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恩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人民醫(yī)院感染內科 太康46140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多是肝門靜脈高壓導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或因肝硬化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礙引發(fā)出血的病癥, 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低熱、嘔血、黑便、氮質血癥、出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等[1~2]。 當前臨床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采用西藥治療,以保肝、止血為基本治療原則。 奧曲肽是臨床用于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藥劑,止血效果顯著且藥效持續(xù)時間長。 近年來臨床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聯(lián)合中醫(yī)藥,療效顯著。 本研究旨在分析奧曲肽聯(lián)合中藥膈下逐瘀湯醫(yī)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我院收治的76 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 例。觀察組男21 例, 女17 例; 年齡27~68 歲, 平均(43.75±7.89)歲;病程3~11 年,平均(5.61±2.13)年。 對照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25~69 歲,平均(44.17±6.39)歲;病程2~10 年,平均(5.58±3.26)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組標準 (1)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3]。 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及《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符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嘔血呈深紅或紫暗色,夾有食物殘渣或胃液;血與大便混雜或下純血或柏油樣便;嘔吐物和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口苦脅痛,煩躁易怒,舌紅絳,脈弦數或弦緊。(2)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較好;神志清醒。(3)排除標準:因食用動物血制品、含鐵劑藥物引發(fā)黑便者;因貧血、結締組織病、腦血管意外等病引發(fā)繼發(fā)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對本研究藥物有不良反應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注射用醋酸奧曲肽(國藥準字H20100100)0.025 μg/h連續(xù)5 d 持續(xù)靜脈滴注,同時預防感染、補充營養(yǎng)、維持電解質平衡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膈下逐瘀湯,藥方組成:五靈脂9 g、夜交藤20 g、牡丹皮15 g、桃仁9 g、紅花15 g、赤芍15 g、當歸15 g、延胡索15 g、柴胡9 g、香附15 g、枳殼15 g、烏藥15 g、甘草6 g。 1 劑/d,加水1 300 ml,煎至400 ml,早晚分服。 療程為2 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以《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為依據。 顯效:嘔血、黑便、便血消失,連續(xù)1 周大便潛血試驗(-),其他癥狀消失或改善;有效:出血減少,大便潛血試驗連續(xù)1 周由強陽變?yōu)槿蹶?;無效:出血無好轉甚至加重,伴隨癥狀無改善甚加重??傆行?顯效+有效。(2)采用多普勒超聲顯像儀(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型號:WXH227HY6000)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 周后脾靜脈、門靜脈的血流量。(3)記錄兩組用藥期間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以及平均止血時間。 無出血則為止血成功。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脾靜脈、門靜脈血流量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2 周后的脾靜脈、門靜脈血流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ml/min, ±s)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比較(ml/min, ±s)
時間 組別 n 脾靜脈血流量 門靜脈血流量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38 38 t P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38 38 t P 379.65±124.41 391.28±94.82 0.458 0.648 285.63±100.33 212.43±89.67 3.353 0.001 786.82±184.18 791.43±183.65 0.121 0.904 649.13±142.78 578.29±132.24 2.244 0.028
2.3 兩組不良反應及止血時間比較 兩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平均止血時間為(33.80±5.60)h,短于對照組的(42.50±5.57)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90,P=0.000)。
肝硬化的病因較復雜,包括慢性肝炎、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藥物損傷、肝靜脈回流受阻、膽汁淤積等,諸多因素致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肝細胞破壞引發(fā)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并發(fā)癥[6]。 奧曲肽是治療該病的常見藥物,為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長抑素的八肽衍生物,作用和生長抑素相似,能有效抑制胃液分泌,促進胃黏膜生長,同時收縮臟器血管,減少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壓,促進血小板凝集,有效止血,且半衰期長,作用持久[7]。
肝硬化屬中醫(yī)“脅痛、積聚、膨脹”范疇,上消化道出血以嘔血、便血為主癥,屬中醫(yī)“嘔血、便血”范疇,病位在肝、脾,因酒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毒邪內犯致肝脾功能受損氣機阻滯、 痰濁或瘀血內停發(fā)病。自擬方膈下逐瘀湯中,五靈脂甘、苦、溫,歸肝、脾經,活血祛瘀、行血止痛,善治心腹血氣諸痛;夜交藤甘、苦,入心、肝、脾經,祛風通絡、助眠安神;牡丹皮辛、苦、微寒,入心、肝、腎經,涼血活血、散瘀止痛;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消腫;紅花辛、溫,入心、肝經,活血散瘀止痛;赤芍苦、微寒,入肝經,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當歸甘、辛、溫,入肝、心、脾經,和血補血、通經止痛,能止嘔逆破宿血;延胡索辛、苦、溫,入肝、脾經,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柴胡味苦,入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理氣,治血虛勞倦;香附辛、平,入肝、脾、三焦經,行氣解郁,調經止痛,能調血中之氣,開郁寬中、消食止嘔;枳殼苦、辛、酸、溫,入脾、胃經,破氣消積;烏藥辛、溫,入肺、脾、腎經,破瘀泄?jié)M、止痛消脹;甘草甘、平,入心、脾、肺經,和中緩急,調和諸藥[8]。 諸藥共用能破瘀止血、緩急止痛、補益氣血。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五靈脂中含氮類成分可抑制纖維蛋白溶解,改善血液流變學;牡丹皮中含有丹皮酚,具有鎮(zhèn)痙、抗炎、解熱效果;桃仁所含膠質可促使血小板數量增加,發(fā)揮止血效果;紅花提取物可減少自由基生成, 對血管內皮細胞有保護作用,減少肝臟損傷;赤芍可改變血管活性,擴張血管;當歸、香附、枳殼等可保護肝臟細胞,降低門靜脈壓和門靜脈回流[9]。 自擬方膈下逐瘀湯配合奧曲肽能加強止血效果、促進患者恢復、減少用藥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門靜脈、脾靜脈血流量低于對照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證明中藥膈下逐瘀湯配合西藥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能有效止血, 提高臨床療效。綜上所述,奧曲肽聯(lián)合膈下逐瘀湯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止血時間,改善血流動力學,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本研究病例有限,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