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召方陳蒙萌袁玲國偉羅贛
(1.貴州醫(yī)科大學運動與健康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大學體育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登山戶外運動泛指在山區(qū)進行的攀登活動,包括高山探險、攀巖、攀冰、滑雪登山、山區(qū)徒步等活動。隨著登山戶外運動在我國的推廣和普及,參與登山戶外運動的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時間充裕和精力飽滿的大學生越來越熱衷于登山戶外運動),隨之而來的是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的頻繁發(fā)生,事故死亡人數(shù)也不斷攀升(據(jù)國家登山中心統(tǒng)計,2017年發(fā)生登山戶外運動事故289起,事故總人數(shù)1007人,死亡人數(shù)41人;2018年發(fā)生348起,事故總人數(shù)1135人,死亡人數(shù)45人;2019年發(fā)生272起——事故總人數(shù)942人,死亡人數(shù)69人),因此,有效防范或減少登山戶外事故的發(fā)生是我國登山戶外運動發(fā)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風險意識是風險文化理論的核心,是指人們對于風險現(xiàn)象在正確認識基礎上的積極態(tài)度,既包括對風險現(xiàn)象的感知、理解和態(tài)度,也包括運用理論積極認知、反省批判和應對。2018年中國大陸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分析報告顯示,風險意識淡薄是導致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升風險意識成為有效防范或減少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發(fā)生的重要研究內容?;诖耍狙芯繑M對我國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探討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提升路徑,以期為提升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意識,推動我國登山戶外運動的更好發(fā)展提供助力。
本研究以高校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為研究對象。主要選取較早系統(tǒng)開展登山戶外運動課程的中國地質大學和貴州醫(yī)科大學等有登山戶外運動經(jīng)歷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借助知網(wǎng)、Web of Science、Scopus等中外數(shù)據(jù)庫,廣泛查閱近幾年有關“體育運動風險意識”、“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影響因素”、“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提升路徑”等方面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結合專家建議和本研究的實際需要,制作“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現(xiàn)狀”調查問卷,向(中國地質大學和貴州醫(yī)科大學等)有登山戶外運動經(jīng)歷的在校大學生隨機發(fā)放200份,回收177份(其中,男127份、女50份;體育專業(yè)157份、非體育專業(yè)20份;大一年級4份、大二年級10份、大三年級43份、大四年級61份、研究生59份),回收率88.5%,有效問卷177份,有效率100%。
(3)專家訪談法。
就“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影響因素”、“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提升路徑”等問題,廣泛聽取相關領域專家的建議和意見。
(4)數(shù)理統(tǒng)計。
采用Excel、Spss 17等軟件對搜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大學生對風險意識的了解。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對風險意識非常了解的大學生僅占12.99%,較了解的大學生占46.33%,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僅了解一點 (占38.42%)??梢?,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了解并不樂觀。進一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大學生對風險意識的了解無顯著性差異(p=0.120>0.05),不同專業(yè)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了解無顯著性差異(p=0.507>0.05),不同年級大學生對風險意識的了解無顯著性差異(p=0.834>0.05)。
(2)大學生對風險意識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認為風險意識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大學生共占90.96%,可見,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重要性的認知較好,但必須注意的是,仍有7.34%的大學生認為風險意識非常不重要。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大學生對風險意識重要性的認識均無顯著性差異 (p值分別為0.795、0.686、0.942)。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認為自己完全具備風險意識的大學生僅占17.52%,一般具備的占50.28%,完全不具備和具備一點風險意識的占32.2%。可見,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具備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
(1)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預防意識。
良好的風險預防意識,可以使大學生在登山戶外運動的前期準備和登山戶外運動進行中都會更加小心和謹慎,以規(guī)避風險或減小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提高戶外運動的安全系數(shù)。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表1),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的主要預防途徑包括:出行前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出行前制定相關規(guī)則,并登山戶外運動中嚴格執(zhí)行所制定規(guī)則;攜帶應急/醫(yī)療/自救設備等出行;出行前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出行前到當?shù)赜嘘P部門報備,或將出行計劃告知親人/朋友等。然而,大學生在登山戶外運動裝備齊全度、不攜帶有缺陷的裝備出行、選擇有安全保障的戶外運動俱樂部、出行前期進行必要的體檢、以參團為主要出行方式等各指標方面的預防意識還有待加強。
(2)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轉移意識。
風險轉移是試圖將面臨的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以避免或減少損失的一種方法。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轉移途徑主要包括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和出行前簽訂相關協(xié)議 (如與俱樂部簽訂責任協(xié)議,與組團的同行人員簽訂免責協(xié)議)。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一直都會購買登山戶外運動意外傷害保險的大學生占63.84%,偶爾會和完全不會購買者仍占較大比重(21.47%)。出行前一直都會簽訂相關協(xié)議的大學生41.81%,而出行前偶爾會和完全不會簽訂相關協(xié)議者仍占較大比重(33.9%)。可見,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轉移意識仍需加強。
風險認知是風險主體對其自身面臨或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感知和識別,風險認知與保險意識即風險轉移意識之間具有正相關性,即風險認知程度越高,保險意識會越強烈。反之,風險認知程度越低,風險轉移意識也會越弱。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僅12.99%的大學生表示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的感知和識別 “非常好”,46.33%的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的感知和識別“較好”,而有40.68%的大學生表示對感知和識別“不好”,可見,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的認知程度較低,進而影響了其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既包括對風險現(xiàn)象的感知和識別,也包括對風險的態(tài)度,即在對風險現(xiàn)象正確認識基礎上,對風險所持的態(tài)度,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懈?。繉︼L險持積極態(tài)度的人往往會采用各種風險預防途徑和風險轉移途徑,如出行前期進行必要體能儲備、出行前的體檢、出行前對運動裝備進行仔細檢查、攜帶應急/醫(yī)療/自救設備等出行、出行前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出行前簽訂相關協(xié)議(如與俱樂部簽訂責任協(xié)議,與組團的同行人員簽訂免責協(xié)議)、出行前到當?shù)赜嘘P部門報備或將出行計劃告知親人/朋友等,以規(guī)避風險或減小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反之,對風險持消極態(tài)度的人往往不會采取必要的風險預防和風險轉移,他們認為風險不可以預知,只能聽天由命。
人的風險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靠的是后天的經(jīng)歷和見識。就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來說,經(jīng)歷和見識就包括登山戶外運動經(jīng)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經(jīng)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見聞等。對登山戶外運動新手或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淡薄的人來說,風險意識教育和培訓是尤為關鍵的,因為風險意識是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即通過間接經(jīng)驗提高的。閆麗琛在加強對大學生風險意識教育路徑的分析中就曾提出,加強社會、家庭、高校大學生風險教育體系和學生自我培育能力,再次強調了風險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新聞媒介對運動事故進行報道,也會影響大學生風險意識的形成和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等逐漸成為了大學生了解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的主要途徑,此外,周邊人員對于此類事故的口口相傳也讓學生潛意識里面對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個認知,這些都有利于風險意識的形成。除了社會媒體的宣傳,文化對風險意識的改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由于近幾年戶外運動的不斷開展,關于戶外運動方面也形成了相應的知識文化體系,在進行戶外運動的過程中,對于風險意識有相應的知識板塊學習,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到生命的安全。
個體的性別、身體素質、身體健康程度、登山戶外運動相關理論知識水平、登山戶外運動經(jīng)驗等都會影響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個體性別不同,在登山戶外運動過程中體現(xiàn)不同,如相比男生,女大學生的風險意識更好,因為女生的心理更加細膩,更加注重安全意識,但是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不同的身體素質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不同的身體健康程度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在對近幾年登山事故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發(fā)生事故最多的是相對于其他項目,要求較低的徒步穿越和登山,在這些事故中身體素質較好的人越容易降低風險意識,容易發(fā)生事故。不同的體育知識水平對風險的預判能力不同,不同的運動經(jīng)驗對風險的評估和處理不同。
針對大學生風險感知和風險識別能力差的問題,高??梢蚤_設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相關課程,通過戶外登山專業(yè)老師和相關部門專業(yè)人員運用課堂傳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講解登山風險基本知識、風險預判和風險識別技巧等,并通過戶外活動實踐去了解風險、感知風險、識別風險。通過理論學習和課下實踐提升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的感知能力和識別能力。
風險意識既包括對風險現(xiàn)象的感知和識別,也包括對風險的態(tài)度,因此,在對風險現(xiàn)象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對風險要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首先,我們在思想上要解除風險不可揣摩、對風險只能聽天由命的消極心理,其實大多數(shù)風險是可以提前預防的,并非毫無辦法;其次,出行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攜帶應急醫(yī)療自救設備、運動裝備仔細檢查、體檢、體能儲備等,以應付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最后,當遭遇風險時,我們要積極應對和冷靜處理風險,包括及時科學的自救、互救和求救。
風險意識教育是提升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薄弱的問題,首先,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教育,包括風險認知教育、風險心理健康教育、風險應對能力教育、風險責任教育等;其次,加強高校登山戶外運動師資隊伍建設,并定期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到校開展登山戶外運動相關知識講座等,以滿足大學生的需要;最后,對違規(guī)操作參與登山戶外運動的大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和警示。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信息的傳播變得日趨快捷和多樣,然而,為了提高收視率,部分媒體還會對事件進行過多渲染,夸大事實甚至扭曲事實,進而出現(xiàn)不同媒介對同一個風險事件的報道往往會有多個版本的現(xiàn)象,這就很容易帶偏大眾。因此,作為新聞媒介,需要客觀精準的報道事故,包括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始末、周邊環(huán)境、人員、具體原因等,從而給大眾一個真實的事故呈現(xiàn),切勿主觀臆斷、任意發(fā)揮。就我們而言,要關注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對于部分非主流媒體的報道要加以識別和判斷。
當前,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了解不足、大學生對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重要性的認知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具備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的預防途徑主要包括出行前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攜帶應急醫(yī)療自救設備等出行、出行前向有關部門報備等。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轉移途徑主要包括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和出行前簽訂相關協(xié)議。對風險的認知與態(tài)度、風險意識教育、社會媒體的宣傳和文化的感染、身體健康程度等是影響學生登山戶外運動風險意識的主要因素。為了以提升大學生登山戶外運動的風險意識,推動我國登山戶外運動的更好發(fā)展,應該從提升大學生對風險的感知和識別能力、轉變大學生對風險的態(tài)度、加強對大學生風險意識教育、新聞媒介對事故進行精確報道等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