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谷 覃雪清
摘 ?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當中,中等職業(yè)學校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輸送基層實用性人才的重任,對學生的就業(yè)、生存,乃至于社會的建設、發(fā)展來說意義重大。當前,社會對電工電子專業(yè)人才的需求量和標準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等職業(yè)學校自然應當創(chuàng)新電工電子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為社會培養(yǎng)出真正優(yōu)質的電工電子人才,保障學生就業(yè),促進社會建設、發(fā)展。本文首先簡單闡述了創(chuàng)新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的必要性,然后主要就具體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提出了部分探索性建議,希望能為教學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創(chuàng)新
在當前的時代和社會人才需求下,中等職業(yè)學校應當將對電工電子教學的創(chuàng)新作為一項關鍵課題,積極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到創(chuàng)新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以切實的提高教學成效和電工電子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一、創(chuàng)新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的必要性
進入到當前的信息化、電子化、自動化時代之后,社會各個行業(yè)、領域對電工電子人才的需求量都激增,而且對人才的標準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必須要完善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并具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夠跟得上最新的電工電子領域發(fā)展,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從而獲得就業(yè),并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的生產、建設與發(fā)展,作出其自身的貢獻[1]。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yǎng)、輸送基層實用性人才,電工電子人才是其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之一,關系著社會的人才需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但中等職業(yè)學校傳統的電工電子教學方法、手段較為陳舊,不符合當前的教學發(fā)展趨勢,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與實踐操作不充分,教學與生產脫節(jié)等等,這都會明顯影響教學的成效,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導致學生難以快速的得到社會認同,依然需要很長一段實踐的適應期,才能真正參與生產[2]。為了解決這樣的教學難題,中等職業(yè)學校便必須要大力的創(chuàng)新教學,采取更加先進、開放和靈活的教學手段,鞏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與實踐,強化教學與生產的聯系,以提高教學成效和電工電子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保障學生就業(yè),滿足社會人才需求,促進社會建設、發(fā)展。
二、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徑
(一)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和中心地位
在以往的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多為“填鴨式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職能作為客體被動的參與教學,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思考、探究的學習權力,不僅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同時還會讓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較淺的層次,因此教學成效不甚理想。為此,要創(chuàng)新電工電子教學,首先是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和中心地位,如教師再教學實踐當中,應當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把握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根據他們的主體性學習需求,采取開放、靈活的教學方法,如合作教學法、PBL教學法、BOPPPS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主體的形式,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互動中來,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知識理解和技能掌握。
(二)強化實驗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
電工電子教學既具有非常專業(yè)的理論基礎,同時更重視的是實踐操作,事實上不論是電工電子理論的科學研究,還是電工電子生產,都需要最終落實到實踐上,這就使得實驗變得格外之重要。因為通過實驗,才能驗證理論知識,并掌握正確的時間操作方法,尤其是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電工電子教學過程當中,更需要通過實驗教學,來促進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為此,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創(chuàng)新中,要改變以往過于側重理論教學的問題,強化實驗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一方面教師應當不厭其煩的為學生進行盡可能多的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演示來配合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實驗的觀察下,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則需要多指導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自主參與實踐操作,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勝任實際的電工電子生產工作。
(三)合理的應用好信息化教學技術
如今,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當中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肯定,其確實能夠對教學成效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為此,中等職業(yè)學校在電工電子教學的創(chuàng)新中,也需要合理的應用好信息化教學技術,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局面。最基本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是借助視頻、動畫等為學生進行教學演示,或是對學生進行在線教學,在網絡上共享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自由、自主的進行學習,并在網絡上進行專業(yè)問題的探討。但信息化技術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如學??梢源蛟煨畔⒒奶摂M實驗教學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實驗環(huán)境條件。如差動放大電路實驗,由于元件之間差異性,完全對稱的電路在實際實驗中無法達到,而虛擬仿真完全可以滿足要求,因而可以有效減小誤差,加深學生對差動放大電路作用的認識[3]?;蚴抢梅抡孳浖M串聯型直流穩(wěn)壓電源,通過設置多個參數檢測端子,可以觀測到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的整個過程,給學生留下直觀而深刻的印象,有效提升實驗教學效果。
(四)以賽促學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電工電子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教師還可以開展學習競賽活動,以競賽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合作教學法、PBL教學法結合起來,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設置若干的電工電子專業(yè)項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研究、探討和完成項目。如可以讓學生完成一個溫度的測量與控制電路項目,該項目涉及到了諸多的電工電子專業(yè)知識,如傳感器及檢測技術、信號放大、模數信號轉換、數據顯示、參數設定、反饋控制、PID控制及參數設定等相關知識與技術方法,并涉及測量儀器精度、線性度,硬件及軟件反饋,儀器設備標定及抗干擾等工程概念與方法[4]。在完成項目的過程當中,小組成員必須要齊心協力,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基于自己的專業(yè)基礎,為項目出謀劃策,共同制定出項目方案,一起動手完成項目制作。最后各個小組之間再進行評比,看哪個小組的項目成果最優(yōu)秀。
三、結語
當前,創(chuàng)新中等職業(yè)學校電工電子教學勢在必行,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幾點之外,還應當強化校企合作,打造教、學、研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這一方面是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完全對接教學與生產實踐,另一方面是能夠在學校的助力下,幫助企業(yè)進行技術研發(fā),達到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立鈞.新形勢下中職電工電子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21(11):108-109.
[2]崔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機電專業(yè)《電工電子線路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初探[J].廣西農業(yè)機械化,2021(04):49-52.
[3]林偉,李彬,楊莉,等.“互聯網+”下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人文素質培養(yǎng)[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21):98-100.
[4]李志娟.中職電子電工實訓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策略探討[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5):11-12.
課題:2020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 GXZZJG2020B017)《基于校企融合背景下培養(yǎng)中職學校智能制造創(chuàng)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