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芳芳
摘 要:高校檔案涵蓋了高校的沿革、制度、教學、科研、師生管理等一系列信息,是最具有歷史憑證價值、參考作用的資料。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高校歷史發(fā)展經驗的學習和借鑒,檔案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最全面、最真實的記錄。探討檔案在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上分為管理路徑、成果路徑、宣傳路徑,從這三個角度解讀檔案在校園文化內涵建設中的具體體現(xiàn)。
關鍵詞:檔案;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一、檔案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根基,關乎整個國家文化發(fā)展水平。校園干凈、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是師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氧氣”,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xiàn)。高校檔案有著“存憑、留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是學校最全面、最真實的記錄,具有其他信息資源無法替代的作用,也決定了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1.立德樹人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校園文化為我們打造了立德樹人的育人環(huán)境,它體現(xiàn)了高校的辦學宗旨、群體意識、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點,是教師在管理、教學、科研、思政等方面的成果濃縮,它也是一屆又一屆莘莘學子們的“精神食糧”,一所辦學成功的高校都有它獨特的校園文化底蘊。高校承擔了“教書”和“育人”的職責,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未來的希望,在校園生活中所看到的、經歷的、感知的,都會影響他們今后對社會的看法和前進的方向。如何做好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具體體現(xiàn),檔案在校園文件建設中起到了獨特的作用,充分挖掘檔案中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化儲藏資源來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提高師生人文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乘風破浪”。
2.為高校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素材
校園文化包括了校園景觀、文化走廊、廉政園、科技館等硬件內容,也包括了校紀校風、學風、師德師風等軟件內容,這些文化的形成、延續(xù)都能從高校檔案中體現(xiàn),它們以文字、圖片、聲像、實物等形式留下了歷史發(fā)展的痕跡,反映了一所學校綜合的辦學實力,呈現(xiàn)出師德教育、名師團隊、專業(yè)特色、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等。結合高校自身特點,把校史、名人檔案進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學校、了解學校,提高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看組織沿革、制度匯編,是領導們依法辦學、從嚴治校的理論實踐總結,也是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依據(jù)。而師生參與的各種文體、思政、黨建活動,可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積累素材、夯實內涵基礎。故檔案是一所學校的成長史,起到了“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對師生起到以往鑒來的作用,為高校的快速、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
二、檔案服務校園文化的途徑
檔案服務校園文化建設有多個方面,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等。從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精品文創(chuàng)資源開發(fā)利用、新的傳播媒介運用等角度來分析,可以將檔案服務校園文化建設路徑分為管理路徑、成果路徑和宣傳路徑等三個方面。
1.管理路徑:
(1)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
檔案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促進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信息化措施包括了電子檔案的單套制管理、數(shù)字化檔案室的建立、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應用、復合型人才隊伍配置等。檔案收集方面,電子檔案可以實現(xiàn)“收、藏、用”一體化運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單套制的管理模式則可以節(jié)省存儲空間、提高工作效率。存儲方面,數(shù)字化檔案室的建立,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智能庫房環(huán)境檢測系統(tǒng)的運用,延長了檔案的保存年限和運轉質量,實現(xiàn)人機交互。大數(shù)據(jù)技術已經深入到了檔案管理領域中,對檔案進行數(shù)據(jù)化存儲,擴大數(shù)據(jù)采集的范圍,拓展學生信息面,不再僅僅局限于成績單、信息表、證書等,將學生的性格、愛好以及心理評估進行采集存入到檔案中,建立多層次、多元化、多維度的信息采集系統(tǒng),將檔案做到精細化??v觀當下單一的檔案專業(yè)管理人才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檔案管理的需求,必須融合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多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夠不斷的與時俱進。種種信息化措施都在打破傳統(tǒng)、以新的管理模式來適應快速發(fā)展的高等教育,為校園文化內涵建設開辟新的路徑。
(2)強化服務意識
提高檔案服務意識,保質保量推進校園文化的每項工作建設。構建新的服務模式,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注重“人性化”服務。在檔案管理工作中要有發(fā)展的眼光,消除信息孤島狀態(tài),與高校的各項工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對教師建立終身制個人檔案,包括對教學、科研、競賽、師德師風等方面榮譽、獎懲進行記錄,為教師的職稱、職務晉升提供科學、真實的參考依據(jù)。此外,完善學生檔案管理,檔案中不單單只存放錄取名冊和學籍卡,還應根據(jù)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細化學生檔案,收集包括教學檔案、健康檔案、誠信檔案等,對于國際留學生還應單獨記錄具有文化差異的特色檔案。教學檔案包括每個學期的成績、學業(yè)評價、各類比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通過它可反映出學生的組織、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每個學期的學業(yè)情況查找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列出整改意見、措施,并對每個整改項實時跟蹤,畢業(yè)時給出總的學業(yè)評價,促使學生清楚的認識自己的不足,不斷的進步,形成良好的學風。健康檔案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追蹤記錄,實時動態(tài)分析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及時采取預防措施。誠信檔案則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結果的具體體現(xiàn),是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才的依據(jù)。針對檔案數(shù)據(jù)中的“共性”問題,可為教育教學、管理方面修正制度、教學方案、考核目標等提供參考。檔案還需要提高技術服務,信息化的檔案管理需要配備具有技術含量的服務形式,檔案數(shù)據(jù)庫中的智能化快速抓取、數(shù)據(jù)的密級保護、異地查檔等需要檔案人員學習新知識,提高技能水平。
2.成果路徑
(1)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
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豐富校園文化。檔案文創(chuàng)產品即是特色文化與創(chuàng)意相結合開發(fā)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是館藏檔案的衍生品。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宣傳了檔案本身的文化,樹立獨特的一校一品,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優(yōu)質的檔案利用服務。江蘇食品藥品職業(yè)技術學院著力構建以食品、藥品為核心、以服務“大健康”產業(yè)為支撐的辦學特色。學校的運行發(fā)展中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這種特色,在“食品”宣傳方面,食品學院推出師生共同制作的糕點,有蛋糕類的、酥餅、飲品等,每天下午進行售賣,物美價廉、保質保量吸引了廣大師生的青睞;每逢佳節(jié)之際,還推出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新春大禮包等,是師生們引以為傲的走親訪友贈品禮,從禮盒的包裝、產品的命名,都體現(xiàn)了該學院的“食品”加工特色。藥學院、制藥工程學院推出的“藥”你美、“手”你健康等系列免洗洗手液、護手霜、唇膏、香皂等,在迎新生之際,贈予家長、師生,展現(xiàn)該院的“一技之長”。健康學院以“養(yǎng)生”“保健”為主題推出的推拿、針灸、香囊掛件等,都在展示“大健康”的辦學特色。此外,以校園景觀中知名的“鳳凰臺”、“風車”、“百草園”為原型設計了精致的書簽、融入我校校訓、Logo等圖案制作的徽章也是極具校園特色,這些體現(xiàn)校園文化的文創(chuàng)品贈予參加校慶的校友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2)充實文化建設資源庫
充實校史資料,豐富校史館展覽。甲子光陰,弦歌不輟,今年我校迎來建校60周年華誕,校友辦工作人員進行校史的編寫,檔案查閱和收集范圍從原先江蘇食品工業(yè)學校、淮陰供銷學校再到兩校合并后的今天,一共有三個分冊,記載了辦學的風風雨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是校史編寫最有力的佐證,綜合檔案室全力配合編寫組核實史料,提供大事記素材等。此外,綜合檔案室應當充分利用珍貴、特色檔案,尤其是實物檔案;實物檔案種類繁多,包括高校發(fā)展歷程中取得的獎品、獎狀、證書、牌匾、獎杯等,也包括了一些特殊的活動中存留的有紀念意義的畫冊、募捐簽名的手絹、獲贈的錦旗等,還包括校際、校企、個人交往饋贈的紀念品,這些實物檔案背后或蘊藏著故事、地域氣息,或記錄了學校的一段發(fā)展歷程,激活這些實物檔案可增添校園文化氣息,起到文化傳承作用。如近些年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國際留學生增多,國際交流也變得頻繁,校際之間互贈了不少具有文化特色的禮品。綜合檔案室可以舉辦不同主題的校際交流文化展,根據(jù)禮品的種類、形狀定制展柜,貼上銘卡,寫清某年某月、饋贈方和實物名稱,其中對于稀少、特色的禮品還可以張貼科普小常識,讓參觀者看有所獲,挖掘它們內在的文化價值,起到了宣揚校際交流文化、充當文化交流的使者的作用。讓這些檔案資源融入思政教育,讓檔案走進課堂,培養(yǎng)一批有信念、有理想的青年。此外,檔案部門應與兄弟院校、地方檔案館等進行學術交流,資源共享,提取有用的資料為高校、地方建設服務,例如“大運河周邊城市文化帶建設”,所有檔案部門應該挖掘館藏素材充實大運河文化公園、文化館建設等,集思廣益、為地方的發(fā)展出謀劃策。
3.傳播路徑
(1)“互聯(lián)網+”新媒體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各行各業(yè)發(fā)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高等教育也隨之迎來新的變革,校園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傳播以一種新的形態(tài)服務高等教育。新媒體所創(chuàng)設的話語語境進一步提升了校園文化傳播的時代感和吸引力。新媒體打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使高校中的校史館、科技館、文化長廊等“活”了起來,形成“校史簡介”、“科技宣傳”、“文化墻”等主題,以圖片、小視頻、快閃等形式輸出校園文化。90后、00后新生代的崛起,加入有趣的元素、“懂自懂”的梗,使原先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有“味道”、好吸收。例如某知名大IP的動漫劇中插播了“非遺小課堂”,用劇中男主的原音進行宣講,吸引了滿屏的彈幕討論,刷劇的同時又了解了非遺文化。在多元的價值文化體系中,互聯(lián)網與新媒體融合,也快速打破了校園象牙塔的“圍墻”,多元信息遍布校園各個角落,有網便知世界。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給校園文化傳播帶來的便捷,對于講究時效性的文化內容宣傳時要借助眾多的互聯(lián)網工具快速的傳播擴散出去,要打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同時也要注意新型的傳播秩序帶來相關的問題,學生時代未有社會經驗和辨別是非能力,學生容易被各種信息左右思想,影響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進年來因網絡受害的案例比比皆是。故在利用互聯(lián)網的同時也要加強網絡的管理,對校園的網絡宣傳平臺實施嚴格把關、監(jiān)控、對發(fā)出的每一條信息進行審核,起到輿論監(jiān)督與導向作用,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2)注重資源整合
各類載體為校園文化傳播提供了共享、互動的渠道。高校的宣傳平臺除了官網、官微以外,還有qq、微信、抖音等多個公眾平臺,文化傳播應充分利用各個宣傳渠道同時發(fā)力,增加影響力和傳播力。以我校疫情期間“雪山頂上找信號的女孩”熱點為例,講述一名藏族女生家住雪山腳下,因沒有信號上網課,徒步半小時到雪山頂上找信號學習的新聞事件,第一時間我校的官網和官微同時報道了這一則新聞,隨后被師生在朋友圈中轉發(fā),后被多家媒體報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刊登《00后女生雪山頂上找網課續(xù):信號問題將解決》,《超硬核!雪山頂找信號的女孩,可以在家上網課了!這臺基站專為她而建》,中國青年報頭版報道我校關愛行動后續(xù)《95后藏族女孩不用爬雪山找信號上課了》、《雪山找網藏族女孩已能在家上網課》等,此文視頻播放量超過2000萬,點贊數(shù)超過150萬,抖音上更是持續(xù)多天的熱搜。多個宣傳渠道同時發(fā)力形成了一呼百應的效果,評論中滿滿的正能量,讓在家中“葛優(yōu)躺”、整天刷手機的“網課學困生”自慚形穢,中學生更是以這位小姐姐為榜樣,展現(xiàn)在校大學生刻苦、勤奮的優(yōu)秀品質。注重宣傳資源的有力整合,合理利用宣傳媒體,宣揚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感受溫暖、備受鼓舞,也是文化宣傳的目的所在。
三、結束語
加強文化建設是提高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大到中國文化,小到校園文化亦是如此。通過對檔案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可以促進高校用長遠的、發(fā)展的、辨證的視角看待學校走過的路、要走的路,重新審視學校的辦學理念、制度匯編和校風校訓,總結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去蕪存菁,向著嶄新的目標再騰飛。同時檔案資源可以充分凝練、展示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助力高校文化傳承,建構廣大師生對文化的歷史認同感,參與當代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向社會輸出正能量,也激勵一屆又一屆的師生去拼搏、去實現(xiàn)自我價值,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樊楊梅.信息化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新媒體路徑探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
[2]孟祥富.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的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探討[J].檔案管理,2019
[3]孫 律.校史資源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9
[4]蒲婧翔.高校檔案在高校文化傳承中的價值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8
[5]趙 寶,徐 寧,杜 蕾.新媒體時代高校正能量文化的傳播路徑[J].青年記者,2018
[6]張俊英.發(fā)揮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J].職大學報,2019
[7]陳 紅,冶 軍.高校檔案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J].山西檔案,2018
[8]汪 波,張紅艷.“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檔案文化建設的思考[J].四川檔案,2018
[9]于利梅.高校檔案文化建設的制度路徑[J].蘭臺世界,2018
[10]樊 英.增強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檔案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18
(作者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