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杰
濰坊與李清照
喜歡一個人,喜歡詩、喜歡風雅。這是嗜好,也是崇敬!這份情懷于我,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身心的檢測。早知道濰坊是上蒼鑲嵌在膠東的一顆明珠仙境,而在這顆明珠里還居住過一個神仙一樣的女人;李清照?;蛟S因為喜歡她的緣故,所以從心底對那片土地充滿了向往。或許還為另外一個情結,總之,我要再去濰坊!再看看那個我夢中心底都戀戀不忘的神圣土地。
史記記載:濰坊自秦朝成為京東古道的重要樞紐,明清以“二百只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yè)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1904年在德國殖民者的提議下,濰坊開埠。濰坊同時也是中國風箏文化的發(fā)祥地,國際風箏聯(lián)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的固定舉辦地點。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又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也是中華民古老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素有南倚山,北臨海,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上不乏對國家和民族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英杰。濰坊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歷代一些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如管仲、晏嬰、鄭玄、孔融、蘇東坡、范仲淹、賈思勰、李清照、鄭板橋等出生在這里或在這里生活過?!狈_歷史地圖就可驚奇地發(fā)現(xiàn),濰坊的古國竟像今天的各縣區(qū)一樣星羅棋布。而一代詞壇巨驕李清照就曾經生活在這里。
曾經因為這里生活過李清照,也或許是她的那些流光溢彩的詩詞,更或許因為這里是風箏之都,是世界飛翔的翅膀。總之,我又來了!像奔赴一場預約的戀愛,這次,我要慢慢觸摸她的肌理,了解她的身世,接受她的張揚,擁抱她的柔軟和弱不經風!不置可否,面前的濰坊就是一位娉婷的女孩,她只是隨意對我閃了閃及腰長發(fā),我就已經搖搖欲墜欲罷不能了。
900年的光陰,想想當年那個備受世界矚目的奇女子,當她的目光觸及到面前這廣袤的天空和繁華的大地時,會不會也和我一樣心旌神搖。難怪她曾經留下那樣婉約膾炙人口的佳句:“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肮操p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毕胂氘斈辏粋€貌美如花才情滿腹的女子,走在這片集“商賈、文化、思想、政治、文學”層層包圍的城市里,她的文字是托舉自己的心,還是在鞭策自己的夢呢?
那么今天的我呢?為什么對你那么的念念不忘?又為什么再次來到這既忘卻又懷念的地方呢?握緊寫著楊杰名字的手心,我的心不自覺地顫栗起來。當年,因為李清照的一首:“閨思”,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碑斈昙乃拊诰司思业奈?,和班長楊杰因為理解不同而爭得面紅耳赤。我說愛情真是折磨人的東西,因為當時14歲的我還不能理解這首詞真正的含義。只是從字面上去推敲,它包含的幽怨哀婉。楊杰理解說這是一首惜春詩。也許真的應了那句不是冤家不聚頭的說法,那次爭執(zhí)讓年少的我們彼此內心多了一種霧一樣的東西。也許當時我們都沒能明白,少年的內心所滋生的情愫,在一個秋日后,終于被一場意外嘎然終止。
緊張多夢的中學生活,在大量閱讀李清照和蘇軾等人的詩詞中,顯得并不那么枯燥乏味。我和楊杰也像羅馬假日里的主人公一樣,波濤洶涌的白浪河、濰河都留下了我們的純真懵懂、甜蜜和憂傷。
那段時間在我們眼里,星星也是鮮活快樂的,太陽也不那么讓人熱得發(fā)燙,山川也沒有那么難以攀爬,河流更是充滿了夢幻與快樂。
但是我們都無法預知未來和明天。那個下午,正上課的我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后,來不及告別,便踏上了千里歸程。當年我們都不曾想到,這次別離,竟然成了我們彼此永遠的天涯。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輕輕吟著這首“醉花陰”,我的淚再次不經意流下面頰。
當我再一次出現(xiàn)在學校,班里卻明顯覺得眼前似乎少了點什么。我的好友娟悄悄把她拉到一邊,楊杰退學了,隨他父親去了省城。我當時睜大了憂傷的眼睛,手臂上的黑色孝布像一個只秋風遺棄的蝴蝶。那一刻,我突然放聲大哭,那種絕望與無奈像一道閃電刺破了秋日的寧靜。許多時候,一朵花總是注定無法開上所有的季節(jié)。于是,那段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初戀,在那個秋后的落葉里嘎然而止。
不得不承認,“天堂為你關閉一扇窗,卻也為你打開另一扇門?!蔽覐南矚g李清照的詩詞開始,又開始了喜歡文學和現(xiàn)代詩。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再次回到濰坊,因為這座城市不僅有我的愛,有世界矚目的女詞人李清照,還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和每年三月都飛滿各種各樣紙鳶的天空,這不是神話,是我成長的一個見證,是我人生的長河中,一個多彩而斑斕的夢。
濰坊,三月風箏飛滿天
再次寫濰坊。你的名字不老,但時光老了。你該笑我黑發(fā)盡失,濰河的蒲草葉繁枝茂。
我不感傷,雖然我已經容顏滄桑,但是我的心依然是純潔的,那里,依然裝著一個光鮮的,如詩如畫的,色彩斑斕的濰坊。
那里,蹉跎的歲月,雖已經被生活結繭,卻仍然清明透徹,卻還恬淡依然。趟過千萬個時光,此刻的心依然沉重,依然在每一個患失患得的路口,行囊漸重。你說過:“要么不愛!要愛就愛得山崩地裂地動山搖。遠遠的,你的目光如炬,白云竟如深山;遠遠的,秋風漸濃,落葉去了;再來,又再走!
每個三月,心都會開始向有你的遠方行走,那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注定。如同你的灑脫,高貴過、踉蹌過、質問過、也堅持過。在你面前,萬般皆下品,在你面前,所有的高都不算高,所有的美都失去光澤,所有的念都可以空茫,所有的所有,都可能在三月的天空驚悸炸開。
是??!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最美不過三月的風箏節(jié),是濰坊和全世界最不能拒絕的美,它站在一個叫濰坊膠東的地方,等一個浩浩蕩蕩的絕響,等一只只翅膀打開天堂的畫布,等耀眼的光芒刺穿世界的眼眸,那時候,三月就可以為你選擇濰坊是最靚最美的。
可以灑脫地抖開千絲萬縷的絲線嗎?看兩只蝴蝶在天空纏綿飛舞。三月,為你,我愿意一次次推開烏云,推開三月的鳥鳴與號角。我只想看你恣意的飛舞,看你揮舞的手和著旋轉的節(jié)拍,我知道你心底藏著一泓濰河水,一個不能說也不能喊痛的夢。
再寫一次三月吧!時光不老,我的心亦不老,歲月坦然,我的愛亦坦然。不信,你看天空上無憂無慮的風箏,它搖擺著纖瘦的細腰,甜甜的笑臉上,寫著藍天的感恩與悸動。
三月的濰坊啊,你應該知道,在我深情的目光里,你不止是一個城市,也是一個我深深戀著的,終生都不離不棄的愛人!
濰坊,風花雪月典藏了我的鄉(xiāng)愁
東方露出魚肚白時,也是我再次啟程的時候了。我從濰河邊走過,身后是送我的母親、姐姐、弟弟和兒時兩個最親密的小伙伴。我望著蕩起波浪的河水,它此刻并不知道我這個已經出走20年的女子,如今再次面對它時,內心所涌起的滾滾波濤。
20年前,母親也是這樣送我。那時候剛滿15歲的我為了求學要去另一個城市。當時連父親母親也不知道另一個城市到底是什么樣子。被白浪河、虞河和張面河交錯縱橫的濰坊更不知道,我懷揣一把黃土的少年內心,藏進了多少對這片熱土的不舍與眷戀。
從出生的地方到陌生的城里,這段路我的母親和祖母都不曾走過。在她們的人生里,除了家人和孩子,她們就不曾想過,外面其實還有一個更令人向往的世界。
我盡力不讓自己哭出來,我知道那時候只要我哭出來,我多年努力要走出濰河的夢就會成為泡影。走出去到廣袤的世界是我苦苦追尋的夢、我的充滿神秘和誘惑的夢,就是從祖祖輩輩對故園的守候,到我別無選擇地要從母親的身體上分離開。
如今,我想一棵小樹要遷出藏在母親身體里的另一部分,我要在濰河的水里,磨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圖畫。我知道母親并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她也曾經有過我這樣的夢。但是母親沒有去努力和實施,她只是在命運和世俗面前妥協(xié)了。
我默默地跪在地上為濰河磕了響頭,它也是我的母親。我把淚水融進了腳下的土地,我知道,這里是我的根,不管我今后走到哪里,這里都是我永久的家園。
母親說過:“被濰河洗滌過的女子,身上已經沾染了神靈與仙氣?!边@話從母親心里出發(fā),她愿意把我的一部分分給她心底的菩薩,也不愿意讓年少的我獨自一個人去闖蕩陌生的世界。
想到就要告別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我終于還是忍不住哭了。見到我的眼淚,母親陰郁的臉現(xiàn)出久違的笑意。她明白她一個人沒有力量來挽留下我,母親的意愿很明確,她只要她的女兒守在她的身旁,哪怕那是一個沒有文化,沒有事業(yè),沒有金錢,只要她愿意留下來的女兒。
她說:“你太小,15歲,就是一根沒有骨頭的小草。外面的世界很大,求學更不容易。別走了,再等等……”
對于一個要留下女兒的母親,她僥幸我的淚水可以為她狹隘的愛創(chuàng)造一個契合的機會。所以,我在她面前流的每滴淚水,都沾有對她的不舍和對家園的依戀。我把一捧黃土裝進書包,它也一定基于對我的不舍才痛痛快快地躺進我的包中。那是陪伴,游蕩在天空的白云也會懂得,母親還是很傷心,她一邊擦眼淚一邊把一沓散發(fā)著五谷香氣的大煎餅裝進我的口袋。我知道那是她對我的一份真摯的愛,是世界上最最無私而偉大的母愛!
我抱住母的脖子,我知道對于這片已經存在千百年的土地我有多么深的愛。但是我必須走出去,我出去不是為了忘記這里,而是為了對它更大更深的愛。
20年,盡管異鄉(xiāng)的風雨打濕了我的長發(fā),盡管面對陌生的城市和匆匆忙忙的人群我哭過,但是我從來不后悔我的選擇。雖然我已經走出這條深深眷戀的母親河,但我從不曾有一時一刻的忘記,我是濰河人,我家就住在奔騰浩蕩的濰河畔。
站在這片充滿神奇色彩的土地上,面對日新月異發(fā)展的濰坊,我的心底突然涌出太多感慨和自豪。濰河:我血管里永遠流淌著你遠古的血液。這是我的自豪,在我面對異鄉(xiāng)的燈紅酒綠后,我仍然能夠時常沉浸在這片生長出被世人矚目的風箏的故鄉(xiāng)。
如今,我雖然已經不再面若桃花,也沒有了當年求學時的那種決絕與沖動。但我在人間的每個角落里都能自豪地、大聲地說我就是“濰河人!”我無比熱愛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我知道我的話會被祖先聽到,他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千百年,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愛,絕不僅僅因為他們的骨頭寫著這里的名字,還因為這里有一條讓人朝思暮想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的濰河,有一個世界上唯一把風箏放給全世界人看的濰坊。
責任編輯:林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