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克英
因為諸多因素,以往老師都對接新班有畏難情緒。尤其是學生的管理問題,感覺比較棘手。那么如何接管好新班級呢?下面談談我的心得。
一、亮好相——上好第一堂課
亮好相的目的就是要學生佩服,讓家長信任。我想這是代課或當班主任第一要考慮的問題。不管是中間接班,還是一年級,第一天的課意義非同一般,一定要重視再重視。一年級的課要讓孩子喜歡上你,中高年級的課要讓學生服你。因為,接班肯定面臨被比較的尷尬,首先是被學生比,接下來就是被家長比。最起碼你得讓學生覺得你很有才,要讓自己表現得很不錯。做到這一點,學生才會服你,家長才會信任你。
二、念好經——立德樹人是根本
我說的“念好經”,就是多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行動跟著思想走,想通了也就走通了。無論班會課還是課前課后的零星時間,我都喜歡跟學生講講大道理。每次接上新班級,尤其是高年級的孩子,我都會先扎扎實實地開一個班會課。在這個班會課上,我會和孩子們敞開了聊,中心話題無外乎理想、責任、做人、擔當。聊到最后,我會和學生達成三點共識:第一,從根本上講,學習是我們成長的需要。第二,沒文化可怕,不懂做人更可怕。所以,我們不但要學文化,更要學做人?!洞髮W》有句話說得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逼渲芯椭v到了修身的重要性。我說,學習、成長的過程就是在修身。修身者,就是要努力讓自己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耍@樣才可理好家,治好國,讓天下祥和。否則,一切都是妄談。第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說,不要老想著我們還小,國家的興衰跟我們沒關系。今天沒關系,十年后,二十年后呢?那時候,國家的建設重任自然就會落到了我們各位同學的肩上,難道你要說“我扛不住”?同學們,有志不在年高,周總理像你們這般大的時候,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是有這家國天下的情懷,周總理才成了一代偉人,才成了中國人心中敬愛的總理。所以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我們的眼里凈盯著些蠅頭小利,心里盡想著雞毛蒜皮,那我們能登多高?能走多遠?可想而知。
三、定目標,立規(guī)矩——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我們知道,有目標、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精彩的。相反,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也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一番暢談后,很快,我會根據學情、班情,制定班級的奮斗目標。(如:安全、文明、健康、責任、拼搏、擔當)然后,我又會細細解讀目標的內涵,讓學生明白制定這個目標的意義是什么,今后,應該怎樣去做。就拿“文明”來說吧。我告訴他們:我們所說的文明主要有兩個要求,其一體現在我們的言行上,簡單講就是語言要文明有禮,不說粗話、臟話,不與同學打架鬧矛盾。其二是要講公德、分場合,多替他人著想。比如,教室是同學們學習、課間休息的公共場所,你若大聲喧嘩,或追逐打鬧,不替他人著想,就會影響他人,這是不文明,沒有公德心的行為,是不可有的。再如,升降旗是很嚴肅、莊重的事情。這樣一個神圣莊嚴的時刻,若交頭接耳,嘻哈不嚴肅,這就是對祖國的不敬??傊?,升旗也好,集會也罷,公共場合都不是你標新立異的地方。記住,任何時候,只要在隊伍里,自己就只是集體的一分子,就要將自己淹沒在隊伍里。
為了讓目標順利實現,我們又立了班規(guī)。我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我們也要立個班規(guī)。凡是違反《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守則》及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不良行為都要接受處罰,怎么處罰呢?”在同學們的商討下,結果往往很豐富:請家長、罰站、罰抄、罰搞衛(wèi)生……思來想去,我覺得這些辦法都不妥,雖然,這些辦法可能對一些自律能力欠缺的孩子有一定效果,但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他們畢竟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不犯錯是不可能的,讓他們知錯改錯,幫助他們成長起來,才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想到這里,我立刻有了新想法,我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孩子們,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給自己立個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而且我還會把你們每天的進步以積分的方式呈現出來。學期末,我們看看咱們每一位同學都進步了多少,好不好?”我接著道,“咱就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小學生守則》為標準。如果你違反規(guī)定了,那么這天你就沒進步,你的獎勵分為0;如果這一天你嚴格要求自己,沒有違反規(guī)定,那么這天你將得0.5分的獎勵;如果這天,你不但管好了自己,而且還另外有好的表現,如,友愛互助、拾金不昧等,就要給你另外獎勵0.5分,這樣一來,你就可得1分的獎勵。最后,誰的積分高,誰的進步就大。以后,評優(yōu)選先,我們就可以此為依據,擇進步大者優(yōu)先當選。”我一說完,教室里立刻響起了一陣掌聲,看來學生是發(fā)自內心地贊同?。】吹胶⒆觽冄劾镩W著新奇、希望之光,我欣慰之致。接下來的日子,學生行為大大改觀,違紀現象減少了許多。
四、講彈性——通情達理才好教育學生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點:班主任工作要有彈性。
連續(xù)帶過幾屆高年級學生后,我發(fā)現了一個現象。每過一段時間班上就會出現幾天亂哄哄的日子,或鬧矛盾,或違紀,或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總是會弄得人心情郁悶,焦頭爛額,甚至大發(fā)雷霆,事后又后悔不已。經過幾次類似的情況后,我開始留心這個問題,通過觀察、了解、談心后,我明白了: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幾天心煩的日子。面對這種情況,我的管理方式不再一味嚴厲,變得有彈性了。比如,每個月有一天學生可以不寫家庭作業(yè);另外,面對班級的整體煩躁情況時,我會有意識調節(jié)情緒,平心靜氣地去處理,有時還會講講笑話,開開玩笑,逗逗他們。對犯了非原則性錯誤的孩子也會寬容幾分。這樣一來,不但煩躁的情緒波會很快過去,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和諧融洽,效果大大轉好。所以,講彈性也是班主任應該具備的素質。
總之,教育有法,但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辦法,愿我們在教育的路上快樂,收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