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
樊樊山老人贈名伶李桂芬詩
對于李桂芬、鄭毓秀這兩個名字,今天的絕大多數(shù)讀者會感到陌生,但是民國時期,尤其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上海,她們是叱咤風云的名字。1929年,一則爆炸新聞“京劇名伶李桂芬改行當鄭毓秀律師秘書”在上海灘引起了轟動!因為新聞涉及的兩位女性都是當時上海灘知名人物。京劇名伶李桂芬,享有“京劇坤伶須生泰斗”的美譽,與余叔巖、言菊朋相提并論。鄭毓秀身上有很多個“第一”的標簽:中國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地方法院女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第一位省級女政務官、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等。在外人看來,也許李桂芬、鄭毓秀無論是職業(yè)、受教育程度還是人脈圈子可能都沒有交集,而且作為名伶的李桂芬應該衣食無憂,緣何會轉(zhuǎn)行當律師秘書?至于個中緣由,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1901年,李桂芬在北京出生,從小就對京劇藝術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和愛好。她以高顏值、強領悟、高天賦以及一顆邂逅京劇就愛上的玲瓏心,14歲初次登臺,學之能演,演之即紅。作為第一代女老生,李桂芬搭過不少坤班。她走紅時,大名鼎鼎的“冬皇”孟小冬尚未出道。李桂芬不但扮相淡雅脫俗,身材修欣瀟灑,而且嗓音高亢圓潤,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紅極一時,享有“京劇坤伶須生泰斗”的美譽,所以頗受臺下聽眾的歡迎,名畫家張大千、名教授顧毓琇都曾看過她的戲。
李桂芬是民國女性中別開生面的一位:唱老生,扮相英武,一出口往往驚艷四座,且多才多藝。在那個秉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桂芬沒有機會讀書上學。天資聰穎的她想盡一切辦法旁聽偷師,久而久之,集腋成裘,亦習有多得,養(yǎng)成了深厚的國文功底。她愛好詩詞,書法也是一絕,有多年的臨摹功夫,寫徑尺大字,蒼勁雄渾,她的書畫作品同她的京劇一樣,備受贊譽,卓爾不群、德藝兼優(yōu)。有一年,北京冬令救濟災民義演,當時孫派老生時慧寶臨魏碑,很有幾分功夫。李桂芬獻演《戲迷傳》即景生情,當場揮毫,寫了“痌瘝在抱”四個字,現(xiàn)場義賣,被當時的京兆尹王鐵珊用五百大洋買去,為賑災籌得巨款,一時傳為美談。
李桂芬通曉詩文,談吐儒雅。她雖是京劇藝人,但交友極為謹慎,大多書香門第,翰墨世家,友人中不乏詩畫名人。李桂芬之女盧燕原名盧燕香,即由清末民初詩人樊樊山取名,出自“盧家少婦郁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這個詩典,意在望女順遂。
如果人生停頓在這樣的時刻,選擇留在北京,李桂芬可以是聞名北京的京劇名伶,紅得發(fā)紫。1925年,李桂芬離開舞臺,和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雅好京劇的廣東人盧家騋結婚。1927年,李桂芬生獨生女兒盧燕,慢慢淡出了五光十色的舞臺,過的是相夫教女的生活。李桂芬青年時期曾靠唱戲養(yǎng)活北京四合院的一個大家庭。她兩個弟弟相繼去世后,鼓勵兩個弟媳李慧琴、李幼芬學戲,請來了最好的先生來教她們唱戲,培養(yǎng)她們生活自立的能力。
盧燕母親李桂芬、盧燕舅媽李慧琴之《汾河灣》舞臺照
左:幼年盧燕與母親李桂芬。中:女扮男裝的李桂芬。右:鄭毓秀畢業(yè)照片
后李桂芬隨夫移居上海。隨著局勢的惡化,丈夫盧家騋病逝,李桂芬母女生活日漸窘迫。為此,李桂芬不惜放下以前在舞臺上的種種榮耀,她勤儉持家,辛苦教戲、工作,以一己之力撐起盧、李兩家的家庭重擔,并養(yǎng)育女兒盧燕讀書成才。詩人樊樊山贊賞李桂芬的人品,專門題贈書法“以一身撐持盧李兩家門戶”。為了解決生計,李桂芬還到學生家教戲,她教的學生大多是對京劇感興趣的非專業(yè)票友,包括顧乾麟太太,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女兒周彩藻等。
1924年,鄭毓秀取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獲此成就的女性。隨后,她乘船返回中國。當時中國婦女地位已有所提高,可以從事各種自由職業(yè)。但是,律師這個職業(yè)一直是女性的禁區(qū),法律規(guī)定律師應為“中華民國滿二十歲以上之男子”。鄭毓秀仔細研究了中國的司法制度后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取得法國律師牌照的中國人,可以在法租界的法庭出庭。
1925年,魏道明取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26年底,鄭毓秀和魏道明在上海法租界開設了聯(lián)合律師事務所,并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律師。從此,她開啟了自己在民國法律界多姿多彩的人生傳奇,中國法制史也由此翻開了全新一頁。當時的上海,洋人享有領事裁判權,華人和洋人打官司,十打九輸。鄭魏的聯(lián)合律師事務所在上海租界內(nèi)力爭華人權益,其中魏道明負責刑事訴訟,鄭毓秀專攻女性維權。鄭毓秀早年崇尚俠義,熱衷于搞暗殺。如今完成了從女俠到女律師的華麗轉(zhuǎn)身,令人驚羨萬分。她經(jīng)手處理過多起名人大案,很快聲名鵲起,接手的案子越來越多。很多上海灘聞人如有訴訟都委托于她,就連杜月笙也常常請她打官司。鄭毓秀的律師事務所一時門庭若市,應接不暇,急需人手協(xié)助處理事務所日常事務。
鄭毓芬酷愛京劇,與程硯秋等菊壇名人多有交往,交情甚深。鄭毓秀姑姑是李桂芬和丈夫盧家騋的媒人,且彼此有不少共同朋友,一直保持聯(lián)絡。此外,李桂芬女兒盧燕聰明乖巧,鄭毓秀很喜歡她,認了盧燕當干女兒。1928年,鄭毓秀進入國民政府立法院,作為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法典草案》的女性,她特別注重對女權的保護,親力親為支持女性走向職場。當她得知李桂芬丈夫過世后生活陷入困境,決定助李桂芬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鄭毓秀愛才如命,李桂芬不僅書法好,而且見多識廣,待人接物懂禮節(jié),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強,特別適合當她的秘書。雙方一拍即合,1929年李桂芬做了鄭毓秀的秘書,月薪300元,幫她安排打理一些工作事務。同時李桂芬和女兒盧燕也暫住在位于華山路1220弄的“范園”22號鄭毓秀寓所。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