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東莞茶山綢衣燈公研究

        2021-03-03 07:18:04陳怡君代慧婷
        天工 2021年2期
        關鍵詞:公仔茶山泥塑

        文 陳怡君 代慧婷

        泥塑,是中國民間雕塑工藝品,發(fā)源于陜西鳳翔,流行于陜西、天津、廣東、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廣東地域的民間泥塑有潮州大吳泥塑、東莞茶山泥塑等。

        廣東東莞,一座工業(yè)化的城市,有“世界工廠”之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傳統(tǒng)文化跟民間技藝的挖掘愈發(fā)重要,從“文化沙漠”走向“文化名城”,這座宋代因“莞草”“莞香”而得名的城市,千年的文化積淀跟無數手藝匠人堅守工藝,挺起本土文化自信的脊梁。

        筆者對茶山綢衣燈公進行了將近3 年的實地調研,深入跟傳承人李翠薇進行了20 余小時的訪談,并多次邀請李翠薇到我校開展講座,調查研究茶山綢衣燈公的歷史由來、制作工藝、傳承方法與現(xiàn)狀、現(xiàn)有的發(fā)展對策。前往東莞市文化館非遺市墟、地標性建筑國貿城、熱門景點南社明清古村落進行擺攤并線上線下發(fā)放問卷,多次參加相關展會宣傳“綢衣燈公”(如圖1)并拍攝紀錄片,體會手工藝人內心的感受以及寄托在公仔上的情感。

        筆者發(fā)現(xiàn)東莞茶山泥塑至今有700 多年歷史,從宋末元初的四位英雄故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逐漸發(fā)展為穿著綢衣的捏塑綢衣燈公和彩色的模塑茶山公仔,本文所研究的綢衣燈公“顧前不顧后,著綢緞彩衣”,區(qū)別于擁有更高知名度的茶山公仔,不管是鼎盛時期,還是沒落時期,一代代林屋人的堅守,關鍵時刻李翠薇的“搶救性傳承”,讓擁有極高價值的綢衣燈公得以活態(tài)傳承,其寄寓著莞邑民眾對先祖的崇敬和對英雄的感恩,更體現(xiàn)了手工藝人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研究東莞市茶山鎮(zhèn)及附近“開燈”風俗的鎮(zhèn)人文情況的重要密匙。泥塑藝術這種承載傳統(tǒng)精神、傳統(tǒng)價值的載體,必定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裂縫中架起一座橋梁,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保持著適度的張力。[1]

        圖1 廣東省“挑戰(zhàn)杯”現(xiàn)場宣傳綢衣燈公

        一、茶山綢衣燈公的歷史溯源

        (一)明朝前:“英雄化泥去,塑身佑子孫”

        欲究綢衣燈公起源,必究“茶山”之名從何而來。茶山如何得名,不同學者有各自的見解。其一,據《茶山鄉(xiāng)志(民國24 年出版本)》記載:“南朝梁武帝蕭衍時期,僧人在寺下村后山,創(chuàng)建雁塔寺,并沿途種茶葉,茶山之名實始于此?!保?]當地有詩曰:“茶山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和尚,和尚沿山種茶,派給老百姓,所以叫茶山”,可見“茶山”的名字約定俗成;其二,茶山起源于“查(chá)園”,這里是抗元義士查(zh?。╅_祥的故鄉(xiāng),當時的查山人為了避禍,將“查山”的“查”字改成了同音的“茶”字,查氏族人將查氏的“查”改成“香”,姓氏取一橫后來居上的意思,在東莞橫瀝鎮(zhèn)村頭村,曾流傳千百年的歌謠“來到茶山不見查(zh?。灰娞壹t柳綠家,袁林衛(wèi)葉初抽蕊,歐卜岑彭始吐芽”,詩中都是茶山原居民的姓氏,香氏的源頭是唯一源于東莞的姓氏,以此佐證。據《茶山鄉(xiāng)志》記載:“茶山綢衣燈公盡由林家所造,林亦巨族,而燈酒之夕,祖祠反不陳列燈公,而偏懸莞城所制之紙燈。”[2]為何巨族林家不用陳列自家所造燈公,反而要去莞城請千角燈呢?這其中必定有蹊蹺,茶山鎮(zhèn)上埗村林始祖天輿公,乃南宋末年郡馬爺孫婿(故稱“巨族”),他命人以文天祥、查開祥、張世杰、陸秀夫四位大宋忠臣的模樣捏制泥塑,每年正月,分派給老百姓,借“開燈”之名讓百姓祭拜和追悼殉國臣子,由于林始祖天輿是郡馬爺的孫婿,“林氏”為皇族遺民,主仆有別,不祭拜臣子,便到莞城請千角宮燈(千角宮燈為宋朝皇姑所制),以悼前朝。為避禍,林氏所制作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查開祥像統(tǒng)稱為“四兄弟”,由于查開祥仍在世,避免元軍追殺,制作“四兄弟”時,將其臉部做成花臉,不以真面目示人。

        綢衣燈公的四兄弟人物形象,可溯于宋末“抗元斗爭”和“崖山之戰(zhàn)”,公元1276 年,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等保護南宋皇子趙昰(shì)和趙昺(bǐng)南逃;公元1278 年,文天祥不幸被俘,拒絕勸降,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宋元激戰(zhàn),查開祥身受重傷,被送至香山修養(yǎng);1279 年,樞密副使張世杰海戰(zhàn)后徙至新會縣崖山,促成著名的“崖山之戰(zhàn)”,張世杰斬斷碇纜突圍離開,宰相陸秀夫負少帝赴海死,張世杰重返崖山收殘卒,后覆舟而亡。崖山之戰(zhàn)使南宋最后的趙昰、趙昺“二王行朝”覆亡。[3]正是因為這段歷史,所以綢衣燈公背面沒有“裝”,只有裸露的泥面,這也是區(qū)別茶山泥塑與其他泥塑的根本點“顧前不顧后”。南宋雖然覆滅了,但查開祥的故事還在繼續(xù),為了掩護忠臣的潛逃,保存查氏血脈,查開祥弟弟查開瑞建議兄長保護家小而登岸,宋氏遺老的查開祥逃亡到了洋平(今東莞市橫瀝村頭村),自改姓氏為“香”,后來居上,香開祥依然以舊朝遺老自居,用新姓氏的他開始遠離江湖的生活,世代香民皆以農耕為生,讀書耕織,隱居南粵。茶山鎮(zhèn)上埗村林天輿為了表達對英雄的崇敬和對先祖的感恩,以四兄弟張世杰、文天祥、陸秀夫、查開祥寓意為“英雄的化身”。

        (二)明朝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明朝嘉靖年間“許民間皆聯(lián)宗立廟”,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南方興起建立宗祠的風潮,在東莞、惠州博羅甚至是如今珠三角地區(qū)的祠堂興建之風興起,各地紛紛效仿,也帶動了“開燈”的習俗傳開,“開燈”指的是凡添?。泻⒆樱┲遥氃谝钅暝?jié)前舉行“開燈”儀式,同時請親朋好友到家中或者祠堂中飲“燈酒”。茶山泥塑成為當地人開燈儀式中必不可少的大宗貨,跟手工藝品本身所蘊含的美好寓意有很大關系:一是慶祝賀喜之意,二是將孩子的名字寫進族譜中,讓家族內承認孩子是族內一員,同時祈求祖先保佑孩子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因此,綢衣燈公走向鼎盛。后來隨著粵劇的悄然興起和木偶劇的廣泛流傳,綢衣燈公的工藝人從人物裝扮中得到啟發(fā),在人物故事、服裝發(fā)飾、臉譜等方面,吸納戲劇元素,既給泥公仔打面(即面部化妝),又制作綢緞服裝給泥人著裝,結合塑、畫、剪、鏨、絮、粘工藝,部分服裝亦用廣繡縫制絲綢服裝,強調“以白襯色,以金綴色”,創(chuàng)作出許多戲曲人物形象,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茶山綢衣燈公”,綢衣燈公不斷精益求精,將臉部化妝及服飾做得越發(fā)精致。

        1965 年5 月,東莞文化館、茶山人民公社在茶山圩舉辦東莞縣茶山公社泥塑展覽,展出的泥塑形象逼真,向人們展示階級斗爭勞動人民的血淚史和茶山取得的成就。綢衣燈公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衰敗。茶山綢衣燈公逐漸退出手工技藝的舞臺,在人們逐漸淡忘的時候,李翠薇翻閱《茶山鄉(xiāng)志》發(fā)現(xiàn)“綢衣燈公”。茶山綢衣燈公是貴族林氏家族所創(chuàng)造,在每年大年初一“添燈酒”的時候,祖祠不擺設綢衣燈公,反而懸掛上莞城千角燈,千角燈源于宋朝開國皇帝的妹妹趙美容逃于莞城之時所軋制,千角燈與綢衣燈公現(xiàn)在都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文簡稱為“非遺”),千角燈諧音“千個丁”,寓意“千個丁子孫滿堂”,觀看千角燈,祈求添丁的寓意想法跟泥公仔“開燈”的寓意有異曲同工之處,其背后亦有相關聯(lián)的故事讓我們深思。

        20 世紀80 年代,李翠薇14 歲在溫雄先生處偶見綢衣燈公《嫦娥奔月》(如圖2),被嫦娥華美的刺繡所吸引,一直堅持刺繡制作,后在東莞本地找尋多年,才找到可以手捏泥人的林炯恩先生,林炯恩先生是茶山綢衣燈公在世唯一能獨立完成整套工序的傳承人,手捏泥人制作服飾、面部化妝等功夫毫不生疏,后收李翠薇為徒,李翠薇作為一名古村落研究學者,對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入研究。

        茶山綢衣燈公銷聲匿跡60 多年,李翠薇老師跟林炯恩老先生的師徒故事亦是師徒佳話,李翠薇“搶救性傳承”綢衣燈公,終使茶山綢衣燈公技藝得以傳承,從挖掘搶救工作開始至林炯恩老先生病逝僅10 個月,故目前其工藝傳承存在一定缺陷,李翠薇正不斷學習、探索技藝,并得到泥人張張锠、大吳泥塑吳聞鑫等老師的指導。

        圖2 綢衣燈公《嫦娥奔月》 溫雄先生/藏

        二、茶山綢衣燈公的制作過程與題材種類

        (一)茶山綢衣燈公的制作過程

        1.采泥

        采泥是制作茶山綢衣燈公第一個步驟,綢衣燈公采用的是蛤泥,蛤泥是指在田間或者池塘底部的泥,蛤泥從稻田或河涌挖出來,將適合的泥去雜質,放在一旁備用。一件綢衣燈公作品得以保留的時間由泥的質量來決定,由于社會發(fā)展和工業(yè)化,蛤泥越發(fā)不見蹤影,最好的泥原料越發(fā)難尋,原材料的缺失亦是綢衣燈公傳承發(fā)展遇到的最大阻礙之一。傳承人林炯恩老先生跟李翠薇老師在傳承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泥一直是一大難題,林炯恩老先生現(xiàn)今存留于世的作品,大多用了泥質比較好的泥,現(xiàn)保存得比較好?,F(xiàn)傳承人在制作過程中,沒法找到最好的蛤泥,前期曾用陶泥來代替,后發(fā)現(xiàn)陶泥制作的綢衣燈公容易出現(xiàn)“大小臉”,改良后選擇木質泥。

        2.煉泥

        把風干后的泥巴敲碎,將泥土過篩,去除雜質,再以清水和泥,用腳踩拌,并用特制大木槌反復捶打,直到把泥巴煉到適中的堅韌度,以不黏手為宜。

        3.塑身

        第一步是做公仔骨,用泥巴捏出的泥筒、木頭、竹子都可以作為骨架,再將捏好的頭部插入頸腔中;第二步是貼塑,綢衣燈公的特色就是用“加法”貼塑,用木棍將泥巴搟成片狀,再根據不同部位剪裁大小,給公仔補泥巴。接下來,進行手工捏塑雕刻,刻畫人物細節(jié)。裝上竹腳之后,放在陰涼的地方風干。

        4.裁剪與描花

        “預大不預小,長短五更修”,根據角色的特點,將綢衣燈公需要的綢緞、彩紙進行選擇并裁剪成合適的大小,使用手繪或者廣繡中的平繡等方法制作綢緞的花紋,用“剪”“鏨”“鑲”“嵌”等方式制作出各種裝飾圖案,再在衣服上用顏色進行精描,布片的花紋圖案通常會使用萬字紋、山水紋等傳統(tǒng)的花紋衣飾,萬字紋表達吉祥之意,總體來說,色彩搭配善用“描白”“描金”,講究“以白襯色,以金綴色”這一原則。角色為武將,則需要著鎧甲,鎧甲后需要絮花,其中林炯恩制作的綢衣燈公鎧甲是用漏勺壓制出來的,現(xiàn)使用亮片的布料簡化鎧甲的工序。

        5.打面跟開面

        打面跟開面又叫面部化妝,給泥塑的臉部化妝,顏色要均勻,首先要涂上一層牛膠或桃膠,牛膠味道重的價格低,桃膠無色無味的價格較高,保護層可以使之不容易出現(xiàn)裂痕。臉部襯衣著,臉譜辯角色,臉譜寄寓意。[4]老人的臉色要紅潤,年輕人的臉部則要白嫩,女性的眉眼要細長、嘴巴要小巧,粵劇臉譜的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黑白分明通常是忠正耿直的忠角,紅色代表血性忠勇。[5]綢衣燈公的臉譜世代相承,《三國演義》有云:“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6]綢衣燈公關羽形象的紅臉、臥蠶眉和五縷長須,跟粵劇舞臺中關羽形象的紅面、綠袍、黑須一脈相通,臉譜展現(xiàn)人物的良善,張飛的臉譜叫蝴蝶臉(如圖3),包公的臉譜是額上有白色半月形的黑底臉譜,白鼻哥的丑角臉譜需要往鼻梁抹一塊白粉。綢衣燈公不同的人物的臉譜和鎧甲都有其意義,綢衣燈公代表作《四兄弟》,文天祥的紅色鎧甲代表忠義,陸秀夫的綠色鎧甲與粵語中的“陸”諧音,丞相張世杰的藍色鎧甲代表桀驁不馴,而勤王后依然活著的查開祥是花臉。綢衣燈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非常靈活,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離其宗,又保持創(chuàng)造力。

        李翠薇創(chuàng)作的《金木水火土》,運用中國傳統(tǒng)哲學概念五行的觀念,金使用了金色臉譜,木使用了綠色,水使用了藍色,火使用了紅色,土使用了土咖色,五行相互依賴、平衡,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根脈體現(xiàn)在作品之中。

        6.著裝與裝飾

        著裝與裝飾是制作茶山綢衣燈公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有別于其他泥塑的重要步驟。將裁剪與描花好的綢緞跟彩紙對燈公進行裝飾,頭發(fā)和發(fā)飾、服裝、武器的裝飾都在這一步完成,工具跟道具的選擇不拘一格,毛線、綢條作為胡須粘在臉上,用木棍或者竹簽當作兵器,善用生活各種小物件,關公的刀柄是竹子,刀是用奶粉罐的鋁片,呂布的方天畫戟用藥片的包裝錫紙;背旗的顏色根據衣服的顏色進行搭配,人物的衣服或者鎧甲跟背旗相對應。

        (二)茶山綢衣燈公的題材種類

        根據綢衣燈公作品不同的選材,基本分為五類。

        1.以古典故事為題材的茶山綢衣燈公

        圖3 張飛的臉譜

        取古典故事的人物形象進行創(chuàng)作,《三英戰(zhàn)呂布》(一套四件)出自《三國演義》,采用了第五回的故事,制作呂布人物的時候,著裝要求浮夸,需要配上紫色的雌雞尾,作品寫了足智多謀劉備、忠肝義膽關羽、猛龍過江張飛在虎牢關面對驍勇善戰(zhàn)的呂布展開大戰(zhàn)?!恩煊裨峄ā罚ㄒ惶兹┏鲎浴都t樓夢》,包括人物賈寶玉、林黛玉跟花裝飾,通過作品表達現(xiàn)實無奈、愛情無望;亦有綢衣燈公《姜太公遇文王》出自《東周列國志》,《野豬林》(泥塑)出自《水滸傳》。茶山綢衣燈公總能汲取古典文學的精華,將值得我們歌頌跟學習的精神寄予作品中。

        2.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茶山綢衣燈公

        開燈的大宗貨《四兄弟》(如圖4)就是根據崖山之戰(zhàn)的四位將領的故事為題材,“四兄弟”是擁有忠貞高尚的愛國情操、崇高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的忠臣義士——查開祥、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他們的故事可溯于宋末“抗元斗爭”和“崖山之戰(zhàn)”這段歷史,正是因為“崖山之后無中華”,茶山綢衣燈公背后沒有裝,“顧前不顧后”是東莞茶山泥塑的重要特征;《六國大封相》(一套七件),即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謀略家蘇秦,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后游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zhàn)略思想。

        3.以戲曲為題材的茶山綢衣燈公

        《夫妻雙雙把家還(天仙配)》又叫《董永賣身》,綢衣燈公該作品一套四件,兩個人物,兩件裝飾,作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guī),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最后悲劇結局?!而P儀亭》《醉打金枝》《呂布戲貂蟬》亦是由戲曲改編,創(chuàng)作茶山綢衣燈公。

        4.以民間風俗為題材的茶山綢衣燈公

        東莞婚嫁習俗的套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當地的婚嫁習俗?;樗装ㄊ犷^、揭帕兩套,一套三件,體現(xiàn)東莞茶山一帶的嫁娶禮俗,婚俗梳頭中新娘穿著黑白嫁衣,是因為傳說這樣的打扮出嫁后,來生才能遇到今生的親生父母,而揭帕作品將新娘、新郎跟媒婆的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民間風俗的綢衣燈公由第三代傳承人林炯恩先生創(chuàng)新,東莞的婚嫁習俗有別于潮汕、客家等地。

        圖4 《四兄弟》 李翠薇/作

        5.以流行歌曲、時政新聞、生活故事等為題材創(chuàng)作茶山綢衣燈公

        李翠薇“搶救性傳承”綢衣燈公之后,不斷對工藝進行精進和創(chuàng)新,根據流行歌曲泥塑創(chuàng)新《片片楓葉情》,以秋風葉為線索的現(xiàn)代愛情故事躍然泥塑之上,創(chuàng)作的《媽媽去打怪獸》、《無悔》(一套三件)、《忠誠》、《中國脊梁》四組綢衣燈公作品等,表達對一線的醫(yī)生護士最崇高的敬意,綢衣燈公不僅將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進行傳承,同時也在時代發(fā)展中激流勇進,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

        (三)綢衣燈公與茶山公仔的區(qū)別

        東莞茶山泥塑包括但不限于素塑、彩塑、綢衣燈公與茶山公仔等,其中綢衣燈公跟茶山公仔“同根同源”。針對這一論點,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論證。

        1.從制作過程中對比

        茶山綢衣燈公是捏塑,手藝人做好公仔骨后,用手捏制燈公的身體跟頭部;茶山公仔則是模塑,最重要的步驟是上模,茶山公仔有非常多不同而精致的模具,不同泥模能印出茶山公仔不同的形狀,在采泥、煉泥之后,將煉好的泥塊需要在模具壓實,用刮板刮平,倒出后將公仔放在陰涼的地方晾干,上模之后完成上色,上色最后涂上雞蛋清。

        2.從傳承現(xiàn)狀中對比

        茶山綢衣燈公之前銷聲匿跡,在2015 年被李翠薇“搶救性傳承”,茶山公仔為可持續(xù)性傳承跟生產性傳承相結合,一直由林家人制作傳承?!安枭骄I衣燈公”與“茶山公仔”作為傳統(tǒng)美術,在2018 年,茶山綢衣燈公入選“省第七批非遺名錄”,市級傳承人為李翠薇;在2012 年,茶山公仔入選“省第四批非遺名錄”,省級傳承人為林暖欽。

        3.從茶山泥塑的“四兄弟”文化內涵來對比

        綢衣燈公的四兄弟為查開祥、文天祥、張世杰、陸秀夫,是為了追悼舊臣;茶山公仔的四兄弟為劉備、關公、張飛、趙云,生下一男丁,四兄弟團結、齊心協(xié)力、添丁發(fā)財,兩者的文化內涵不同。

        4.從傳承關系來說

        茶山綢衣燈公是祖?zhèn)髋c師承的關系,譜系為林展芳—林謝穩(wěn)—林炯恩—李翠薇—林湘君、林楚奇;茶山公仔是世傳關系,三代譜系為林達康—林暖欽—林偉強。

        三、茶山綢衣燈公的傳承與文化認同實現(xiàn)路徑

        (一)茶山綢衣燈公的傳承“有心有骨”

        綢衣燈公源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衰于亂世,復蘇于今,至今有700 多年的歷史,目前可考的茶山綢衣燈公傳承譜系五代。

        清末,東莞茶山鎮(zhèn)上埗林屋林炳進(字展芳)秉承祖?zhèn)鞯木I衣燈公老手藝,在茶園泥公仔街以紙扎業(yè)為生,兼塑大像、綢衣燈公。[4]林炳進長子林穩(wěn)(1903—1982)得父親真?zhèn)?,制作綢衣燈公。清末民初,林穩(wěn)(又名林謝穩(wěn))在茶園泥公仔街開設“仁泰紙鋪”。林穩(wěn)手巧,仁泰紙鋪除了加工制作麒麟頭、紙扎用品外,還加工制作綢衣燈公,并將綢衣燈公的手藝傳授給其子林炯恩。[4]

        林炯恩七八歲時開始接觸泥塑,熟讀古典文學,對當中的人物故事了于心中。十幾歲時,就跟著父親林穩(wěn)去做大件泥塑,林氏的叔叔、伯伯都很認同林炯恩的手藝,年紀小卻拿了大工的工錢,公私合營期間,仁泰紙鋪關閉,林炯恩就去廣州謀生,還學會做面塑公仔,可惜面塑公仔不能維持生計,工作調動后,他到國營企業(yè)上班,綢衣燈公這門老手藝被放下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fā)展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培軍與如今的傳承人李翠薇老師因在翻閱《茶山鄉(xiāng)志》時看到“茶山綢衣燈公盡由林家所造,林亦巨族,而燈酒之夕,祖祠反不陳列燈公,而偏懸莞城所制之紙燈”[2]這句話而追尋了兩三年,當尋到林炯恩老先生時,林炯恩因過去的老觀念和顧慮拒絕了李老師的訪談,經過多次的溝通,林炯恩先生終于被李老師感動,決定將李翠薇老師收為徒(如圖5)。

        自林炯恩老先生后現(xiàn)存的第四代傳承人,拜于林炯恩先生膝下的是李翠薇老師與葉煥全老師,茶山綢衣燈公是李翠薇老師進行的“搶救性傳承”,基本能夠完成整套綢衣燈公作品的制作。李翠薇不斷對工藝進行精進和創(chuàng)新,不僅完成《四兄弟》《七仙女》等經典題材作品,同時根據流行歌曲創(chuàng)新綢衣燈公《片片楓葉情》,為歌頌醫(yī)生、護士創(chuàng)作的《媽媽去打怪獸》《無悔》《忠誠》《中國脊梁》四組綢衣燈公作品等,不斷將“做人也好,做公仔也好,一定要有心有骨”的師訓傳承下去。林炯恩老先生的孫子林楚奇與孫女林湘君師從李翠薇,第五代傳承人也正在學習這門技藝。

        綢衣燈公師父的教誨對手藝人都至關重要:“唔理系做人,或系搞公仔,最緊要有心同埋有骨(不管是做人,還是做公仔,都要有心有骨)?!睆闹谱骷妓噥碚f,“有心”是指制作過程沒有圖,相貌、衣飾以及人物故事背景都必須心中有數;“有骨”是指做綢衣燈公必然會有一個骨架,可以是泥架、木架或者竹筒,才能慢慢用貼塑的方法補泥巴做燈公。從手藝人情感來說,“有心”是指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綢衣燈公在茶山人心中是英雄的化身,制作綢衣燈公時,手藝人要用一種莊重尊敬的心情去完成,甚至可以跟泥塑對話;“有骨”是指做人做手藝都要有骨氣。而請燈公時,要問燈公師父手工費用為多少,請燈公的人覺得貴了可以去下一家請燈公,但不能講價,請的時候必須帶上鞭炮來請,請燈公的時候必須“添”?!疤怼眽邸疤怼倍 疤怼必敚梢灾惶硪环?,添幾百元也不嫌多,取祝福之意。

        (二)茶山綢衣燈公的文化認同實現(xiàn)路徑

        1.國家堅定“文化自信”,出臺和完善相關文化保護發(fā)展的政策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fā)辦[2005]18 號)規(guī)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根據這一方針,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就有了合理性、合法性。[7]保護好茶山綢衣燈公等民俗文化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要做好普查工作,逐步建立不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建設傳承人的保護制度,并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

        2.政府采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機制

        茶山鎮(zhèn)文廣保護綢衣燈公的傳承,由東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翠薇駐扎謝膺書院進行宣傳與推廣工作,要全面實施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程,就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物質保證。[8]所以,國家應設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基金,用于資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采錄、保護、教學、研究、傳播、出版,以及資助培養(yǎng)傳承人等。[8]李翠薇開展“匠心傳承·茶山綢衣燈公非遺課堂進高?!被顒?、“綢衣燈公走進茶山當地中小學”和非遺市墟等活動,并進行各項非遺的交流,打造茶山亮麗名片。

        圖5 2016 年8 月22 日,林炯恩最后一次教李翠薇制作茶山綢衣燈公

        3.相關部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茶山綢衣燈公進行媒體宣傳

        加強傳統(tǒng)文化跟民俗的宣傳教育,提高當地人對茶山泥塑文化的認知和保護意識。邀請相關傳承人到學校、社區(qū)、文化廣場等地方舉辦茶山泥塑文化講座,讓更多人了解茶山泥塑文化的魅力;與東莞理工學院、廣東科技學院等高校合作舉辦與茶山泥塑相關的手工DIY 體驗,提高民眾們對茶山泥塑文化的興趣和關注度;結合現(xiàn)保存的“開燈”習俗跟茶山鎮(zhèn)當地的茶園游會舉辦相關的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利用短視頻平臺跟直播平臺,直播李翠薇制作綢衣燈公并拍攝紀錄片,可以重現(xiàn)舊日“開燈”習俗和“公仔街”盛景,作為地方特色文化的宣傳片,向公眾展現(xiàn)茶山泥塑文化的制作工藝及輝煌歷史。

        4.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要培養(yǎng)和保護民俗傳承人

        “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注意: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概念,指明“保護”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有價值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持久地延續(xù)下去。[9]我國傳承人需要更健全的培養(yǎng)與保護體系,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保護的重大行動中,馮驥才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民間文化處于最瀕危的現(xiàn)狀有兩種,一種是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另一種是傳承人的問題。[10]2015 年,茶山綢衣燈公的傳承人林炯恩身患疾病,卻未將綢衣燈公手藝傳承給后代,李翠薇找尋到林炯恩師父之后,用極短的時間把綢衣燈公的基本步驟學會,搶救與保護綢衣燈公是當時最緊急的事情,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很好地傳承到燈公壓紙工藝,可想而知,提前培養(yǎng)和保護民俗傳承人,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具有重要性。

        四、茶山綢衣燈公的文化價值

        (一)茶山綢衣燈公的教育價值

        茶山綢衣燈公具有教育價值,展現(xiàn)了東莞市茶山鎮(zhèn)的人文風情和地方文化,其所體現(xiàn)的民俗文化和英雄情懷,值得我們研究。茶山綢衣燈公蘊含著英雄精神,“四兄弟”查開祥、文天祥、張世杰、陸秀夫是宋朝忠臣,文天祥是南宋末期抗元的代表性人物,“宋末三杰”這段故事不僅在歷史學科有教育意義,更有古詩《過零丁洋》在語文學科的知識考查,可以從多方面教育不同年齡的學生。

        清代的公仔街歷史被清代里人記載,袁意亭寫燈市詩有道:古人說泥土可以做成人的模樣,混沌之中沒有失去純真。都說泥人只顧著前面的塑造而不顧后面,泥塑手藝高的可以稱神。在該詩后面也提到“茶山”,這正是展現(xiàn)茶山的民俗文化之詩,提到了公仔街的盛況,茶山綢衣燈公所蘊含的不僅是當年人們愛看花燈的熱鬧場景,更是人們對于節(jié)日氣氛跟家族孩童出生的期待,這跟開燈的習俗不謀而合。古時,之所以有“開燈”儀式,并非重男輕女,而是因為男子16 歲之后需要承擔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在男子出生之后第一個正月“開燈”,將賀喜之意傳達。

        (二)茶山綢衣燈公的審美價值

        綢衣燈公制作過程中,運用了粵劇臉譜和廣繡等工藝。著衣這一步采用了精致的綢衣跟描花,其形象多采用粵劇造型,裝修衣服的彩衣注重描白跟描金。

        綢衣燈公《七仙女》(如圖6)作為一套作品,在著衣部分,有絲綢手繪、刺繡兩種繪制方法,每一個不同的仙女的描花跟頭飾都有所不同,同時又把不同的民俗故事加入作品之中。綢衣燈公的造型跟綢衣搭配都有審美價值,在綢衣燈公身上除了造型的搭配規(guī)則,自李翠薇老師“搶救性傳承”之后,創(chuàng)新中綢衣燈公的審美價值不斷提高。

        隨著人們審美標準的提升,將傳統(tǒng)綢衣燈公用泥捏的固定公仔手臂改成鐵線,增加茶山綢衣燈公的靈活性;也設計了一款“雙面綢衣燈公”,既能保留茶山綢衣燈公的傳統(tǒng)意義,又能彌補背后的遺憾。通過運用亞克力等現(xiàn)代裝飾材料,使綢衣燈公的頭飾、衣飾更加精美。綢衣燈公不僅擁有其本身的價值,其蘊含的故事情感、審美價值更高。

        五、結語

        用匠心敬傳統(tǒng),煥新非遺瑰寶。東莞綢衣燈公文化起源于南宋末年,最初的綢衣燈公只是一尊手捏的泥像,后來隨著朝代更迭,有了顏色有了綢衣,“開燈”習俗漸漸在莞邑大地遍地開花,漸漸將粵劇元素融入其中,以戲曲人物和民間傳說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造型,還給泥公仔上了顏色,綢衣燈公曾面臨“搶救性傳承”,一門有文化價值的手工藝值得我們保護和傳承。茶山綢衣燈公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亦是東莞地區(qū)人民崇拜英雄及生產生活的直接反映。無法否認的是茶山綢衣燈公身上,不僅寄寓著莞邑人民對先祖的感恩和對英雄的崇敬,更是能被挖掘到“開燈”、查氏、粵劇臉譜等深層的含義。追尋茶山綢衣燈公3 年期間,看著傳承人李翠薇制作的綢衣燈公越發(fā)別致,越來越多人知道了綢衣燈公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路漫漫其修遠兮,初心不改,綢衣燈公如同接近遺失的明珠,源于宋末元初的歷史值得被大眾知曉,綢衣燈公銷聲匿跡五六十年,李翠薇老師的“搶救性傳承”亦證明“人去藝絕”的遺憾隨時可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傳承與文化實現(xiàn)路徑是需要集政府、社會、傳承人多方努力,留住文化根脈,托起民族未來,相信通過越來越多人的努力,一定能向世界展現(xiàn)出更美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風采。

        圖6 《七仙女》 李翠薇/作

        猜你喜歡
        公仔茶山泥塑
        泥塑玩具
        尋根(2023年1期)2023-05-30 03:39:53
        多彩泥塑
        快樂語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38
        泥塑師
        金秋(2021年18期)2021-12-02 01:15:08
        民間美術——泥塑
        可愛的襪子公仔
        比較:公仔找相同
        孩子(2019年11期)2019-11-20 02:51:46
        快樂茶山行
        茶山謠
        心聲歌刊(2018年6期)2019-01-29 02:35:28
        萬畝茶山 十里飄香
        紅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2
        茶山煙云
        文化交流(2015年4期)2015-04-10 07:42:33
        在线不卡av一区二区| 日日鲁鲁鲁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欧洲在线一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久久|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 真人直播 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香蕉 |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久久99精品这里精品动漫6|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干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无码一二专区|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xa片 | 仙女白丝jk小脚夹得我好爽| 精品熟女av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蕾丝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超碰性爱| 亚洲不卡高清av网站| 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 国产三级自拍视频在线| 女同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熟人妻av无码专区| 日韩一二三四精品免费| 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熟女少妇内射日韩亚洲|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