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寫景抒情散文的素材特點和“形散神聚”的特征,以文識類;
2.體會并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重點品味“滋味美”和“人情美”的語言;
3.理解汪曾祺“平淡自然,饒有趣味”的語言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借助瀏覽和默讀,梳理文本內(nèi)容;
2.通過圈點批注,學會品析文章語言(注意標點和細節(jié)詞語);
3.通過朗讀,逐步體會作者“想念”之情。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昆明的雨的“喜愛與想念”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品味“滋味美”和“人情美”的語言,進而體會昆明的雨的特點。
(二)教學難點
理解汪曾祺“平淡自然,饒有趣味”的語言特點。
三、學情分析
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自讀課文的要義在于:教師教授方法,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學設(shè)計要有方法指導(dǎo),教師也要在活動中指導(dǎo)學生運用方法進行學習。同時,課文后面的“閱讀提示”是“編者意識”的體現(xiàn),帶有明確的學習內(nèi)容建議和學習方法指導(dǎo),我們在教學設(shè)計時應(yīng)該參考。
2.散文以情感為核心,而語言是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散文的教學需要扣住語言,在語言文字的品析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而初二年級學生在品析語言方面能力較弱,這可以成為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3.初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學過寫景抒情散文,但又缺乏對寫景抒情散文特點的清晰辨識。本單元是多種類型散文聚集的單元,本篇文章的教學就需要為同學們明確散文大宗里的“寫景抒情散文”的特點,幫助同學們“以文識類”,擴展閱讀。
4.初二年級的孩子,沒有意象、意境等境界賞析的基礎(chǔ),同時城市的孩子普遍缺乏實際生活體驗,對于文中的“氛圍美”,大部分孩子難以體會和理解。而對于“景物美”,學生通讀文本就能體會和理解。單元提示建議本單元課文要抓住“語言”“情感”“不同類型散文的特點”,而通過“滋味美”和“人情美”的品析,也能基本完成這三個教學目標,因此“氛圍美”不作為重點,點到即可。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2.談?wù)摲?3.討論法;4.自主學習法。
五、教學過程
【導(dǎo)入】
同學們,最近重慶下了一場連綿的秋雨,那么,大家有安靜地,認認真真地欣賞過最近的雨嗎?……其實雨是很美的,它滋潤萬物,帶來生機。但我們忙于工作和學習而忽略了它的美。今天,我們一起來彌補這個遺憾,讓我們一起跟隨汪曾祺去欣賞《昆明的雨》,去感受這份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的美。
【新課講授】
(一)以情串景
1.瀏覽課文,勾畫出:汪曾祺對昆明雨的情感。
(屏顯)
想念
(1)強調(diào)思念之情:文中2次出現(xiàn),每次單獨成段。
(2)朗讀兩個句子,初步感受思念之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昆明的雨。
2.通讀全文,勾畫出:我想念昆明雨中的
(學生回答后,整理成一首小詩,屏顯)
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念雨季中——
極肥大的仙人掌
好吃與不太好吃的菌子
黑紅黑紅的楊梅
和帶著雨珠的緬桂花? ? (物)
想念那——
賣楊梅的苗族女孩
和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 (人)
想念那個雨天——
在蓮花池邊酒店里
與友人的小酌? ? ? (事)
我/想念/昆明的雨。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小詩。
4.小結(jié):寫景抒情散文的特點:素材以景、物、事為主,以情感為核心,形散而神聚。
(二)以語傳情——品味語言“滋味美”和“人情美”
1.圈點批注,品味作者透過語言所傳達的情感。
(屏顯)
滋味美:批注特別標點所傳遞出的作者情感。
人情美:批注細節(jié)詞語所傳遞出的文中人物的性情/作者情感。
(屏顯)
圈點批注方法指導(dǎo):喜歡 嫌棄
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
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2.學生分組討論與批注。
(小組請代表發(fā)言分享)
預(yù)設(shè):
滋味美: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喜愛、贊揚)
(2)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O度懷疑)
(3)……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這么好吃??。O度贊嘆)
人情美:
——賣楊梅的女孩
雨季的果子,是楊梅。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
(1)小花帽子、扳尖的、滿幫花的(愛美)
(2)一角、不時(文靜、優(yōu)雅、害羞、矜持)
(3)嬌嬌的、更加柔和了(喜愛)
——賣緬桂花的房東
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就和她的一個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1)寡婦、養(yǎng)女(善良)
(2)亂摘(愛花、惜花)
(3)時常、各家(熱情)
(4)七寸、滿滿的(大方、慷慨)
(5)擺(用心、誠心誠意)
(6)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軟軟的(喜愛、感動)
3.小結(jié):同學們,通過剛剛的批注和朗讀,我們感受到昆明的雨中鮮腴的滋味,和善良的人情,體會到了作者為什么說昆明的雨“是使人動情的”。
(三)以詩解語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平淡自然,卻饒有趣味。
——閱讀提示
1.請同學們在文中最后一段勾畫出“數(shù)量詞+事物”的詞句。
(屏顯)
一條小街,/一個小酒店,/一碟豬頭肉,
半市斤酒,/(一個土瓷杯,)/幾只雞,/一架木香。
2.“瑣細事物”:“小”街、“小”酒店、“土瓷”杯、雞、木香花(昆明隨處可見);
(屏顯)
“平淡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夸張的修辭、語言平淡自然;
“饒有趣味”: 作者在這樣的雨天和朋友小酌,邊喝酒、邊發(fā)呆、邊看雞、邊看雨,感受到生活的閑適,我們讀起來也有生活的趣味。
3.小結(jié):這幅“看雨小酌”圖太美了,雨季中的滋味太美了,雨季中的風土人情也太美了!
【課堂總結(jié)】
同學們,汪曾祺想念昆明的雨,想念的不只是那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的細雨,更想念雨中那份“鮮腴的滋味兒”和“善良的人情”。希望這份雨能滋潤你的心靈。謝謝大家?。ㄈw同學再次有感情地齊讀全詩。)
六、板書設(shè)計:(略)
[本課例獲重慶市江北區(qū)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王天財,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