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慧
(湖南女子學院 湖南 長沙410004)
《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01—2010年)》提出要“提高婦女參與行政管理的比例,提高婦女參政議政的水平和比例,要培養(yǎng)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領域的女性專業(yè)人才”。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培養(yǎng)高層次女性人才,應成為女子院校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學工作是大學教育的基礎,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知識女性,就必須提高教學質量,重視教學工作,加強教學管理,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模式。
本次調查以某女子高校某專業(yè)大一至大四女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是100%,問卷回收的總體情況良好,可以反映出女大學生學習的狀況。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表1 某女子高校某專業(yè)女學生逃課狀況調查表
在關于逃課和逃課原因的調查中發(fā)現:有44%的同學有過逃課的經歷,這個比例是比較高的。而逃課的原因中,不喜歡教師教學方式的占13%,這個結果使我們充分意識到要調動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注意改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用教學的的魅力吸引學生。
表2 某女子高校某專業(yè)女學生課后復習調查表
表2的結果反映出同學們對待大學學習課后的態(tài)度,課后能堅持復習的僅占1%,有時復習的占48%,很少復習的占45%,有6%的人從不做復習,這樣的一種學習狀態(tài)令人堪憂。
在上述的調查中發(fā)現,學生有過逃課經歷的占了44%,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上課能夠堅持做筆記的占40%。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課堂現象,與教師忽視課堂管理密切相關。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師認為課堂管理是中小學教師應該做的事,大學生是成年人,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做事要為自己負責。所以,大學生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學,教師不必干預。三是高校需要學生評教,教師如果對學生管理嚴格,評分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對于學生不良的課堂表現,有的老師是視而不見、放任自流。
在學生逃課的原因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合理是主要的原因。雖然現在大學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實際教學中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課幾乎占據了整堂課的時間。教師全心投入講課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在課堂上少參與或者零參與的教學模式,卻淡漠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容易造成學生上課懶散、心不在焉、不思考、不探索、學習被動的局面。
許多人都認為布置課后作業(yè)是中小學的事,大學不應該有課后作業(yè)?;谶@樣的認識,大學課程尤其是文科類課程,一般是沒有作業(yè)要求,即使布置了作業(yè),同學們也是抱著完成任務的思想。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正是因為缺少對同學們課后的要求,所以,課后會積極主動進行復習的同學比較少,學過的內容也很快忘光了,一遇到考試就臨時抱佛腳。所以,同學們經常感慨:學了一個學期,都不知道學到了什么,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后也不會去深入鉆研。
同學們對大學的認識往往是:“高中辛苦三年,進大學就輕松了”。因為我國的大學教育屬于“嚴進寬出”,這一點在課程考核上體現非常明顯。
一般來說,大多數學校只有一次考試,就是期末考試,只要及格就可以高枕無憂,即使期末考試不過,開學還可以補考,補考不過還可以重修,重修如果還不過,到畢業(yè)時還有畢業(yè)清考。這種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考核制度導致了很多學生平時懈怠、不認真學習,到期末考試時才臨陣磨槍的局面。
2019年教育部發(fā)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嚴格教育教學管理,嚴把考試和畢業(yè)出口關。為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大學生大部分雖已是成年人,已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實際上其自我約束的能力比較差,仍然需要教師的監(jiān)管。所以,大學課堂需要立規(guī)矩、定規(guī)則。
首因效應告訴我們,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就要建立課堂規(guī)則。當然制定規(guī)則時可征求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共同確定規(guī)則的要求。通過建立課堂規(guī)則,一方面可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課堂上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自覺規(guī)范課堂行為,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方;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就能做到有理有據、公平公正,這是實現微觀教育公平的根本手段。課堂規(guī)則確定后,教師必須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只有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嚴格課堂學習的考核,才能引導學生把精力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制度只是課堂教學管理的基本手段,要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和學習的積極性,根本之法是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教學的水平和課堂教學的質量。
1.研究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學生上課是否認真、積極,跟課程教學內容是否有趣、有意義密切相關。我校有一門特色課程《家庭生活科學》深受學生喜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內容緊貼生活,如:家庭護理、烹飪、服裝整理與熨燙、插花與茶道等,這些內容對學生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有利于提高她們的生活品質。
所以,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研究教學內容,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yōu)樯鷦拥默F實知識,能與生活、工作緊密聯(lián)系,增強教學內容本身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能所用,自然學習的積極性就提高了。
2.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師范專業(yè)認證提出了“學生中心、產出導向”的理念。所以,“單聲道”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體現“學生中心”,必須改變原來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將各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做到教、學兼顧。
首先,教師要將全部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研究梳理,決定哪些內容需要精講,哪些內容可以略講,哪些內容可以課堂討論,哪些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哪些內容需要現場體驗等。
其次,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問答、案例、演示、練習等有機結合;學生討論的內容,確定討論的主題與形式、學生的分組以及討論結果的展示;學生自學的內容,確定自學的形式、自學效果檢測的方式;現場體驗的內容,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考核的標準。
最后,有效實施課堂教學。教師應講清楚知識點,把控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討論的氣氛,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熱情,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多元的授課方式,能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自覺歸心于課堂。
3.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將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可以增加課堂信息量;利用圖片、動畫和視頻教學等,可使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課后利用名校名師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可拓展學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時需做到:
第一,課前應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制作適用的、簡明的、形式多樣的PPT課件;
第二,課堂上不可照本宣科地讀PPT,講解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詳略得當、重點難點突出;
第三,課后應根據課堂教學反饋及時調整修改PPT課件,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合適的網絡學習資源,培養(yǎng)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力。
布置課后作業(yè)是大學課堂轉變教學模式的手段之一,即由教師教逐步向課程學習引導、答疑、核查課下學習效果轉變。這種轉變,一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消化課堂所學知識,二是通過練習掌握相應的技能技巧,三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培養(yǎng)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任務的責任意識。課后作業(yè)的這些積極作用,只有在教師精心設計、正確指導的條件下才能發(fā)揮出來。
首先,教師要知道為什么要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其目的是鞏固學生學習的知識,擴展學生的思維,最后達到真正內化并靈活運用的目的。
其次,除了書面作業(yè),應該要布置一些拓展任務。比如,給一個課題,讓學生一周或者兩周完成;讓學生根據學習內容進行實踐體驗等。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改革傳統(tǒng)“一考定乾坤”的做法,既要重考核結果,也要重過程。目前我國大學課程的考核基本上采用的是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按比例加總的方式。平時成績來源于出勤、作業(yè)、課堂表現等方面,那么,教師必須嚴格平時成績考評,做到考勤和課堂表現有記錄,課后有作業(yè)并及時批改、檢驗。只有重視過程評價,才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把精力投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來,徹底杜絕考前死記硬背、“一出考場就忘光”的現象。
俗話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所以,在教育中,不僅要給學生講道理,而且也要用情感來打動學生。首先,教師在工作中要做到敬業(yè)、有責任心,為學生樹立一個對待事情認真負責的良好榜樣;其次,教師講課要有激情、抑揚頓挫,因為情緒具有感染性;再次,教師要表達對學生的關愛,如對生病的學生關心問候,對問題學生多加關注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尊重與期望。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權力的威信令人畏,讓人不敢違;能力的威信令人敬,使人不能違;情感的威信令人親,讓人不愿違。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權力”“能力”和“情感”威信充分結合起來,調動女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