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網絡黨建工作;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
作為培養(yǎng)人才和向社會輸出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職院校,在日常的工作中開始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此舉為黨建工作實現更好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就促使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網絡黨建的工作方法,以期早日構建完成和諧校園。
一、高職院校做好網絡黨建工作的意義
(一)切實提高黨組織的領導能力與執(zhí)政能力
高職院校得以順利開展各項黨建工作的主要核心在于黨組織,倘若其能有效發(fā)揮自身的組織功能和相關作用,明確自身在黨建工作中的地位,積極提升執(zhí)政能力,就可以確保黨建工作實現平穩(wěn)發(fā)展,以此令學校的發(fā)展得以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同時,先進的信息技術同黨建工作的融合,將有助于黨組織的精神、意識和時代的發(fā)展相適應,此舉有助于為黨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提高黨建工作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還能進一步優(yōu)化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借以確保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擁有先進性特征,以此切實提高黨組織的領導能力與執(zhí)政能力。
(二)推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實現良好發(fā)展
近些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促使我國的信息化水平較之以往,已經出現了顯著的進步,同時,我國的電子政務規(guī)模已然打破了原有的部門和地區(qū)造成的束縛,正在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以此為各級政府做好信息共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倘若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得以與信息技術實現較好的融合,那么,此舉在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的同時,還能推動學校邁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換言之,網絡黨建的應用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不僅擴大了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原有的工作范圍,還促使高職院校找到了兼顧傳承與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黨建經驗、符合現代化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的途徑。在最近幾年,高職院校受到人員增加、重視黨建工作等方面的因素的影響,致使自身所擁有的辦公信息較之以往相比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此時,倘若工作人員仍然固執(zhí)的使用傳統(tǒng)的黨建方法,那么,這樣一來,將會顯著降低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然而,借由網絡黨建的應用,使得工作人員在有效簡化現有的黨建日常工作之余,還能減少行政支出,以此全面提升黨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這就為推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高職院校提升黨組織凝聚力與影響力的主要途徑
高職院校在全面推進黨建工作時,要促使自身積極同時代的發(fā)展潮流相符合,努力改變傳統(tǒng)黨建工作中存有的不足之處,并參照師生的具體需求,創(chuàng)新現有的黨建工作思路,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黨政思想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理念時,應當采用更易被師生所接受的方式,以期顯著提升黨建工作的效率,推動廣大師生的思想覺悟邁向更高的層級。除此之外,考慮到網絡技術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因此,高職院校的師生不僅可以借助先進的互聯網,了解黨建工作的具體進展,還能參照自身所需,給予該項工作以正確的建議,從而促使自身得以參與到黨政工作的決策過程之中,以此進一步擴充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民主渠道。在新時期背景下,黨組織應與群眾建立密切聯系的需求相符,并且,此舉亦能有效提升黨的組織能力和凝聚力,以期為建立和諧校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網絡黨建工作中存有的不足
(一)欠缺合理的統(tǒng)籌規(guī)劃
當前,雖然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已意識到網絡技術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的價值所在,并在積極推動該項工作的進行。不過,參照具體的實際情況而言,多數學校的黨建工作仍然欠缺合理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以此致使學校內部的黨組織同有關部門進行交流與對接時,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導致學校的黨建工作出現了不同部門獨立開展的情況,未能充分發(fā)揮出網絡黨建工作的效用,以此不僅降低了學校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還無法實現資源共享,最終促使高校網絡黨建工作難以得到有效創(chuàng)新。
(二)網絡黨建網站效果未能擁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現如今,校園網成為了高職院校網絡黨建開展有關工作的載體,該網絡平臺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黨委辦公室或市宣傳部一類的部門予以負責??紤]到這些部門并不具備專業(yè)的管理人員,以此致使校園黨建網站多表現出了“紅”卻不“專”的情況,從而未能有效發(fā)揮出網絡黨建工作所擔負的教育功能。具體而言,就是學校網站在推進黨建工作時,將精力過度放置于收集和宣傳黨政信息等方面,卻未充分發(fā)揮出互聯網所獨有的交互性優(yōu)勢,加之,缺乏專業(yè)的管理人員,以此導致網站在內容更新、頁面設置等方面較為落后,進而難以充分吸引到廣大師生的注意力,繼而在無形中降低了網站內黨建知識版塊的訪問量,無法令更多人群了解到黨建知識,最終也難以收獲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缺乏專業(yè)的網絡黨建人才
目前,雖然許多高職院校中的黨建工作者都擁有著較好的政治意識以及多年累積下的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們大多不懂得如何應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或是對于網絡黨建工作的未來發(fā)展不抱有較強的信心,以此導致自身的知識架構落后于網絡黨建工作的發(fā)展形勢,從而使得多數黨建工作依舊由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予以完成,由此可見,當前高職院校黨建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無法滿足網絡黨建工作的具體發(fā)展需求。
三、高職院校做好網絡黨建工作的策略
(一)構建一套合理化的網絡黨建體系
高職院校應當將網絡黨建工作劃入到建設和諧校園工作的范疇之中,并借由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與特點,從而進一步擴充黨建工作的覆蓋范圍,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黨建平臺,同時,再創(chuàng)建關于宣傳部、黨委辦公室的網站。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確保黨建工作得以滲透到基層,促使全部黨員都能參與其中。另外,高職院校也應當創(chuàng)建起一套擁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功能的黨建網絡體系,該體系不僅要做到匯集培養(yǎng)人才、黨務公開等方面內容為一體,還要確保黨建工作時時體現出現代化與先進化的特點,這樣一來,便可推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以期有效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二)打造與網絡黨建工作有關的平臺
高職院校網絡黨建工作需立足于當前的基礎,在其之上不斷創(chuàng)新,以期進一步健全黨建工作的欄目、完善黨建服務功能等,進而打造出一個具備健全功能和多樣化形式的網絡黨建工作平臺。該平臺的出現,不僅可以彌補傳統(tǒng)黨建工作中存在的諸多不足,還能為后續(xù)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具體內容如下所述:1.創(chuàng)建黨建工作成果的展示平臺。高職院??稍诰W絡平臺中設立“黨員風采”、“黨支部活動”等欄目,借以充分表現出黨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積極發(fā)揮網絡平臺具有的資源共享的特點,進一步拓寬黨建工作成果的推廣范圍,以期為提升網絡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2.開創(chuàng)黨員發(fā)展平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核心組成人員即為黨員,因此,黨員也可以視為是提升網絡黨建工作水平的關鍵性因素??紤]到提升黨組織的溝通交流水平的舉措,有助于優(yōu)化傳統(tǒng)黨建工作中存有的諸多不足。因而,高職院校應創(chuàng)建黨員發(fā)展平臺,即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滿足黨員對于線上交流的需求,令其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有效溝通,以期提升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3.創(chuàng)建黨員教育平臺。高職院校應當靈活應用網絡資源,借以有效增強黨員的教育力度。為此,學校需參照黨組織自身的發(fā)展所需以及黨員的實際狀態(tài),借由黨員所喜愛的方式打造出有利于推進黨員的教育工作的網絡學習平臺,從而為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4.構建黨務公開平臺。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可以借由網絡平臺,比如在網站中劃分出相對應的版塊,以此對黨務信息或是工作結果等內容加以公開。此舉可以確保黨建工作得以受到諸位師生的監(jiān)督,從而使自身擁有良好的透明度與時效性,以此有效規(guī)范網絡黨建工作中的種種行為。5.建立黨員服務平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出于幫助師生解決其在生活與學習等方面所遇到的難題的考量,可以采取設立微信群或是開電子郵箱的方法,以期提高黨組織的服務能力,于無形之中,進一步擴大黨組織的影響力。6.打造黨組織活動平臺。高職院校之中的黨組織得以以網絡平臺為載體開展各類黨建活動,以此促使黨員與師生得以在網絡的幫助下,及時向黨組織匯報個人的思想動態(tài),進而達成線上交流與探討的目的。
(三)打造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
考慮到專業(yè)化的人才隊伍是做好網絡黨建工作的首要前提,因此,學校應當積極篩選出具備良好政治素質、較好的理論知識儲備等方面的人才,以此建成一支多層級、全學科、專兼俱備的良好的網絡黨建隊伍。同時,要確保上述隊伍始終處于較為完備的工作條件之下,并以激發(fā)其工作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為前提,校方需構建起一套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
1.打造一支擁有良好的政治覺悟和政策掌握能力、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同時,還知悉如何靈活應用網絡信息技術的黨建隊伍,從而確保各黨建網絡專欄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處于較高的層級。
2.打造一支集網絡開發(fā)、維護和管理為一體的全能型隊伍,以此不僅確保黨建網絡新載體能予以正常使用,還可以保證信息實現安全有效的過濾,避免任何有害思想或生活習慣對師生造成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網絡黨建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因此,身為一名合格的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應當切實做好本職工作,以此推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實現更好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蘇寧.網絡黨建: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黨建工作新領域[J].中國共產黨,2001(6):32.
作者簡介:
于淑芹(1967.10-)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中共濟南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師,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