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愁黃知超鄭顯玲羅梅蘭
(1.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廣西 桂林541004;2.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廣西 桂林541004)
工程教育工作在國內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仍不足以應對高級化和非常規(guī)化的產業(yè)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挑戰(zhàn)[1]。本校車輛工程專業(yè)本科生《機械振動》課程理論性和綜合性都很強,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欠佳,學生理論認知不深刻,工程能力較差,直接表現(xiàn)是期末測試及格率僅70%左右。多年以來,有研究者進行了改善教學效果的研究[2-3]。本文將應用混合式教學理論和方法[4],以滿足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要求為目標,實施教學改革。
教學的工程案例設計應符合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要求,過程應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工程能力。本校編制的畢業(yè)要求指標課程支撐矩陣中,車輛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要求指標有12大項,每項大項指標又細分若干指標,《機械振動》支撐第1大項第3子指標、第3大項第1子指標和第4大項第1子指標,指標要求如表1。綜合這3項指標,本課程要求學生具備車輛工程設計、分析、制造和測試等能力,設計課堂模式應面向這些要求。
為了實施混合式課堂,學校建設了智慧教室,除了常見的黑板/白板、電腦、投影、音響等設施外,還有會議系統(tǒng)、錄播系統(tǒng)和無線網絡等。除了學校的設施外,也使用公共資源,比如課程平臺(MOOC、漓江學堂等)、教學軟件(雨課堂和其他手機App等)、實時互動工具(QQ、微信、釘釘?shù)龋?/p>
表1 課程對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支撐的指標及實現(xiàn)途徑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為胡海巖主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機械振動基礎》。設計時弱化與本課程內容偏離較遠的數(shù)學計算過程(尤其是微分方程求解)講解,只講解思路和求解過程注意點,要求學生選擇3個典型的微分方程用Matlab軟件求解,以減少數(shù)學知識在課程中時間和降低課程的枯燥性。與車輛工程直接相關的知識重點學習和考核,比如,運動隔振、運動解耦等,近似方法求解固有頻率等。
對于教師,課前要基于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要求、教學大綱和選用教材,選定課程內容和設定考核方式,根據(jù)內容板塊、章節(jié)內容和教學條件和資源,確定每一次課的目標、重點難點、學習方法和學習任務等,制成學習任務卡。表2是某次課課前學習任務卡,本課程總共16次課均按這個形式操作,特別要求學生填寫總結和評估,有利于促進其自學能力提高。
對于學生,則是利用教材、視頻和相關文獻等資源以自學和/或討論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課前交流較好的一個平臺是QQ群,學生可以將這些問題發(fā)布在群里互相討論。為提高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教師每個學生在群里的活躍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果,作為平時表現(xiàn)記錄在教學過程登記表中。即使如此,學生仍會一些未解的問題,學生將這些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式講解。
課中的一個任務是解答課前學生經過討論還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任務不是每次課都有,本次課前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可能計劃集中在以后的某次課解答。課中教學的一個方式是測試,這也不是每次課都必須,可以一章內容或一個板塊內容結束后測試一次。
表2 課前學習任務卡
根據(jù)本課程的特點,用得更多的是分組解決工程問題。教師給出幾個性質相近、內容相似、難易程度相當?shù)墓こ虇栴},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成員協(xié)作完成。小組組長根據(jù)此給小組成員合理地分工,小組成員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深度研討,若小組內無法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小組組長可以與其他小組或教學者進行交流研討。老師盡量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究,實在無法解決時才幫助解決。課堂階段,根據(jù)工程問題的需要,學生可以帶電腦、手機和其他資料、儀器到教室,如果問題只需要根據(jù)理論知識給出解決方案,或者還需要進一步通過仿真驗證可行性,這類問題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如有些給出問題需要做出實物,可以在課后繼續(xù)完成。
此階段學生需要繼續(xù)完成課堂上未完成的內容,往往,這個占到約一半的時間和精力。第二個任務是總結,以構建自己這一門課的知識體系。從時間維度看,學生這一節(jié)課的課后也是下一次課的課前,需要做好課前學習,觀看視頻,閱讀教材,查閱文獻等。
通過問卷調查和理論測試成績評估課堂模式改革的效果,問卷的題目包含了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3個達成度目標。與傳統(tǒng)模式教學班比較,本教改班學生平均得分高出36%,試卷考試成績則高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