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的闡述,當人們的基礎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存等基礎需求已經得到了充分地滿足,從而使得人們對文化活動和精神建設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也是急需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原因。新形勢下,無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文化發(fā)展都出現(xiàn)了新的格局,使其對群眾文化工作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本文就結合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工作 開展策略
前言:所謂群眾文化工作,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而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通過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實現(xiàn)國家文化建設的長久發(fā)展。群眾文化工作是國家文化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有效途徑。新形勢下,各行各業(yè)都在努力創(chuàng)新,并希望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能夠脫穎而出。對于群眾文化工作來說也是如此,要緊跟新形勢的變化把握好文化工作的方向,從而保證文化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
一、現(xiàn)階段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文化保護意思欠缺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在中國的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文化沉淀形成的,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內容,同時也蘊含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就現(xiàn)階段群眾文化工作的內容和效果來看,并沒有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而是選擇一些常規(guī)、簡單的活動內容。傳統(tǒng)文化在群眾文化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導致群眾文化工作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力度也逐漸降低,從而失去了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二)工作人員專業(yè)素質不強
現(xiàn)階段,群眾文化工作往往由政府部門組織開展,加之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比較繁瑣且龐雜,使得原本就人員緊缺的狀態(tài)更加嚴峻。因此,政府部分指派進行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員存在著專業(yè)性較差的問題,從而直接影響了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效果。另外,由于薪資待遇、以及晉升困難等因素,使得文化工作者逐漸離開了工作崗位。并且,一些年輕的專業(yè)人才又對群眾文化工作不感興趣,這些都是導致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強的主要原因。
(三)工作形式過于單一固化
由于人民群眾組成結構復雜,使得群眾文化工作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內容[1]。同時,不同的階段和領域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建設工作內容,并且這些工作內容都大不相同,如校園文化工作和企業(yè)文化工作等等,都是新形勢下需要群眾文化工作需要引起重視的領域。其實,對于群眾文化工作來講,這些豐富的文化工作內容應該是群眾文化工作強有力地支持。但是,就當下的群眾工作形式和內容來看,存在著形式單一且空間較小的問題,從而使群眾文化工作始終得不到令人滿意的開展效果。
二、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一味地進行經濟建設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和預期,從而使得在人民群眾中開展文化工作已勢在必行。在以往的政府部門組織的文化工作中,由于政府部門的眼光較高,使得文化工作的開展并沒依據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和心理預期,從而導致文化工作的形式化過于嚴重。這種情況下,開展以人民群眾為主要對象的文化工作,不僅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建設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加強基礎文化建設工作的力度,從而助力政府部門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二)壯大群眾文化隊伍
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并積極倡導廣大的人民群眾要積極參與到文化互動中[2]。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能夠不斷培養(yǎng)和挖掘人民群眾中比較優(yōu)秀的文化工作者,并且利用這些文化工作者的帶頭作用,提高群眾文化工作的效率。因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使得人民群眾的優(yōu)勢和特長被發(fā)掘,從而壯大了群眾文化人員隊伍,為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三)符合文化發(fā)展要求
新形勢下,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已經初有成效,使得國家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重點轉移到了文化建設上,而群眾文化工作就是國家現(xiàn)代化發(fā)展重點發(fā)生轉移的具體表現(xiàn)。因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符合國家文化發(fā)展需求的具體措施,同時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主要途徑。
三、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發(fā)揮文化展館職能,增加文化工作渠道
根據各地不同的實際條件,可以充分發(fā)揮各地文化展館的職能,以此激發(fā)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如,各地文化館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如音樂劇、歌舞劇、藝術作品展覽等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能夠吸取文化知識的機會和平臺,同時也增加了群眾文化工作的渠道。同時,根據對當?shù)厝罕姷南埠眠M行分析,從而能夠投其所好地開展文化活動,以此最大化激發(fā)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興趣。
(二)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勢,創(chuàng)新文化工作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其在各行業(yè)工作中的應用也逐漸普遍[3]。因此,群眾文化工作也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群眾文化工作成果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信息共享,從而讓政府部門能夠實時掌握各地群眾文化工作的進展程度。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還可以讓工作人員之間針對文化工作的心得進行交流和分享,助力工作人員對群眾文化工作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從而保證群眾文化工作能夠真正實現(xiàn)與時俱進。
(三)利用多種文化陣地,拓展文化工作空間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就要將文化工作真正地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因此,工作人員要充分考慮新形勢下文化建設的特點,并結合人民群眾的行動軌跡。利用各種文化陣地如校園、接頭和企業(yè)等等開展文化工作,從而將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效果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上。比如,廣場就是新形勢下人民進行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人民群眾能夠放松身心的重要場所,因此廣場就成為了群眾文化工作拓展文化工作空間的重點對象。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研究和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群眾文化工作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使得群眾文化工作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因此,作為新形勢下的文化工作者要通過發(fā)揮文化館的職能、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勢、以及利用多種文化陣地等方式,實現(xiàn)群眾文化工作的與時俱進。同時,相信通過一系列有效策略的實施,可以讓群眾文化工作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從而為國家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妮.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中國文藝家,2021(05):191-192.
[2]陳鯉娜.關于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建議[J].大眾文藝,2020(13):6-7.
[3]馬艷.探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發(fā)展策略[J].傳媒論壇,2020,3(1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