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語文是一門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同時也是中國教學教育中開設的一門主要科目,貫穿九年義務以及高中階段。同時在語文教學中,該科目主要以聽、說、寫、背等方式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和學習中國文化傳播價值觀的。同時六年級學生處于小升初階段和青春期到來,心理發(fā)生了變化。
2.研究目的
本人進行了多年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在六年級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學生聽課不認真、書寫潦草與對語文興趣降低等問題。同時也遇到學生由于進入青春期,心理發(fā)生一定的變化。特根據(jù)語文科目特點、六年級心理進行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以便后面能更科學有效率地教學,特作此次總結(jié)。
二、研究結(jié)果
1.語文科目特點
(1)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語文是一種工具,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那么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學習使用工具的過程。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主要是以聽、說、讀、寫四種方式為主。這個過程是要反復練習(如學習生字是要反復書寫練習)。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是枯燥無味的需要耐力與毅力。在這個過程是也是基礎的搭建,那么基礎搭建的過程也是需要耐心。也是學好語文的必要性。
(2)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語文具有工具性也是人文性。人文性體現(xiàn)在語文承載著文化的傳播,是傳承國家語言和文化的工具。人文性的表現(xiàn)也體現(xiàn)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如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誦讀與看)。而在這個過程中與語文工具性不同,人文性可以學習更多的文化,存在著不同與創(chuàng)新。學生更愿意學習(如歷史人物趣事的閱讀)。而且可以在這個過程區(qū)熏陶學生的情感,可以更好解決“為什么要學好語文”、“怎么學好語文”等問題。
(3)六年級語文課程標準
從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得知。六年級學生在識字和寫字上,要具有獨立識字能力和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閱讀上,要能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且瀏覽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并且在課外閱讀要不少于100萬字;在口語交際上,能夠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diào)適當。
2.六年級學生心理
(1)臨考產(chǎn)生焦慮的心理
六年級學生臨近小升初考試,心里顯得更加焦慮,主要表現(xiàn)為練習過程中比較易煩躁和經(jīng)常抱怨。而產(chǎn)生焦慮的原因有升學考試彼此競爭的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期望值過高和學習任務中學習不進步等原因。
(2)獨立意識的產(chǎn)生
六年級學生處于小學的高年級階段逐漸進入青春期,隨著心理也發(fā)生變化,獨立意識更強。在教學中應更加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加以引導。
(3)情感豐富激烈
該階段學生的情感上會從單純的情感活動發(fā)展到社會性情感,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和競爭意識、渴望得到認可,這也是焦慮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
三、總結(jié)與建議
1.總結(jié)
在心理上六年級學生的心理更多的是焦慮,從而會產(chǎn)生心理的波動(如因老師的批評和否定而產(chǎn)生厭學和不自信等負面情緒。而且在語文科目的學習上即要體現(xiàn)工具性去反復聽、說、讀、寫的練習,同時要體現(xiàn)出人文性。那么在教學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進行反復聽、說、讀、寫的練習也可以穿插語文在的文化學習。那么根據(jù)學生的焦慮心理,給予更多的信心,難度上做到循序漸進。
2.建議
(1)加強基礎性的建設
不偏離語文的工具性多讀多寫加強記憶為主。而在寫說等方面可以與學生一起說一起寫,樹立標榜,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看與讀可采用的方式是以朗讀趣味性高課外讀物,與學生一起讀,并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表揚讀得好的學生;同時寫的方面要求寫得字正確美觀,而非大量的抄寫;同時在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建設要求高,不輕易去加大難度,難度做到循序漸進,打好基礎知識為學生在學習語文上不會感覺到焦慮。
(2)多表揚學生
因?qū)W生處于升學期間,導致學習壓力大而產(chǎn)生焦慮心理。多表揚鼓勵學生會讓他們保持學習語文的樂趣。競爭意識的產(chǎn)生表揚會讓其更愿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批評和表揚后學生的表現(xiàn)軒然不同。受批評后的學生會顯得緊張不自信,而受表揚后的學生學習更加努力和積極改正錯誤。
廣東省湛江霞山啟明學校?茅愛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