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擎 姚良威 王琳琳
摘要:針對高校Java Web課程傳統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典型問題,探究了結合OBE理念和博弈論的在線教學與考核方法,將學生們的學習看成一個博弈問題,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資源共享、互相幫助,從而實現合作博弈。
關鍵詞:OBE;Java Web;在線教學;合作博弈;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02-0151-03
Abstract: Aiming at som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Java Web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 onlin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combining OBE concept and game theory is proposed. Students' learning is regarded as a game problem, and students are oriented by learning outcomes. Sharing resources and helping each oth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ve game.
Key words: OBE; Java Web; online teaching; cooperative game; assessment
1 引言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已成為美國、英國等國家的主流教育改革理念[1]。OBE理念區(qū)別于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是指通過某一階段的學習后最終所取得的學習方面的成果,不是傳統的多次學習結果的累加,而是聚焦于學生最后所取得的頂峰成果。文獻[2]探討了結合職業(yè)需求的多樣性教學內容進行Web教學改革的思路,并介紹了基于OBE的案例教學方法。
一般授課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學生的學習可以看作是一種博弈,而根據是否可以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可分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如果學生為了獲得最大收益,把同學間的關系視作為競爭關系,這可看作是非合作博弈;如果同學間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互相幫助,那么這可以看作是合作博弈。文獻[3]探討了博弈次序對師生互評最終結果的影響。文獻[4]探究了高校教師和學生的課堂博弈問題,通過采用基于合作博弈的“一報還一報”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改善了課程的教學效果。
2 Java We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照著葫蘆畫瓢”,難以“形“”意”結合
“照著葫蘆畫瓢”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是不能僅限于此。實際教學中,在機房做實驗時,有些同學能夠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完成小案例程序的書寫,程序也能較好地運行出來。但是當老師把“葫蘆”拿走之后,學生就難以畫出“瓢”,這就說明學生在學習中注重“形”的模仿,疏于對“意”的領會,難以“形“”意”結合。
(2)代碼調試能力不足
拼寫等低級的代碼問題時有發(fā)生,有同學問道,“老師,我敲的代碼和你的一模一樣,為什么就是運行不出來呢,我都檢查了一下午了”,表面上只是學生的粗心大意,其實這說明學生還沒有良好的代碼調試能力。
(3)非合作博弈問題
同學間的非合作博弈問題,每個學生都想獲得好的成績,在日常的學習中可能不愿意與其他同學進行有效的學習交流,認為幫助同學解決了問題提高了知識技能,很可能就超過自己了。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基于OBE和博弈論的方法去探究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日常授課中可能出現的典型問題。
3 基于OBE和博弈論的Java Web在線教學與考核探究
3.1 教學路線
總體上以課程設計項目為成果導向,結合日常作業(yè),學生在期末進行課程設計的項目答辯,如圖1所示。通過學習慕課視頻進行課程的預習,查看在線授課的視頻回放進行復習,上課時進行提問檢查預習情況,通過課堂作業(yè)、實驗作業(yè)檢查學習情況,根據檢查情況進行授課調整,對于共性問題進行課堂答疑,對于出現得個別問題進行一對一的遠程答疑。課程設計用以考查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掌握情況,通過期末考核中的項目答辯進行考查。
3.2 教學實施
在線授課采用網上書城項目作為貫穿知識點學習的案例,具體地來說主要有課前、課中、課后等環(huán)節(jié),學生課下圍繞著課程設計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3.2.1? 課前
(1)慕課視頻預習
課程組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要求,提前錄制了課程MOOC,在課前可以發(fā)布預習任務,學生參照MOOC視頻提前把握授課內容。Java Web程序設計是一門強調動手實踐能力的課程,學生通過預習進行線下操作,遇到操作問題可以先行記錄下來,上課時可以在直播群里進行討論,這樣對知識點的把握針對性更強一些。
(2)視頻回放復習
學生在課下進行復習、做作業(yè)時,對于課上掌握不牢的地方,可以通過上課視頻的回放進行自主回顧學習,而傳統的學習只能依靠課堂筆記進行復習,課堂筆記如果記得少不夠全面,記得多可能沒時間思考不能跟上。
3.2.2? 課中
(1)課前提問
課前復習預習如果完成得較好,將有利于課堂學習的有效進行,那么如何進行課前預習的檢查?針對課前預習內容,隨機抽查1-2位學生進行提問,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調整授課內容,對于有疑惑的地方進行重點答疑,不能著急趕進度而忽略學生的掌握情況。
(2)課堂學習
線上教學不同于線下,線下課堂教師可以在機房教師來回走動,以查看學生們的代碼編寫情況,程序運行是否正常,因而線上教學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問題。線上教學采用釘釘班級群直播,通過連麥或群消息與學生進行互動。講授內容時間不宜過長,根據Java Web課程的特點,多增加課堂練習,每講授一個小案例就讓學生跟著寫代碼,然后再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時間提交課堂作業(yè),比如五分鐘的時間。為了方便,課堂作業(yè)可以采用截圖的方式發(fā)到群里,但全部都提交不現實,畢竟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能一一查看每位同學的作業(yè)。再者,學生學習具有共性,某些常見問題同學們很有可能都會出現,這可以抽樣檢查,每次要求以4-5人的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yè)展示。之后對作業(y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線上講解處理,這樣有利于課上問題當堂解決。
3.2.3? 課后
(1)實驗作業(yè)
課后主要是通過實驗作業(yè)鞏固線上學習,但要注意把握作業(yè)的難易程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學習動機水平與學習效率呈現倒U型曲線,也即學習動機不足或者過度都會影響學習效率。根據“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作業(yè)可以安排難度較小的任務,比如將課堂練習的小案例作為作業(yè)進行提交,進一步地,可以對作業(yè)進行適當變換擴展,在難度相同的情況下,強調舉一反三。
(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作為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主要學習成果,用以參加期末的項目答辯,可以提前發(fā)布課程設計的要求,這使得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實時關注學習內容如何應用到自己小組的課程設計項目中。
3.3? 學生成績考核
如圖2所示,學生的最終成績由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這兩部分的得分確定,分別占比40%、60%。過程性考核分為課堂表現考核、實驗作業(yè)考核、在線測驗考核,分別占比25%、37.5%、37.5%。期末考核指的是課程設計項目答辯考核。學生的學習可以看作是相互間的博弈問題,如何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是分小組進行學習的,這就會出現組內學生間的博弈和組間學生間的博弈。通過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學習,促使組間或組內博弈轉化為合作博弈。
3.3.1 過程性考核
(1)課堂表現考核
課堂表現主要包括學生上課出勤率、在線時長、上課互動、回答問題情況等。因為是在線授課,數據都是實時記錄的,比如學生什么時間到課,在線學習了多長時間等,所以這一項成績的考核可以直接采用從釘釘導出學生在線學習的數據。Java Web課程共64課時,也即32次課(每次課兩小節(jié)連堂),通過對32次課的在線學習數據的匯總處理,可以得到學生的考核結果。
(2)實驗作業(yè)考核
實驗作業(yè)主要是針對課堂練習的擴展和鞏固,對于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可以直接以課堂練習作為課下作業(yè)。課下作業(yè)的布置采用超星學習通和釘釘家校本作業(yè)的方式,其中超星學習通布置較為綜合的案例作業(yè),一般設置為互評;較簡單的練習采用釘釘家校本作業(yè),家校本支持在線批閱,由授課教師進行作業(yè)批改。使用家校本可以方便地查看已交同學和未交同學,并能通過短信、釘釘消息、電話等方式對未交作業(yè)的同學進行一鍵提醒。
(3)在線測驗考核
在線測驗采用超星學習通,可以通過在手機端發(fā)布測驗或者電腦端發(fā)布考試,試題來源于課程組整理的題庫。在線測驗主要考查學生的概念性知識掌握程度,可以在每章節(jié)授課后進行,為了方便,題型一般為選擇題和判斷題等客觀題目,考試時間、時長等可以在發(fā)布時進行設置。
3.3.2 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指的是課程設計項目答辯,要求學生在答辯前上交電子版課程設計任務書,采用釘釘會議進行線上答辯。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答辯,例如10~15分鐘。學生先對自己所完成的功能模塊進行簡單演示,展示“我做了哪些功能”,然后根據答辯老師的提問進行系統細節(jié)的展示“我是怎么做的”等。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和課程設計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小組成員打分和小組打分。
3.3.3 組內博弈
分小組的初衷是為了學生間能夠互相幫助進行學習,但如果僅僅只是分了小組,組內的成員為了自己能夠得到較好的成績,可能不太愿意去幫助組內的其他同學。針對這種情形,考慮分小組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每個小組的共同目標任務,組內同學互相幫助、共同努力才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如果組長和組員如果能夠共同努力,積極完成學習任務,那么最終的小組考核得分就能夠取得較好的分數;如果個別組員消極對待組長分配的任務,那么組長和其他組員為了小組能夠取得好成績,只好代為完成,這就是“智豬博弈”中“小豬”搭便車的情形。為了防止個別組員平時消極應付,不能簡單地采用課程設計作品提交的方式作為小組成員的考核成績。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用線上課程設計項目答辯的方式,逐一考核組內的每位成員,通過提問+代碼演示進行。進而,實現組內的合作博弈。
3.3.4 組間博弈
為了小組課程設計能夠取得好成績,組內成員可能不愿意與其他組進行資源共享、學習交流,這導致每個小組只顧自己組的利益,那可能會出現“囚徒困境”。針對這種情況,要注重平時的過程性考核,過程性考核中有課堂表現考核、實驗作業(yè)考核、在線測驗考核。這些考核方式針對的是每個同學,而不是小組,為了獲得較好的考核成績小組間的同學們也愿意積極交流互相幫助,進而實現組間的合作博弈。
4 結論
應用OBE理念和博弈論進行Java Web課程的在線教學與考核的探索,以課程設計任務的完成為主線,結合日常學習中的過程性考核,將學生間的博弈學習引導為合作博弈,以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 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29-34,70.
[2] 吳鴻韜,李智,袁玉倩. 基于OBE理念的Web前端開發(fā)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 計算機教育, 2019(11):91-93,98.
[3] 張春燕, 白千文. 高校師生之間的互評博弈是合作博弈嗎[J]. 教育學報, 2019, 15(1):82-88.
[4] 周傳生. 博弈論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29(4):586-589.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