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在全國各大高校及高職院校推廣開來。通過分析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學情,遵循英語教學規(guī)律,本文提出英語 課程思政的實施應以提高教師政治素養(yǎng)為前提,整合教學內容,挖掘思想政治素材,同時改革教學評價,豐富第二課堂實踐。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課程;思政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吳曉群(1970.11- ),女,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高職高專英語教育。
有關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和課堂實踐如今方興未艾。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這不只是班主任和思政教師的責任,而是每一位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授課教師的神圣職責。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如何培養(yǎng)出一大批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服務技能,具備健康的身心素質和優(yōu)良的職業(yè)素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流利英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能適應現(xiàn)代職場需求的發(fā)展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既是新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重任,也是高職學科教學改革的使命。高職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一方面不像專業(yè)課那樣得到足夠的重視,且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黯然;另一方面,它不僅是一門語言課程,更是幫助學生了解他國文化、弘揚中國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本文將探索如何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和意義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課程“是為完成預先確定的目標或明確規(guī)定的一組教育任務而組織的有一定排列順序的教育活動”,通過課堂面授、課外輔導,教師以教材為媒介,完成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過程。“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它不是一門新的課程,而是一種理念。它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職責,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同向同行”。
教書育人、知行合一是教師的天職,是對教師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和規(guī)范?!督處煼ā访魑囊?guī)定了教師的職責和義務,特別強調“思想品德教育”和“促進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課程思政”這一理念,重申教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明確全體教師都要做到知識傳遞和價值引導相結合,提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能力,全面完善教師自我職業(yè)生涯發(fā)展。
課程思政改變了以往思政課程單打獨斗,“拒”學生于千里之外的現(xiàn)狀,改進了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通過專業(yè)課、文化課中思政元素的滲透,逐步摒棄一味崇洋陋習或唯專業(yè)有用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品德修養(yǎng),樹立愛國情操和遠大志向。
二、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學情多元化。五年制高職,強調教育教學目標的職業(yè)性和應用性,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全面素質的提高。五年制高職學生年齡跨度大,根據(jù)查有梁的“發(fā)展認知論”,16到18歲是人的“直覺運演階段”,但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五年制高職學生認知特征方面的成熟度明顯低于普通高中生。懵懂童稚又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不足,個別學生行為不端,不求上進。但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愿意接受新鮮事物,特別是技能訓練。18到20歲,學生由“直覺運演階段”逐步發(fā)展為“結構運演階段”,是大量獲取新領域知識和技能,并進行創(chuàng)新的重要時期。同時,隨著心智成熟,個人目標逐漸明朗,對專業(yè)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認知內驅力的影響下,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和意志力,學生分化越發(fā)明顯。
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各項知識技能的形成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單一的教學手段、灌輸式的課堂模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五年制高職學生更需要教師們耐心、全心、真心的引導,把抽象的理論與他們具體的學習生活相聯(lián)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培養(yǎng)他們的職場責任感、專業(yè)技能自豪感和與人援助的幸福感。
2.英語學科的特殊性。高職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該課程以人為本,以職業(yè)崗位需求為導向,強化應用能力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不僅要強調語言溝通的工具特征,更要拓展國際視野,提升職業(yè)和文化素養(yǎng)。
然而,鑒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學科評價體系,師生往往注重語言知識的教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忽視人文素養(yǎng)與思想政治素質的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沒有得到有效踐行。有的教師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內容上生搬硬套,形式上牽強附會。師生們僅熱衷于了解英語母語國家的習俗和文化,淡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以,將堅守文化自信、職業(yè)操守恰如其分地融入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策略
1.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yǎng),保障課程思政實施。一名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語言基本功和嫻熟的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全國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他們傳播知識、思想、真理,塑造靈魂、生命、新人。因此,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一方面通過各類學習培訓,如“追求教育初心提升師德素養(yǎng)”等,明確教育的首要問題,強化個人品德修養(yǎng),做到言傳身教;另一方面與思想政治課教師組隊,合力齊進,深化英語課堂改革,把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日常教學,做到潤物細無聲。
2.整合教學內容,挖掘思想政治素材。首先,根據(jù)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實施課程思政,即適應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其次,根據(jù)不同主題分類、歸納匯總實施課程思政。剛步入學校的學生,經歷了中考的挫折,教育的重點是引導他們重新認識自我,正視學業(yè),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重新樹立自信,調整狀態(tài),盡快渡過職業(yè)學校的適應期。通過簡單的英文自我介紹、學校專業(yè)特色表達、多彩社團業(yè)余生活的闡述等,教師可以適時引領學生完善人格,培養(yǎng)責任感、專業(yè)情懷,具有樂觀向上等優(yōu)秀品質。
成長期是五年制高職學生發(fā)展較為漫長的階段,為了避免枯燥的思想灌輸,教師可以專研不同主題,以開闊學生視野、獲取多元文化、植入專業(yè)知識為目標,以語言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例如,節(jié)日篇,除了能用英語描述慶祝節(jié)日的場景,學生還要理解中國節(jié)日的真諦,體會愛國主義情懷和親情至親的重要性,而西方節(jié)日多源于宗教,要注意中西方節(jié)日的本質區(qū)別。網絡篇,學生一則充分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另則批判偏聽偏信、網絡暴力等負面影響,引導青少年擁護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
隨著知識日積月累,明事理,辨是非,學生們最終走向成熟期。他們大多數(shù)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英語的職業(yè)性彰顯,職業(yè)道德、工匠精神融入英語教學,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日益拓展。同時,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能辯證看待事物的兩面性。他們通過閱讀全英文新聞,與世界接軌,嘗試傳播中國文化思想。
3.改革教學評價,豐富第二課堂實踐。分數(shù)不再是考核的唯一標準后,教師可靈活運用多種教學評價形式,調動學生運用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團隊作業(yè)無疑成為首選。例如,世界文化篇,分組完成“一帶一路”不同國家的文化禮儀介紹,既開拓視野,又滲透思政教育,更在團隊建設中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體驗平等、公正、寬容、合作,于無意識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開設既活躍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又通過實際任務讓學生運用英語,更能鍛煉他們的意志力,使其勇于探索新領域,與人融洽相處等。
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任重道遠,離不開學校機制的保障和重視,只有上下統(tǒng)一思想和行動,才能建設完善的系統(tǒng)工程。學科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yǎng),堅持教書育人,避免形式主義,處理好“顯性”和“隱性”教育關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參考文獻:
[1]趙繼偉.“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9(17):114-119.
[2]王丹丹.職業(yè)教育“課程思政”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0(5):46-51.
[3]楊彥如,王文博,韓志偉.高職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4]韓玲.文化自信視閾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四維路徑[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0(35):65-69.
[5]趙鳴歧.思想政治教育與外語教學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2):43-46.
307550058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