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新的課程改革帶來全新教育理念的同時,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課程的改革勢必會伴隨教學方式的更新,新課改的蓬勃發(fā)展和深入,克服了傳統(tǒng)課程的許多弊端,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進與學生的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平衡好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執(zhí)行者,那么課堂也就無疑成為了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陣地,而傳統(tǒng)的以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己經不能適應新的課程理念。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將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作為核心任務,而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則要求教師要在傳授生物科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并在教學中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達成新課程的目標,要求教師盡快適應新課程賦予的新角色,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而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做好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有效實施是落實新課改下合格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關于導入法“導”就是引導,“入”就是進入學習。導入技能就是指教師以教學內容為目標,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積極地進入課堂的學習上來的教學活動方式,而實驗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生物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強調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驗或其他實踐活動,而生物學實驗本身也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在課堂開始設計相關的演示實驗或者趣味實驗,能夠讓學生在觀察或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體會生物學的學科魅力,培養(yǎng)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演示驗能夠讓學生在觀察或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體會生物學的學科魅力,培養(yǎng)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演示實驗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透過生物現象發(fā)現規(guī)律,探尋生物學知識。教材實驗很難關注到每個地區(qū)的差異,容易受時間、經費等的制約而難以切實開展,為了完善和補充生物學實驗教學,生活化的趣味小實驗無疑是最有效而可行的方法。生物學現象每天都在發(fā)生,而生物學知識就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為出發(fā)點,設計組織簡單有趣的實驗,將現實生活與生物科學密切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進入生物學知識的探索?,F以人教版必修一作為依托,舉2個實例,說明實驗導入法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案例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
在雞蛋清中加入一些食鹽,就會看到白色的絮狀物,這是在食鹽的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質。兌水稀釋后,你會發(fā)現絮狀物消失。在上述過程中,蛋白質結構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把雞蛋煮熟后,蛋白質發(fā)生變性,就不能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了。原因是高溫使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變得仲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思考:,吃熟雞蛋容易消化還是生雞蛋容易消化。
設計意圖:
課前實驗,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吸引學生關注,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實驗探究能力。案例二《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
〖師〗課前準備:雞蛋清、雞蛋黃分離器一個、雞蛋一枚、牙簽一根。
〖師〗上課后回顧細胞的結構圖,并邀請一個學生用分離器分離蛋清和蛋黃,并講解蛋黃外面的卵黃膜就是一層細胞膜,并讓學生用牙簽戳破蛋黃。所有學生通過投影觀察實驗現象。
設計意圖:
課前實驗,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吸引學生關注,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實驗探究能力。
案例《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在一個長頸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層玻璃紙,在漏斗內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將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使漏斗管內外的液面高度相等。過一段時間后,漏斗管內的液面會升高。玻璃紙(又叫賽璐玢)是一種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過它,而蔗糖分子則不能。
討論:
1、漏斗管內的液面為什么會升高?
2、如果用一層紗布代替玻璃紙,漏斗管內的液面還會升高嗎?
3、如果燒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樣濃度的蔗糖溶液,結果會怎樣?
設計意圖:通過預測及與事實進行比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求知欲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結與反思:本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的實驗導入進行了闡述,并在課堂導入的量化評價及導入策略的課堂教學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學術水平有限,缺乏教學實踐積累,本研宄還存在很多不足。課堂導入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本研宄對導入教學的研宄也是基于這一最基本的功能展開的,而并沒有深入挖掘課堂導入的其他育人功能,諸如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能力培養(yǎng)上的功能涉及不多。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有效的導入是高質量課堂教學的起點。由于受到研究視角、學術水平、實踐積累和文獻資料等因素的影響,相對于課堂導入研宄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本研宄對高中生物課堂導入的探討還只是初步的,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但相信任何研究都是無止境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實踐不斷發(fā)展,更多更好的課堂導入策略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繼續(xù)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導入進行探索和研宄,將課堂導入設計引入到更科學和更系統(tǒng)化的層面。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