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 朱云民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和學習力高度提升的階段,好奇心較強,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深入教學過程中,要以問題為思路進行啟發(fā)式的引導。問題的設計一定要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思維水平,還要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心問題,這是統(tǒng)領整堂課的大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也是影響學生的深度學習是否能夠真正發(fā)生的關鍵。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預設了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還記得是如何研究的嗎?
問題2:三角形的面積如何計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在小組里交流。
問題3:交流時要討論如下問題:把三角形轉化成什么圖形?它和原來的三角形有什么關聯(lián)?轉化后的圖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什么?轉化后的圖形的高是三角形的什么?……
問題1 通過復習的形式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直接喚醒“把未學知識轉化成已學知識”的解題思想。問題2 直接拋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三角形的面積如何計算?有的學生在課后可能接受過輔導或者聽說過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除以2,學生能說出答案很正常,但能說出原因的估計不是太多。這時候讓學生小組交流,借助三角形模型,運用不同方法研究。問題3 實際上是一個活動要求,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出要求,教師可以在巡視過程中緊緊圍繞著這幾個問題與學生交流。
問題的層層深入,思考中的不斷提醒,交流中的不斷反思,使得轉化后圖形與原三角形之間的關系逐漸明朗,無論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合,還是一個三角形的剪拼,具體探究過程都條理清晰。在問題的引領下,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自然掌握了。
深度學習是指運用高水平思維、多層次思維、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綜合性的既有寬度又有深度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圍繞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展開和深入。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課前前測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在課始直接給出三道例題:217×4、105×9、358×6,讓學生自己挑一道題獨立計算。計算后讓學生對照計算過程,說說這道題哪些地方最容易發(fā)生錯誤,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地方。
題1:(1)要從個位乘起,7×4 要寫8 進2,進的2 要和下一步計算結果相加。(2)4 要和217 的每一個數(shù)相乘,不能漏了,不能當成加法來計算。
題2:中間的0 和9 乘得0,但這里不能寫0,因為5×9 得45,要寫5 進4。
題3:6 分別與358 的每一位數(shù)字相乘,每次乘的結果都有進位,我們不能忘記相加。
……
新課舊學,讓學生在自我糾錯中學習,學生都變成聽眾,從聽中學,再由聽眾變成辯手去補充、去強化,學生從活動中既學會了知識,又提升了思維能力。
評價在學生數(shù)學深入學習的過程中起著更加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反思性教育,在一定時期的教學過程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自省和自查,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過程進行復盤,對已經發(fā)生的錯誤不利于有效、深度學習的學習過程及時“糾偏”。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計算”時, 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如右圖),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思,教師適時評價。
@36 號:厲害,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數(shù)量關系明確,解決多邊形面積計算問題,我們先要理解數(shù)量關系,再逐一計算。
@19 號:你的結果是對的,你也能跟應志俊學習,標出每個部分并寫出數(shù)量關系嗎?那樣同學們會看得更明白。
@39 號:太棒了,連接小正方形的對角線,它與大正方形的對角線是平行的,那么陰影這個黑色的三角形就和紅色的三角形是“同底等高”,紅色的面積等于8×8÷2,黑色的面積和它一樣就行了。
及時地對學生作出有效的評價,表揚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榜樣,建議讓有同樣問題的同學提出要求,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