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開忠,趙春陽,葉國英,韓慧慧
(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加速發(fā)展,教學信息化成為必然趨勢。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及防控常態(tài)化,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習慣與觀念,給學校教學工作帶來挑戰(zhàn),同時也給教學信息化提供了最佳契機。全國各大院校為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號召,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主戰(zhàn)場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做好線上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保證良好教學效果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下面以外科護理課程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基于云課堂智慧職教的線上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為例,談一下在建課、授課過程中的幾點做法及體會,與同仁進行交流,以求不斷改進、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滿足現代高職教學信息化、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需求,提升教學效果與質量。
外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是學生必修的主干課程,在我校護理專業(yè)三年制高職高專學歷班開設,也是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職業(yè)素質課程。
本課程總學時為108學時,理論教學74學時,實驗實訓34學時,分為外科護理(一)、外科護理(二),分別在第三、四學期開課。充分利用智慧職教資源庫的資源優(yōu)勢,堅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念,在智慧職教網(http://www.icve.com.cn)及云課堂智慧職教App上建課、建班并開展線上教學。
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搭建云課堂課程,以智慧職教的職教云平臺為支撐,充分利用智慧職教資源庫的資源優(yōu)勢,構建基于SPOC的云課堂課程。一是從智慧職教資源庫中選取國家級或優(yōu)質教學資源作為本課程的部分資源。如從滄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教學團隊開發(fā)的外科護理或外科護理學課程中選取多媒體教學資源和題庫。二是引入教師制作的教學日歷、PPT課件、微視頻、微課、作業(yè)與考試題庫、外科護理實訓操作及評分標準等課程教學資源。教材采用熊云新、葉國英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學》。這樣,就有兩套課程教學設計供教學使用,滿足高職課程學習信息化、多樣化及個性化需求。
基于職教云平臺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完成建課、建班后就可實施云課堂教學。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模式開展課堂教學。
2.2.1 課前 教師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發(fā)布預習內容,如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PPT課件、微課、微視頻、討論主題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預習,起課前導學的作用,使課堂教學多樣化、個性化、活力化。
2.2.2 課中 教師除了面對面線下精講教學重點難點外,主要通過云課堂App組織開展已備好課的各項線上課堂教學活動,如課中問答、測驗、頭腦風暴、討論以及投票、小組PK、問卷調查等。每堂課的內容要有所選擇,課堂活動要適合,能達成教學目標,這樣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使課堂教學精準化、活力化。
2.2.3 課后 教師通過學生總結、課堂表現、課中問答測驗、頭腦風暴情況布置作業(yè),安排考試、問卷調查,提供拓展資源等,教師在問答、討論等互動環(huán)節(jié)評價學生,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解答疑問。將考試成績、統計分析結果作為課堂教學的總結、反思大數據依據,改進、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
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線上云課堂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能實現各種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尤其是提供了一種可以保證全天候、碎片化學習的方式,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即時性、高效性、針對性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
但是,線上教學需要一定的硬件與軟件條件,對教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戰(zhàn)。教師不僅要選取符合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要求的課堂教學設計、內容,還要有準確把握和駕馭線上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如根據大部分高職護生缺少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學情,教師可以將課前預習內容放在課中發(fā)布,將課中的問答、討論、頭腦風暴等教學活動延時到課后,以使一些學習能力弱、不能及時完成課中教學活動的學生課后學習、復習。教師要注意的是,課中問答、提問、討論、頭腦風暴等教學活動設置的問題、主題、案例一定是重點、難點,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點撥作用,以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其不良學習習慣,鼓勵其在線上與教師、同學互動,討論分析,促使其形成完成基本課堂測驗的能力,以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供教學使用的云平臺逐漸增多,功能也更齊全。云課堂智慧職教平臺具有強大、完備的教學功能,可供教學的管、教、學三方不斷探索,促進教育教學信息化、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最終培養(yǎng)出滿足時代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