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呈慢性消耗性,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據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顯[1],肺結核發(fā)病人群較為廣泛,均為易感人群,疾病具有早期隱匿性,早期檢出難度較大,極易錯失治療時機,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隨著臨床藥學不斷推進,抗菌藥物于臨床應用占比增多,基于臨床無抗菌藥物監(jiān)管機制,抗菌藥物濫用為臨床藥學發(fā)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增加臨床治療難度,耐多藥肺結核為抗生素濫用大背景下衍生的特殊病理類型,其臨床治療難度較高,對抗生素使用具有特殊要求,極易出現藥物耐藥情況,無法發(fā)揮藥物療效,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探究適配治療藥物具有重要課題研究價值[2]。現本研究特針對耐多藥肺結核臨床治療藥物進行探究,選用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進行平行比對,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5月~2020年6月本院內科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色球數列分布方式分為觀察A組和觀察B組,每組35例。觀察A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39.62±10.46)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73±2.58)年。觀察B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0.06±11.65)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8.59±2.5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中華傳染病學會對耐多藥肺結核的評估標準,經痰結核菌培養(yǎng)呈陽性;②患者入組前均對研究項目知情。排除標準:①于入組前1個月使用福喹諾酮類藥物;②拒絕參與本研究;③合并糖尿病、癲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乙肝、精神類疾病;④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抗菌治療,使用0.2 g丙硫異煙胺腸溶片(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80),0.6 g利福噴丁膠囊(樂山三九長征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211),2次/周;1.0 g帕司煙肼片(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32),于睡前服用1次;2.0 g吡嗪酰胺片(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806),2次/周;注射用對氨基水楊酸鈉(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692)8.0 g,靜脈滴注,2次/周;0.6 g注射用阿米卡星洗劑(浙江萬馬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352),行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3次/d。觀察A組聯合予以左氧氟沙星片(哈爾濱好博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703)治療,0.6 g/次,1次/d;觀察B組聯合予以鹽酸莫西沙星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15)治療,0.4 g/次,1次/d。兩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IL-1、IL-6、TNF-α) 水平、肺功能指標(FEF、FEV1)、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皮疹、肝功能異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觀察A組患者IL-1、IL-6、TNF-α 分別為(34.52±4.15)、(276.53±25.63)、(176.83±20.02)ng/ml,觀察B組患者IL-1、IL-6、TNF-α 分別為(34.61±4.09)、(280.63±24.93)、(175.88±19.82)ng/ml;兩組患者IL-1、IL-6、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A組IL-1、IL-6、TNF-α 分別為(25.02±3.42)、(192.36±20.42)、(120.42±14.25)ng/ml,觀察B組IL-1、IL-6、TNF-α 分別為(17.52±2.88)、(138.25±14.07)、(80.73±12.05)ng/ml;觀察B組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觀察A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觀察A組患者FEF、FEV1分別為(4.86±0.62)L/s、(0.76±0.12)L,觀察B組患者FEF、FEV1分別為(4.85±0.61)L/s、(0.79±0.13)L,兩組患者FEF、FEV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A組患者FEF、FEV1分別為(5.86±0.72)L/s、(1.24±0.16)L,觀察B組患者FEF、FEV1分別為(7.33±0.83)L/s、(1.53±0.19)L,觀察B組患者FEF、FEV1水平均高于觀察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A組中11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43%,其中6例為胃腸道不適,2例為皮疹,3例為肝功能異常;觀察B組中2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71%,1例為胃腸道不適,1例為皮疹;觀察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觀察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耐多藥肺結核為臨床較為常見肺結核病理類型,因患者機體耐藥特異性,臨床藥物治療難度較大,于藥物選取上具有較高要求,治療周期較長,嚴重影響患者機體健康,探究適配的治療藥物具有重要課題探究價值。既往臨床針對耐多藥肺結核多采用一線藥物對癥治療方式,于臨床應用中發(fā)現,其療效呈現較大個體差異性,預期療效不佳,且極易合并不良反應,危害患者機體健康[3]。
臨床學者針對耐多藥肺結核治療需求,采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療手段,其臨床療效于臨床得以證實,可有效清除肺部病毒,阻斷肺功能損傷,且藥物吸收代謝功能較好,長時間使用不會于體內長期稽留,藥物使用不良反應較低,為耐多藥肺結核治療首選治療方案;但于臨床推廣應用中發(fā)現,若單獨長時間使用,上述藥物極易出現細胞耐藥情況,影響患者機體健康[4]。
左氧氟沙星主要藥理機制是抑制細菌復制、繁衍,針對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均具有較好抑制效果,細胞通透性較強,可有效殺死結核桿菌,長期使用具有耐藥可能性[5]。莫西沙星同樣為臨床常用的喹諾酮類藥物,其主要藥理作用是抑制結核菌DNA合成,阻斷細菌復制,藥物代謝動力學較好,作用于機體后快速分布于肺組織、黏膜、巨噬細胞內,藥效較為穩(wěn)定,可于短時間內起到抗菌效果,藥物半衰期較竹氧氟沙星長,可于短時間內清除炎性因子,改善肺部功能[6]。本研究數據反饋,治療后,觀察B組IL-1、IL-6、TNF-α 分別為(17.52±2.88)、(138.25±14.07)、(80.73±12.05)ng/ml,均低于觀察A組的(25.02±3.42)、(192.36±20.42)、(120.42±14.25)ng/m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B組患者FEF、FEV1分別為(7.33±0.83)L/s、(1.53±0.19)L,均高于觀察A組的(5.86±0.72)L/s、(1.24±0.16)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莫西沙星于肺功能轉歸上優(yōu)于左氧氟沙星,且通過不良反應分析發(fā)現,觀察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71%顯著低于觀察A組的31.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莫西沙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安全系數更高。
綜上所述,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中均具有積極導向,莫西沙星于炎癥因子、肺功能、安全性優(yōu)勢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