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0
高校檔案文化的形成通常伴隨高校的發(fā)展,它是高校發(fā)展歷史的精華體現,也是高校未來發(fā)展中的關鍵基礎。高校檔案記錄的內容很多,包括了高校真實的發(fā)展歷程、發(fā)展過程中具有意義的事跡、發(fā)展中具有貢獻的人物等,這些內容均蘊含著一定的教育意義,最突出的就是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引導作用。在現代人才培養(yǎng)要求下,怎樣將高校檔案文化更加自然、有效地滲透到對當代學生的育人教育任務中去,是現階段備受關注的話題,也是高校育人教育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的突破點。
基于高校檔案內容多樣性、豐富性等特征,其在育人教育方面表現出較為明顯的育人功能與特征,主要分析如下:
高校育人功能的體現十分明顯。首先,高校檔案本身是學校發(fā)展過程的實錄,具有歷史嚴謹性,其具有嚴格的真實性,能夠使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對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共鳴,對其內涵進行深刻思考,且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高校檔案文化進行了資源整合與劃分,形成了便利的信息交流平臺,使檔案文化體系更加嚴謹,表現出突出的育人功能[1]。其次,高校檔案文化在育人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激勵功能。
高校檔案文化的育人功能明顯,其特征也很突出,主要表現在高校檔案文化知識體系的嚴謹性、全面性與教育內容的激勵性、真實性兩方面。首先,高校檔案與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學科不同,其知識體系具有嚴格的有序性、嚴謹性以及全面性,這是因為其是高校發(fā)展歷史的載體,也是文化知識的載體,其需要具有一個科學的知識體系,使可承接的文化輸入量更加充分,且記載的內容有嚴格的規(guī)律,便于查找與歸類,這也為育人功能的實現提供便利。
部分高校在進行高校檔案管理的過程中所秉持的服務理念過于落后,其仍然處于被動的管理狀態(tài),將檔案管理工作獨立起來,沒有與其他部門聯動的意識,更缺乏對其教育意義的理解,缺少使其育人功能得到實現的前提條件。尤其是在新時期下,學校各個部分的建設都進行了現代化的更新,形成便利的聯動與溝通信息平臺體系,但是高校檔案工作并沒有積極參與到該體系中,成為一個脫節(jié)板塊,不利于其育人功能的實現,更限制了自身的發(fā)展。
現階段,盡管許多高校已經意識到本校檔案文化具有的教育意義,但是相對于其他教育比重來說,對其育人功能的實現工作開展重視程度仍處于較低的水平。高校檔案工作在部分領導意識中,還僅僅是學校邊緣化的工作內容。高校檔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其管理工作、完善工作以及應用教學工作都有一定的欠缺,只是在校方經營下,單獨發(fā)揮著歷史存檔的作用,但是缺少育人功能實現的機會與條件。
高校檔案育人功能能否得以有效實現,于很多方面和其作用主體即高校師生的參與態(tài)度有關。但是在現階段中,其在落后的理念與校方缺少重視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下,對于檔案工作的態(tài)度呈現不感興趣、不積極參與的特點。教師對于檔案工作缺乏興趣,則其不會主動對檔案工作的育人功能進行開發(fā),僅僅將其作為資料查閱的一種途徑;學生對于檔案工作缺乏興趣,則不會主動對其進行學習、被動接受教育,不利于學生把握檔案文化的學習價值。高校檔案文化缺乏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處于被動的地位,其育人功能的開發(fā)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高校檔案管理水平在整體上處于較低層次,在落后的管理理念下開展的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且發(fā)展前景不容樂觀。在進行檔案管理工作時,缺乏開放性,僅僅重視對檔案信息的收錄,并沒有開放意識,從根本上阻礙了其育人功能的實現。除此之外,檔案育人功能缺乏有效的實現途徑,缺乏合理的實現場所,缺乏科學的信息整合,這些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均嚴重阻礙著其教育意義在育人事業(yè)中的實現。
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從根本上扭轉自身的管理理念與觀念,結合新時期下的先進理念,對高校檔案文化中的育人功能進行深刻的分析,并有意識地對其內容進行整合與分類,對于該部分內容實行對外開放。校方需要重視檔案管理人員的整體素養(yǎng),需要其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較強的分類整合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參與能力,從而可以將檔案中具有教育功能的內容進行向外展示,將封閉式的檔案管理轉化為開放性、流動性的管理[2]。
高校需要構建完善的檔案文化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改變其整體形象。高校應該將其管理制度進行重新制定,將其管理重點從封閉性的保存功能維護轉變?yōu)殚_放性的教育、查閱與收錄功能并行發(fā)展,著重強調其育人功能發(fā)展。從細節(jié)來看,首先高校需要制定嚴格的制度規(guī)范,科學的工作管理機制,從根本上使檔案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得到提升;其次高校需要對建檔范圍進行更加明確、更加合理的規(guī)定,對收錄內容進行有序整理與劃分,使具有育人功能的檔案內容得到有效整合與規(guī)劃;再次高校需要對檔案管理氛圍進行重建,使之具有一個活躍的發(fā)展空間,不再一味強調檔案管理的嚴肅性,要重視其發(fā)展性,進而使檔案管理效率得到提升。高校管理層面上的一系列變動,能夠為檔案文化創(chuàng)造充分的育人條件。
作為高校檔案的主體,師生對檔案文化的興趣程度與重視程度對于其育人工功能的實現十分關鍵。校方需要對教師進行理念培訓,使其充分意識到檔案文化中的育人教育價值,并采取正確的應用態(tài)度與觀念,積極實現其育人功能;對于學生,主要需引起其對于檔案文化的興趣,可以引導其參與檔案管理的實際工作過程中去,使其在親身接觸下體會檔案文化的內涵,還需加大對其的渲染力度,通過網絡、課堂等方式進行推送,重視檔案文化故事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其產生探究欲,進而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使檔案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實現[3]。
高校需要對檔案文化的服務水平進行提升,不斷轉變并豐富其育人功能實現的渠道。高??梢越n案展覽館、校史館、檔案文化講座等方式,將檔案文化通過展覽進行對外輸送,使大眾意識到其包含的教育價值。對于檔案管理的服務水平提升需要對現代技術進行充分的引用,對檔案管理進行數字化信息系統(tǒng)的構建,進而使其育人功能的實現渠道進行轉變,運用信息化技術的便利性,使其育人功能的實現更加簡單化、高效化。舉例說明:可構建符合本校發(fā)展需求與特征的檔案文化資源網站,將檔案文化進行充分的展示,建立不同的文化資料分支,將名人、名事、名史設置為不同的專欄,將學校發(fā)展史進行完整的展現,這樣便于教師在育人教育開展過程中對檔案文化資料的調取與參考,充分實現其育人功能。
綜上所述,高校檔案文化對于高校育人任務開展來說具有十分突出的功能。因此,高校在進行育人教育工作開展時需要對其引起重視,需要對檔案文化的育人功能進行深入分析,對功能實現過程進行反思,找準現存缺陷,并針對性地展開策略實施,進而使高校檔案文化的育人功能實現最大化,使高校人才培養(yǎng)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