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茹 張雯靜
2020年12月,“凡爾賽文學”入選《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詞。什么是凡爾賽文學?凡爾賽的出處是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主要內容是講述路易十六妻子的上流社會生活故事,很有貴族氣息,于是微博博主@小奶球就用凡爾賽來指代“朋友圈貴族”。她表示,“就想用這個詞嘲諷那些人,他們無疑就是想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氣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p>
具體而言,“凡爾賽文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微博認證為作家的博主@蒙淇淇77的“凡爾賽創(chuàng)作”,便成為大部分人第一次見識這種文體的案例。先上幾條她的微博讓大家感受這撲面而來的“凡味”:
去年有陣子難過要死,特別想哭,給他打電話,他說哭吧,我說一個人在家哭太慘了,要去維多利亞港哭。他說好,于是訂了最早的機票。當晚我們就到了香港。維港夜景閃耀又溫暖,他從后面抱著我,我從沒哭得那么痛快過。那時就發(fā)誓,要賺很多很多錢,在他難過時也陪他去巴黎哭,去紐約哭,去倫敦哭。
突然覺得他太省了,重要場合穿10多萬的KITON高定,平時上班也就3萬多的ZEGNA山羊絨桑蠶絲西裝,皮包萬年不變的ARMANI。但平時出去玩,他都優(yōu)衣庫、adidas,幾百塊,當然吃法餐fine dining時會換。剛我跟朋友吐槽,朋友說:“帥哥穿什么都好看,你看他高中穿大麻布校服,不也是男神?”
現(xiàn)在大家應該感受到了,“凡爾賽文學”就是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學。這種話語模式先抑后揚,明貶暗褒,自說自話,假裝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而深諳“凡爾賽文學”的人,就被稱為“凡爾賽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過都不乏“凡爾賽人”,下面這些話你肯定聽過——
?我都沒復習,怎么又考了第一?這對那些努力學習的人也太不公平了。
?我不明白為什么在我不化妝的時候,還是有那么多人跟我搭訕。
?為什么領導又給我安排這種頭等大事,公司就沒有點靠譜的人了嗎?
?男朋友給我買了一個 Gucci 的包,可是顏色真的好丑哦!直男真的土!
為什么這么多人熱衷于凡爾賽文學?其實,這可能與以下3種心理活動有關——
加拿大著名社會學家和作家戈夫曼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中提出的“戲劇論”又稱為“印象管理”。他認為社會交往就像戲劇舞臺,每個人都在扮演某個角色,以在社會互動中竭力維持一種與當前社會情境相吻合的形象,確保他人對其做出愉快的評價。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印象管理”意識,想要給大家呈現(xiàn)自己想要呈現(xiàn)或者是大家想看的內容,所以在發(fā)朋友圈的時候,我們都會盡量選擇自己看起來最好看的照片,配上“低調奢華”的文案,力圖把主流認可的美貌、金錢、地位、成功、善交際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直接炫耀可能會讓人反感,凡爾賽文學的出現(xiàn),可以滿足大家“低調”地進行印象管理。
大家一邊吐槽著“凡爾賽”,一邊也難免疑惑:為什么他們寧可冒著被拆穿的風險,也要虛構出一個不存在的自己呢?這其實與心理學上“過度補償”這一概念有關?!斑^度補償”最早由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是指個體不僅要彌補某一方面的不足,實現(xiàn)正常的補償,還要努力使自己補償?shù)慕Y果超越普通人,形成一種優(yōu)勢。
過度補償可以分為成功的過度補償和失敗的過度補償。成功的過度補償是指這種補償建立在個體對自己、他人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極大的努力使以前的缺陷轉變成優(yōu)勢,從而補償某種缺憾,達到對自我的再創(chuàng)造與超越。失敗的過度補償是指一種不正常的過度補償心理,個體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陷,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最終只有通過侵害他人的方式來消解自卑感。對于那些并不富裕的人,物質上的匱乏給他們帶來了心理上的空虛和自卑,為了掩蓋這一“缺點”,他們不惜采取極端手段,打造自己的“貴族形象”去得到別人的關注,從而獲取內心一時的滿足。“凡爾賽文學”正好滿足了這種要求:夸張的描寫迎合幻想,埋怨的語氣又掩蓋了真實目的,看起來“恰到好處”。
從小,父母就讓我們和別人比學習,其實我們在那時也想反問父母,怎么不比比家庭條件呢?只不過那時都怕挨揍,沒有說出口罷了。攀比心理也是非常的奇怪,比如兩個一起長大的閨蜜,不論關系有多好,只要有一個人主動地挑起攀比之戰(zhàn),那么兩個人持續(xù)性地激烈對抗就會很容易上演:一個人曬三亞的沙灘,另一個人就曬國外風光;一個人吐槽新買的寶馬顏色太丑,另一個人就開始吐槽老公送的瑪莎拉蒂太晃眼。殊不知,過分追求外在的條件,只會讓人在攀比心理中逐漸喪失自我。
學術上有個名詞叫“謙遜式自夸”,一些人渴望同時獲得他人的欽佩和好感,于是將可以得到欽佩(自夸)和得到好感(謙遜)的兩種行為不太聰明地結合了起來。而這也是我們嫌棄“凡爾賽人”的原因,他們用看似滿不在乎的口吻炫耀著自己并不擁有的東西,還不愿意承認自己在炫耀,會給人很“假”或者很“裝”的感覺。
事實上,自夸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想要獲得喜愛與尊重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自我表達或者說是自夸的方式與分寸。那么,該如何把握好“度”地進行自夸呢?給大家以下兩個小建議——
1.態(tài)度真誠
人生中總有那么些時刻想要炫耀:自己超體貼的另一半;自己如何被領導器重和賞識;自己努力打拼攢下的財富……這些本身都是值得我們開心和自豪的經歷,因此,不妨自然、直接地展現(xiàn)出自己對這些經歷的興奮和喜悅,和那些愿意傾聽的朋友、家人們分享自己的快樂。畢竟,真誠比假裝的謙遜更受歡迎。
2.去掉修飾
在有些社交場合,我們的確需要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但如果在談話中過于關注如何展示自己,未免又顯得太把自己當回事。適度自夸的關鍵技巧就是:去掉修飾,平鋪直敘。比起花里胡哨地思考措辭,平鋪直敘往往更容易收獲大家的祝福和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