱挈領和推進課堂活動發(fā)展的作用。這樣的課堂,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載體、以交際為目的教學理念。
二、創(chuàng)設問題鏈的策略初探
有效的問題鏈,是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的聽說條件,是為了給學生搭建接收和輸出語言知識的穩(wěn)固的“梯子”,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那么有效的問題鏈該如何創(chuàng)設呢?
(一)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要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問題鏈,教師要基于單元教學內容明確話題,并圍繞話題設計問題。問題鏈引領,可以使各個聽說任務活動串成有機的整體,既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又讓學生明確單元主題,把握學習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設高于教材的話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動性。如在“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時,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鏈的方式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再自然地過渡到2d的教學上來。問題鏈如下:
Last lesson,we learned about Carol’s school trip.(用PPT展示Carol在農場的畫面。)
Q1:How was Carol’s trip?(基于已學聽力內容,這個答案非常清晰,也很簡單。教師要善于向學習能力層次相當?shù)膶W生提問。)
Q2:What did she do there?(這個問題涉及上一課時的多個詞組,可以請多個學生來回答,多人補充,力求完整。然后組織全體學生再一起復述一遍,以達到復習1a、1b和2a、2b教學內容的目的。)
Q3: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trip?(這是高于教材的問題,學生表達對Carol’s school trip的不同看法,并由此可以梳理出更多的description words,也為后面的教學做一定的鋪墊。)
接著轉入2d的學習。雖然2d是Roleplay的教學要求,但筆者還是把問題設計成聽力題:
Q4:How was Eric’s trip?
Q5:What did he do there?
Q6: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trip?
(這既可以訓練學生聽的技能,又為學生順利開展Role-play梳理好了對話框架。)
3a的練習內容也是關于trip的信件,在完成練習后,筆者仍繼續(xù)提問:
Q7:How was Bill’s trip?
Q8:What did he do there?
Q9: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trip?
然后,筆者把同樣的問題拋向全體同學:
Q10:How was your last trip?
Q11:What did you do there?
Q12:What do you think of his\her trip?
(Q11和Q12這兩個問題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考慮。)
在對該單元section B(1a-1c)進行教學時,筆者還是不厭其煩的再次用問題鏈的方式貫串課堂教學。教學還是從Carol’s trip到Jack’s trip,到Bill’s trip,再到上一課中學生自己互相分享交流過的trips(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帶領其通過多次復習回顧相關的語言知識,是很有必要的)。然后,筆者趁機分享my trips的幾張照片(這讓學生很感興趣,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說的欲望):
Q1:Do you want to know how my trip was?
Q2:What did I do?
Q3:What do you think of my trip?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旨在為接下來聽力環(huán)節(jié)中相關短語的學習做好鋪墊。筆者呈現(xiàn)帶領學生參觀消防站、上虞的中國孝德館等的照片,自然地轉入Section B(1a-1d)的教學。其中,1b、1c的聽力內容也同筆者創(chuàng)設的問題鏈中的問題一致。對1b的教學,筆者要求聽后回答:
Q4:How was Jane’s trip?
Q5:How was Tony’s trip?
1c的表格內容就是筆者設計的問題鏈中的問題:
Q6:What did Jane do?
Q7:What did Tony do?
核對好表格信息后,筆者不忘讓學生根據(jù)筆者的問題結合表格信息“retell their trips”。接著面向全體提問:
Q8:What do you think of Jane’s trip?
Q9:What do you think of Tony’s trip?
最后,筆者讓學生交流他們自己的旅行體驗:
Q10:How was your last trip?
Q11:What did you do there?
整節(jié)聽說課的教學借助問題鏈緊湊而又有序地展開,筆者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投入而又高效。
同樣,對于教材下一單元“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的教學,這種問題鏈的方式也很有效。而且由于這兩個單元有相似的話題和相同的語法點,只要把“trip”換成“l(fā)ast weekend”就行。有效的問題鏈,引領著課堂教學始終緊扣話題,直擊單元目標語言,注重拓展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對聽力、對話等基于教材的文本材料的概括能力,實現(xiàn)聽說訓練的無縫銜接。
(二)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
教學除了要關注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還應基于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認知能力,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信息創(chuàng)設成有效的問題鏈,并尋找恰當?shù)那腥朦c,用日常生活的話題或某首歌、某個新聞等導入,進而引出一節(jié)課的中心話題。接著,教師可從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完成課本上的任務。然后,學生在持續(xù)的問題鏈的推動下,使用所學的目標語言,談論自己的真實生活和感受。下面這個課例,教師也用了問題鏈的方式,使課堂主線明確,思路清晰。
在英語課堂上進行聽說訓練時,教師如果善于從身邊的日常生活引入聽說內容,落實課本知識目標,再注重實際生活語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語言是用來交際的,最終也要融于生活。這樣,學習變得更有意義了,教與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三、創(chuàng)設問題鏈的注意點
從以上教學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效的問題鏈,能引領英語聽說課教學穩(wěn)步向前。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創(chuàng)設的問題鏈應隨動態(tài)的課堂做出動態(tài)的調整。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語言基礎和學習發(fā)展經(jīng)歷,選用恰當有效的教學策略,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多的英語學習機會。而事先創(chuàng)設好的問題鏈,本是教師認真?zhèn)浣滩暮蛡鋵W生的體現(xiàn),但是當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實際具有的能力與教師的預設產生沖突時,教師要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修改預設的問題鏈,甚至放棄。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活動應隨師生互動的即時需要動態(tài)生成。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活動才是高效而有價值的。
高效的聽說課堂,離不開有效的問題鏈創(chuàng)設。要想設計出新穎得當?shù)膯栴}鏈,教師需努力做到:鉆研教材,提高自己活化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和應用新事物的能力;積極探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法學法;切實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現(xiàn)狀,及時調整問題。問題鏈引領下的高效課堂,能幫助學生夯實語言知識,把握教學重難點,能促進學生善聽樂說,積極思維,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