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躍偉
王女士41歲時帶著妊娠糖尿病生一女孩。女孩到了高中時奮發(fā)學習,久坐不動,飲食營養(yǎng)充足,開始身體肥胖,身高168厘米,體重71千克,屬于體型肥胖者。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就診,生化體檢測得糖化血紅蛋白正常,空腹和餐后兩小時血糖偏高,空腹胰島素和餐后兩小時胰島素較高,被診斷為高胰島素血癥。醫(yī)生建議采用生活方式干預減肥,并使用二甲雙胍等藥物治療胰島素抵抗。
但由于具體方法不得要領,從高一就開始減肥,到高三時體重由75千克減到65千克。讀大學后體重又反彈回70千克。采用二甲雙胍+“自己理解的減肥方法”治療三個月,減肥效果也不理想,血糖經(jīng)常波動。后來經(jīng)朋友介紹,本人給予女孩“糖尿病膳食手測量”干預。經(jīng)過實踐,結(jié)合每天運動0.5~1小時,短期內(nèi)體重下降了500克,血糖也降到了正常范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已經(jīng)獲得持續(xù)的改善效果。
女孩媽媽懷她時就患了糖尿病,且出生時體重高于4千克,她的遺傳傾向易得糖尿病。同時她和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一樣,生活富足,喜歡奶茶、糕點等美味零食,食物過量,又因為缺乏身體活動,加之學習的壓力,體型肥胖,所以她體內(nèi)脂肪細胞過多導致胰島素的作用下降(即所謂的胰島素抵抗),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所以出現(xiàn)了高胰島素血癥,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易感者。
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發(fā)病機制。如果早期不及時科學地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就會逐步發(fā)展成為糖尿病。這個女孩空腹血糖、胰島素和餐后兩小時血糖、胰島素較高,可以認為她的血糖高不是胰島素的絕對缺乏引起,而是食物過量引起的相對不足,以及肥胖導致的胰島素抵抗。由于她的空腹血糖6.3毫摩爾每升,<7.0毫摩爾每升,餐后2小時血糖7.9毫摩爾每升,<11.1毫摩爾每升,因此還不能診斷為糖尿病,只能判斷其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的治療方法包括以膳食和運動為主要內(nèi)容的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及“減重手術”等,但首選生活方式干預,尤其是年輕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明顯,可輔助增加藥物治療。
首先我們根據(jù)《糖尿病每日食物交換份需求速查表》,根據(jù)身高、體重和體力活動類型,查表得知該女孩每天需要攝入17份食物交換份的食物。其次是根據(jù)《不同食物交換份需求者膳食一日三餐食物合理分配表》(另文介紹),查表對17份食物進行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并進行個體化調(diào)整。結(jié)果是:三餐平均分配,主食(谷類食物)每餐3份(米飯體積約250毫升,相當于4英寸飯碗淺淺的1碗,略小于1拳頭),蔬菜每餐0.5份(蔬菜體積約320毫升,相當于4英寸飯碗滿滿的1碗,略大于1拳頭),蛋白質(zhì)類(肉魚蛋奶豆)1份(1份瘦肉、蛋、黃豆、豆干或奶粉相當于1個雞蛋的體積,1份魚相當于1.5個雞蛋的體積,1份豆腐、脫脂奶相當于1個拳頭的體積)。每天水果1份(1拳頭體積),分兩次作為上下午的加餐食物。烹飪油2份(2調(diào)羹)分散在菜肴中,食用者不再計量,如果見到很油的蔬菜,可以用白開水涮著吃。
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質(zhì)類等膳食強調(diào)食物的多樣性。主食要增加五谷雜糧,烹飪時米面與五谷雜糧的比例為2:1。蔬菜每餐要2種以上,三餐盡量不重樣。水果、蛋白質(zhì)類食物也要求每餐不重樣。盡量不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不吃含糖量高的大部分南方水果,如荔枝、芒果、香蕉、菠蘿、棗類、柿子、山楂、葡萄等。
在做好合理膳食、熱量控制的同時,建議每天1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車、羽毛球等,可分早晚兩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