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芬
為了把握全國中考命題的趨勢,提高教師的命題能力,引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從2019——2020年全國中考試題共211套中篩選出了40篇寫人敘事散文進行中考命題特點的分析。
一、材料分布情況
(1)區(qū)域分布
(2)省份分布
在省份分布中占比最多的是湖南省、山東省、江蘇省。
(3)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當中,省會城市和非省會城市占比相當體現(xiàn)了試題的均衡性。
二、材料基本信息
1.出處
從數據上來看,《光明日報》《人民日報》選的篇目較多,這些報刊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影響力。雜志類的選篇也主要集中在一些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讀者》《意林》這一類作品中。名家散文集都是具有時代氣息,或者與教材中的作家作品有關聯(lián)的作家。試卷的出處體現(xiàn)了閱讀來源的多樣性,符合學生當下的閱讀環(huán)境,推動學生閱讀報刊雜志等資料,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
2、國別
寫人敘事散文全部都是來自國內的名家名篇,沒有海外作品,這樣更貼近于學生生活,能更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共鳴。
3、閱讀量
通過閱讀量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到1000——1500的閱讀量占比62.5 %,1000字以內、 2000字以上占比均為10% 。在閱讀方面對學生的閱讀速度、信息處理等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4.分值占比
從分值占比上來看16至20分的分值,所占的比例較多,10分以下20分以上占比較少,這充分說明敘事類文本的閱讀在文學類文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文學性文本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中的目標與要求。
5.題型
在寫人敘事散文中簡答題、賞析題、論述題等主觀題占據了主要題型,而選擇性的客觀題比較少。組題方式的靈活多樣、層次豐富,既有對文本內容的概括與提取,也有反思與評價。
三、寫人敘事散文的選文特質
1.主題類型
從主題來看,家庭親情的占比最多,母愛、孝道是選材較豐富的內容;中華美德也占比不少,體現(xiàn)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引導和培養(yǎng),其內容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沒有給學生帶來閱讀的障礙,這些文章充滿了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富有時代的氣息,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語言基調
在語言基調中,平實質樸類的語言占比較多,這一類的語言基調符合學生閱讀理解的層級要求,達到了讓學生愿讀、樂讀的目的。
3.結構思路
在結構思路上,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安排結構的占比最多,其次是時間順序和線索。
5.語文要素
在寫人敘事散文的試題中,內容的概括、結構的梳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寫作手法、修辭的分析等文本特質形成了一個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過程。
四、單篇案例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溫暖》(2019湖北黃岡)。
1.試題如何體現(xiàn)文本特質
本文選自《意林》,字數1380字,分值14分。文章通過奶奶的指尖回憶了奶奶善良勤勞的一生。其主題類型是家庭親情,語言基調是樸素優(yōu)美。文章以奶奶的手為線索,展現(xiàn)了奶奶用手做美食、做玩偶——編籃子送人——發(fā)現(xiàn)奶奶的老衣——“我”給奶奶買戒指的故事情節(jié)。在語言表達方面,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合突出了人物形象;以小見大,寫奶奶的手,突出了奶奶的勤勞善良文章;首尾呼應,標題、結尾在文章的結構上和內容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語言要素的關鍵詞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以小見大。
2.選文命題與教材的關聯(lián)。
本語段與《秋天的懷念》《散步》《背影》等寫人敘事散文在語言基調上都是樸實質樸的,在教材中對于這一類散文均有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品析關鍵句所蘊含的情感。
命題趨勢預測
1.大部分樣卷組題方式采用了復合型的方式,命題樣式豐富多樣。題型的主力軍仍然是簡答題,選擇題與填空題數量每年互有升降。
2.命題形式貼合文章內容及核心能力,進一步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題干中力求呈現(xiàn)考查方式的多角度性和靈活性。
3.命題者緊抓文體特質,圍繞信息檢索、整體感知、解釋推論、反思評價四大核心能力,尤其解釋推論和反思評價兩大能力是寫人敘事散文命題中的重心,命題者關注對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