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頻繁出現(xiàn)的校園心理危機極端事件讓社會、學校、家庭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危機防御。家庭是學生心理危機的根源之一,也是學生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因此,在應對學生心理危機時,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唱獨角戲,而應重視家校合作,將家庭力量整合到學校心理危機應對工作中。
關(guān)鍵詞:心理危機;家校溝通;策略
心理危機是指人在面對來自自身或者外界變化時產(chǎn)生心理失衡、又無力通過自身力量在較短時間恢復平衡的狀況。初中生處于身心急劇變化的時期,一方面,他們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面對來自家庭、人際、學業(yè)、考試等方面的變化和壓力,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情緒的波動和內(nèi)在心理沖突。相對于其他學段的學生,初中生面對的來自高考、學業(yè)、自我態(tài)度、同伴交往、戀愛等問題更為復雜,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他們往往缺乏有效的、理性的應對方式,加之其他因素的交織,導致初中生的心理危機難以處理。
一、利用聊天軟件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況
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不同品質(zhì)的人,讓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因此,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是針對性開展心理危機干預活動的必要前提。對此,教師要借助網(wǎng)絡媒體、手機軟件等信息交流平臺,與家長學生多交流、溝通。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等平臺,讓班上的學生家長也有互相交流的機會。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聊天軟件,隨時隨地與學生及家長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家庭環(huán)境,確認家長是否有性格上的缺陷,或者家中有沒有重大變故等,以便日后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另一方面,家長同在一個群中,便于及時交流自家孩子目前的狀況。比如,學生A的家長可以直接在群里提問:“為什么最近學生A的狀態(tài)不是很好,不愿意與人交流,父母的問候電話也不想接?”等等。此時,有同樣問題的學生家長也可以提出,以供全體家長相互交流、互相借鑒。這就需要教師分析學生目前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并與學生及時面對面地交流,了解其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進而解決問題。
二、優(yōu)化溝通方式
和家長進行溝通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事是注意溝通方式,對于家長的需求和困境學校要盡可能支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對于家長提出的問題并不能一昧推卸責任,而要假設自己是家長,思考如果自己是家長,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時自己會是怎樣一種處境,對家長的立場、處境和困難表達充分的理解,消除家長的戒備心理。不要急于劃分責任,撇清關(guān)系,也不要抱怨批評,更不能指責訓斥。要協(xié)助家長對學生情況進行理智分析,對于理解困難或者容易產(chǎn)生誤解的部分要充分做好解析工作。溝通時還要注意肯定家長的付出,反饋學生的積極變化,為家長樹立信心。學??梢酝ㄟ^家長會或是微信溝通的方式和家長簽訂協(xié)議,分清二者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面的職責所在,讓學校解決學校風氣的問題,家長解決學生的心情和心理問題,從而雙管齊下,將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學??梢远ㄆ谂e辦家長會,讓學生家長在會議上暢所欲言,一名家長提出自己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對于其他家長來說則可以作為借鑒,思考若自己的孩子存在類似問題自己要怎么解決,作為教師也可以引以為鑒,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學生出現(xiàn)此類問題。
三、開展以積極、有效溝通和積極語言訓練為主的家長課堂
既然要做到家校聯(lián)動,只有學校的行動是不夠的,家長的配合也至關(guān)重要。家庭因素是除學習因素、人際因素以外,中小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而家庭因素主要是指親子矛盾。親子矛盾的升級和惡化,往往是推動中小學生進一步思考或者實施危機事件的最大作用力,是壓倒孩子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法則是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如何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溝通當中,怎樣的語言才是傳遞積極、正向的能量,不但學生要學習,家長更需要學習。許多家長知道“5+2=0”的失敗家庭教育模式,卻又在不斷地重復這種教育模式,并不是他們不想改變,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方法和改變的途徑。因此,定期組織以積極、有效溝通和積極語言訓練為主的家長課堂,尤為重要。家長課堂可以是全校大講座、各班班級課堂、網(wǎng)課(必修課堂)與同質(zhì)性家長團輔活動(選修課堂)相結(jié)合的開展形式;每月一次或每周一次的間隔時間;由校內(nèi)專職心理教師、班主任和校外專家、社工組成的師資隊伍;包括主動溝通、雙向溝通、非言語溝通、積極的聽、積極的說等活動內(nèi)容。
四、深入學生心理
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時,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深入學生內(nèi)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例如學生在遭遇到校園暴力時,家長要和學生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而并不是說“為什么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想想自己有什么問題”這一類的話。學生在遭遇心理危機時自己往往缺乏獨立處理的能力,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成長的階段,對于各種事情的處理能力還不夠強大,因此家長要用自身的實際經(jīng)驗去教會學生怎么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例如告訴學生:“誰欺負你,你找個機會和他私下聊一聊,盡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化解矛盾,能不要動手就千萬不要動手”當學生用這種方法并不能解決問題時,作為家長就要出面去和欺負人的學生交流,或是尋求教師幫助,抑或和欺負人的學生家長一對一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既不能一昧從自己孩子身上尋找問題,也不能放任他人欺負自己的孩子不管。家長是學生背后最為堅固的靠山,若是家長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體諒學生在學校面對的各種不易,那么學生就會對家長產(chǎn)生足夠的信任,在今后遇到問題時也會更加愿意和家長交流,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結(jié)語: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學校教育為學生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可能。初中生心理快速發(fā)展,還要應對高考,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們應對心理危機、實現(xiàn)個人成長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保障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使命所在。面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事件,家校攜手,才能為學生的成長筑起堅實的保護墻,家校協(xié)作才能實現(xiàn)效果最優(yōu)。
參考文獻:
[1]高佳敏. 心理危機防控工作中的家校"溝通-合作"策略[J]. 智庫時代, 2019(12):2.
[2]吳江, 梅琳. 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初步研究[J]. 農(nóng)家參謀, 2020, No.664(16):29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