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銀蝶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高校;溝通原則;藝術;措施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有序推進,新形勢下在高校學生管理活動實施方面也面臨新的教學形勢。全面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發(fā)揮高校輔導員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他們結合實際,充分考慮大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針對性開展輔導與溝通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及時發(fā)現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并給予他們科學的指導。目前,在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溝通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輔導員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夠準確,輔導員溝通的方式方法不夠科學,輔導員存在個人主觀色彩等。加強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的溝通藝術與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社會意義。
1.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主動有效溝通的重要意義
全面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引導輔導員結合學生的成長實際以及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注重講求溝通的藝術和方法,并針對學生的困惑及時提供正確的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在學生日常管理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輔導員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輔導員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和學生的全面溝通、個性化溝通,以此才能及時發(fā)掘一些問題,并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困惑。全面加強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的溝通,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激勵他們在學校積極學習,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并挖掘自身的潛能,更好地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
此外,全面做好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溝通工作,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強化溝通模式的創(chuàng)新,注重溝通方式方法的科學運用,這樣有助于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和輔導員溝通,能找出自身在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善自身、完善自身,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未來的就業(yè)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現狀分析
目前,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溝通方面,輔導員和學校雖然也在不斷進行探索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輔導員和學生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很多人認為輔導員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學生應當聽從老師的安排,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輔導員沒有和學生主動的溝通交流,輔導員也沒有從和學生做朋友的視角來和他們傾訴和進行溝通,從而不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傾訴并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存在的距離差,不利于提高有效溝通成效。
2.2輔導員的溝通模式比較單一
目前輔導員在和大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輔導員自身沒有圍繞如何提高溝通成效等方面進行科學的探索。輔導員在溝通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局面,往往是學生存在問題了,找輔導員來反映,輔導員才來進行照本宣科的進行溝通,在相關的溝通理論以及溝通方式方法探究等方面,輔導員的探究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
此外,有的輔導員存在偏心的心理,尤其是針對那些平時不愿意說話,或者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他們不愿意主動溝通,更傾向于對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或者是善于溝通的學生來進行交流,容易導致出現兩極分化,不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
3.提高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有效溝通成效的措施分析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的溝通成效,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索研究:
3.1提高輔導員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輔導員要盡量減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要擺正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要提高對與大學生溝通工作的重要性認知,深入研究和總結目前在和大學生溝通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多方面來查找原因,以此為基礎加強和其他輔導員以及教師之間的溝通,從而全面了解大學生的情況。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圍繞如何提升溝通成效等各個方面征求更多人的意見,以此為基礎深入研究溝通藝術和方法,與學生進一步拉近距離,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和學生一起共同探究相關的話題,拉近和學生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提高溝通成效。
3.2結合學生的實際探究多元化的溝通方法
不同的學生成長環(huán)境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不同,生活環(huán)境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輔導員要探索多元化的溝通方式,避免唯自己論,要堅持基本的溝通原則,要尊重大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想法;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面對面溝通或者是信息溝通、通過一些實踐活動等進一步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輔導員在整體的過程中要發(fā)揮好示范引導的作用,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正確的對待,不能出現厭煩情緒;針對學生表現的正確積極的行為,要強化引導,樹立典型,完善激勵體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也讓學生進一步增強和教師主動溝通聯系的積極性,讓彼此成為真正的朋友。
在溝通方式方法方面,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出現偏心的情況,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深入學生實際,了解他們的實際想法。教師尤其是要擺正心態(tài),對那些學習成績一般或者是不愿意主動交流的學生,更應當進一步給予和他們進行交流,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進一步尋找溝通的共同話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溝通的意義,以及教師、輔導員在自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敞開心扉,學會理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此外,學校還應當圍繞輔導員和大學生溝通等方面的工作,通過開展主題講座或者是一些實踐活動等,進一步為學生和輔導員之間提供更多的平臺,讓他們以開放、公平的心態(tài)來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師生互動成效,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結語:
總之,高校輔導員在和大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探索多元化的溝通方式和溝通方法,把握溝通的基本原則,深入探究科學的溝通模式,注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從而更好的打造共同話題,讓輔導員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并以此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學校在溝通過程中也應當發(fā)揮好應有的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溝通平臺建設等方面也應當提供更多的資源,從而更好地為學生與輔導員溝通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資源支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周宗師;程曦.基于高校輔導員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