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容
摘要:幼兒階段,有的年紀較小,多為3-6歲,貪玩好動,喜歡游戲。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游戲應成為幼兒教師主要的教學形式,幼兒教師應對游戲進行有效的設計,以通過游戲開發(fā)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同時,在學前教育游戲中,幼兒教師應注重本土化材料的運用,以建立游戲與生活的連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的收獲。本文主要探討了本土化材料在學前教育游戲中的利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本土化材料;學前教育游戲;利用策略
引言:
幼兒階段正處于學前教育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關系著幼兒日后的學習與成長。經過相關的實踐證明,在學前教育游戲中融入本土化的材料,對于幼兒的智力啟發(fā)以及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應認識到本土化材料融入到學前教育游戲中的價值,并在學前教育游戲的設計中,積極的融入本土化材料,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1.本土資源應用于學前教育游戲開發(fā)中的意義
本土資源從其含義上來講是非常廣泛的一種概念,根據其字面的意思來看可以解釋為從成長的土地上獲取生產或者是生活資料的來源。本土資源應用于學前教育游戲中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學前教育游戲中應用本土資源,能夠創(chuàng)新本土教育特色,促進學前教育的發(fā)展。首先利用本土的資源、材料等能夠豐富學前教育游戲的內容與材料。其次,利用土本資源可以創(chuàng)辦特色教育模式,創(chuàng)建適合幼兒園發(fā)展的課程游戲,使學前教育游戲能夠貼合學前教育的特點,為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而助力。最后,本土資源在學前教育游戲中的融入,能夠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幼兒在游戲之中,不僅能夠收獲快樂,也能學習當地的特色文化,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
2.本土化材料在學前教育游戲中的利用策略
(1)利用本土化材料,增添游戲內容
本土化材料的融入,能夠豐富學前教育游戲的內容,為幼兒帶來更豐富、更精彩的游戲形式。在學前教育游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天然的、本土的資源,開設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1]。
例如:幼兒園中有很多花花草草,教師可以使用幼兒園中有規(guī)律的植物,設計“捉迷藏”的游戲。幼兒們需要間隔相同的小樹苗中你追我趕,但是身體不能觸碰到小樹苗,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靈活性,也能讓幼兒在游戲中也回到快樂,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其次,幼兒教師可利用本土化材料,設置科學游戲。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廢舊的塑料瓶,就可以成為幼兒科學游戲的素材,教師可將不同類型的塑料瓶進行分類,每種類型的塑料瓶統(tǒng)領一個區(qū)域,這樣幼兒也不會因為種類繁雜,無法分清塑料瓶的種類。再如:為使學前教育游戲更加生動,更能吸引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入到農戶家中,去實際認識動物,了解動物的種類,知道不同動物的長相,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體驗感,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認識了書本外的世界。
(2)運用本土化材料,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
幼兒階段,游戲是幼兒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主要途徑[2]。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游戲材料的選擇,注重對游戲的設計,以通過合理的游戲材料和游戲內容,讓幼兒在游戲中產生求知欲,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幼兒階段的孩子渴望“自主”,害怕得到“否定”,因此,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有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其次,幼兒在活動中,明白活動的規(guī)律,并能正確執(zhí)行完活動任務,對幼兒的學習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幼兒階段的孩子不能很好控制自己,幼兒完整地體驗完活動,就是幼兒自制能力提升的表現(xiàn)。最后,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觀察別人,并正確地完成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提升,也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教師合理地利用本土化游戲資源,能夠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帶孩子走進自然,讓孩子盡情的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接受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當然,對幼兒的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幼兒教師可以對本土資源進行開發(fā)、加工。從而設計成適合幼兒游戲教育的素材。如:接龍游戲、拍手歌及猜拳游戲等,能讓幼兒的反應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得到很好地鍛煉,幼兒教師可以加以整合,把這些本土資源游戲融入到學前教育機構的游戲開發(fā)中,從而使幼兒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與鍛煉。
(3)探索本土化材料,革新游戲教學過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從幼兒園開始,就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愛好和技能。因此,很多幼兒園為增加生源,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讀書,寫字,唱歌,舞蹈等方面的能力,忽視了學生開展多元學習的重要性[3]。學前教育游戲應該結合本土化材料、區(qū)域特點等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首先,在教學目標上,教師應充分的考慮到幼兒階段的特征以及幼兒的學習能力等因素,合理的設計教育的目標,并將教育目標融入到游戲設計之中,通過游戲活動教會幼兒科學知識,并在幼兒自主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其次,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幼兒教師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要創(chuàng)設本土化情景中的趣味活動。
例如:在“手工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利用一些廢舊紙箱搭建各種建筑物,培養(yǎng)學生空間構想能力,這種活動不僅釋放了孩子的天性,還讓他們愛上了手工活動。在幼兒學前教育游戲中,通過融入本土化的材料,不僅能夠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也能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的喜好為中心展開教學,探究利用本土化材料的幼兒游戲。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處于教育啟蒙的階段,也是教育的重要階段,針對幼兒的身心特征與階段特點,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更適合幼兒。將本土化材料融入到學前教育游戲之中,能夠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啟發(fā)幼兒的智力,拓寬幼兒的知識面。因此,幼兒教師應將本土化材料應用于學前教育游戲之中,以提升幼兒啟蒙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