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娜 楊斌 劉德秀
摘 要:本文以高職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為例,探索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將線上線下教學活動有效結合,以大幅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 ? 有機化學? ? 實驗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教學平臺開發(fā)如火如荼,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未來實驗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混合式教學這一概念最早由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提出,他認為,實施混合式教學的目的是將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與數(shù)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相結合,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種主流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應用最為普遍。本文以高職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為例,介紹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傳統(tǒng)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邊講解邊演示實驗,學生邊觀看邊聽講。待演示和講解結束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教師在現(xiàn)場巡回指導。
該模式存在如下弊端:第一,教材以文字和圖示為主,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缺乏課前預習的動力。第二,“圍圈”式教學無法全方位展示實驗細節(jié),導致部分學生看不清實驗操作細節(jié),聽不清教師講解的實驗要點。第三,實驗過程相對獨立,學生間缺少互相學習和探討的機會。第四,實驗結束后,學生除了完成任務式地提交實驗報告,難以對實驗過程或相關知識要點形成深刻的印象,實驗課淪為“走過場”,達不到實驗教學要求。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隨著實驗室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更新和多種線上教學平臺的開發(fā)而漸成大勢。有機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
教師推送資源,學生自主預習。教師將錄制的實驗微課、制作的課件和圖片資料等作為教學資源推送至藍墨云班課網絡學習平臺。微課涵蓋實驗原理、實驗操作過程、實驗儀器介紹等內容;課件包括供學生學習、參考的學習資料;圖片介紹重要儀器的使用及操作要點等。與教學資源一起推送的還有課前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中明確提出學習目標、分組形式、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等。學生根據(jù)學習任務單的要求完成預習任務。以熔點的測定實驗為例,課前教師錄制熔點測定原理、實驗儀器及試劑介紹和實驗操作過程微課,學生通過微課了解相關知識要點、實驗器具,熟悉實驗操作流程,形成對實驗內容的初步印象。
(二)課中
教師檢測預習效果,學生親自操作。教師登錄藍墨云班課網絡學習平臺,發(fā)布限時闖關測試題,用以檢測學生預習效果。教師根據(jù)學生測試結果,重點講解出錯率較高的題目。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實驗開始前,首先由教師答疑解惑,并強調實驗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實驗開始后,教師在現(xiàn)場巡回指導,隨時解決學生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實驗臨近結束時,教師通過線上方式隨機抽取一組學生說明實驗結束時的注意事項,并請其他小組學生補充,以確保實驗操作過程安全、順利。藍墨云班課網絡學習平臺將完整記錄學生實驗操作全過程,以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課后
學生分享經驗,教師查漏補缺。實驗結束后,教師將實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發(fā)到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后鞏固?;旌鲜浇虒W雖然也要求學生完成實驗報告,但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交方式不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體會,總結成功經驗或失敗原因,提交至線上作業(yè)區(qū)與同學交流探討、相互學習。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驗課教學效果
近年來,經過多輪嘗試,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筆者對所任課班級16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
根據(jù)調查結果可知,91%的學生選擇了混合式教學模式。92%的學生對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驗課感到滿意。而在實驗課活動參與度方面,76%的學生感到滿意,20%左右的學生認為需要依情況而定,原因在于實驗課程未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且活動項目較多,工作量較大。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前學習任務單為學生預習指明了方向。教師在實驗課前下發(fā)學習任務單,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分組學習,實行組長負責制。課前,學習任務單通過線上或紙質方式提交,確保學生能夠按時完成任務,保證課前預習質量。
第二,線上觀看實驗視頻,為學生帶來多種感官刺激。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的實驗課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若將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錄制成短視頻并上傳至云平臺,將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研究表明,在人接收信息的容易程度上,視頻的效果遠優(yōu)于文字,即視頻>聲音>圖像>文字。
第三,全程參與教學,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隨著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教師授課不再是全程“自說自話”式的演講,而是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僅僅從旁引導、進行組織和監(jiān)督即可。
第四,分組完成任務,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相互學習的機會。通過線上分組布置學習任務,線下精心準備完成任務、分組展示任務,線上互評落實混合式教學要求。此舉不僅能夠增強組員的凝聚力與集體榮譽感,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互相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
第五,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實驗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對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有了初步了解,實驗時便不再手忙腳亂,實驗課秩序井然,學生擁有更多時間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和探討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實驗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均得到大幅提高。
隨著計算機應用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終將成為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只有線上線下的教學優(yōu)勢融合互補,才能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 (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2]王健等.教學視頻呈現(xiàn)方式對自主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3).
[3]郝利娜.O2O模式在高職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化工管理,2017(2).
[4]陳素彬,胡振.后MOOC時期高職分析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8).
(作者單位: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