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宋,羅淑燕,洪 昕
三明市從2001年報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來,隨著經濟、交通等方面的發(fā)展,傳播速度加快、發(fā)病人群擴大,成為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本文通過探索三明市2001—2020年間艾滋病流行特征以及流行趨勢,為更精確制定和完善人群預防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2001—2020年期間各年度的疫情資料來源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統(tǒng)》、現住址為三明市(含港澳臺及外籍人員)、標志為已審核的所有病例;人口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統(tǒng)》,總人口數為三明市各年度常住人口數。
將疫情信息導入Excel 2010,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率之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001—2020 年三明市共報告HIV/AIDS 病例967例,死亡174例。報告發(fā)病率為0/105~5.08/105,年平均發(fā)病率為1.8 6/1 05,年平均死亡率為0.33/105,病死率為17.99%。 2017—2020年間,報告發(fā)病數居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的第5 位;2013—2020 年間,死亡率居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的第1位。除2002年外,其余各年度均有病例報告。報告發(fā)病數最高為2019 年,報告131 例,發(fā)病率為5.08/105。三明市疫情流行過程大致可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2007年)為散發(fā)期,傳染方式、人群單一。這7年間共報告22例,年平均報告3.14例,占總報告病例數的2.27%,年平均發(fā)病率0.12/105;此期平均發(fā)展速度為134.59%,平均增長速度為34.59%。第二階段(2008—2017年)為擴散期。疫情逐步覆蓋三明市所有縣區(qū),由重點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其間共報告病例576例,年平均報告57.6例,占59.57%,年平均發(fā)病率為2.24/105,平均發(fā)展速度為26.68%,平均增長速度26.68%。第三階段(2018—2020年)為平穩(wěn)期,報告病例數保持較為穩(wěn)定狀態(tài),個別年份略有下降趨勢。這3 年間共報告病例369 例,年平均報告123 例,占38.16%,年平均發(fā)病率4.77/105;此期平均發(fā)展速度為96.08%,平均增長速度為-4.92%。 此20年間發(fā)病率呈階梯式上升, 2020年略下降,報告發(fā)病率年平均增長率為28.45%。見圖1。
圖1 2001—2020年三明市HIV/AIDS疫情趨勢圖
2001年沙縣首次報告一四川籍病例,隨后在其他縣區(qū)逐步報告病例,至2007年全市12個縣區(qū)均有病例報告。在所報告病例中,港澳臺病例有68例(7.03%)、外籍有40例(4.14%)、外省有100例(10.34%)、福建省其他地市有178例(18.41%)、三明市有581例(60.08%)。 這20年間各縣區(qū)疫情流行趨勢總體均呈逐年增高趨勢,報告病例數居前3 位的依次為沙縣(200 例, 20.68%)、永安市(145 例,14.99%)、尤溪縣(125 例,12.93%);發(fā)病率居前3 位的依次為沙縣(6.33/105)、永安市(5.53/105)、梅列區(qū)(2.87/105)。
自2012年開始各月均有病例報告,總報告病例數以6月和12月較多,分別占10.86% (105例)和10.24% (99例); 2月最少,占4.76% (46例)。
2.4.1 性別、婚姻分布
男女病例數均呈逐年增加趨勢,其中男性782 例、女性185 例,男女性別比4.23∶1。年平均發(fā)病率男性為3.03/105、女性為0.78/10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0.31,P<0.05)。病例以已婚有配偶居多,占45.92%(444/967);其次為未婚,占39.30%(380/967);離異或喪偶的占14.06% (136/967);其他占0.72%(7/967)。
2.4.2 年齡分布
此20 年間各年齡組均有病例報告,最小的18月齡、最大的94歲,平均為(40.75±16.53)歲。病例數呈單峰分布,以20~29 歲最多,占29.06%(281 例);其次為30~39 歲和40~49 歲,分別占20.37%(197例)和19.44% (188例)。在20歲以下年齡組中共報告4.34% (42例),其中10歲以下年齡組占0.72% (7 例)。 病例為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共報告140 例,占14.48%;從2011 年開始每年均有病例報告,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高趨勢。年平均發(fā)病率居前3 位的分別為20~29 歲組(3.65/105)、30~39歲組(2.22/105)、60歲以上年齡組(2.10/105)。各年齡組年平均發(fā)病率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0.14,P<0.05)。見表1。
表1 2001—2020年三明市艾滋病分年齡發(fā)病情況
2.4.3 職業(yè)分布
在9 6 7 例中各職業(yè)均有分布,以農民最多,占29.68% (287例)。其次為家務及待業(yè),占19.34% (187 例)。學生從2013 年開始出現病例,均為男性,共報告45例、占4.65%。
2.4.4 教育程度分布
病例以初中學歷最多,占32.26%(312/967);其次為高中或中專、小學,分別占20.79% (201/967)、20.68% (200/967);大專及以上的占18.30% (177/967),文盲占7.69% (77/967)。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兩個教育程度人群的構成比呈逐年上升趨勢。
性、血液和母嬰傳播等三個途徑均存在。以性傳播途徑為主,占93.79% (907例),其中男男同性性行為(MSM)傳播占24.61% (238例);注射毒品傳播占1.14%(11 例);母嬰傳播占0.52% (5例);輸血途徑傳播0.21% (2 例);其他或不詳占4.35% (42例)。
從2012—2020年, MSM傳播每年構成比均大于20%,病例數總體呈上升趨勢。在238例中年齡最小15歲、最大82歲,其中20~29歲的占47.90%(114/238), 30~39 歲的占24.37% (58/238)。 在10~19歲人群中,同性性傳播比例占該群體病例數的62.86%(22/35),高于其他傳播途徑。未婚男性同性傳播占49.71%,高于其他傳播途徑。高學歷人群比例高于低學歷人群。學生群體中,同性性傳播比例占該群體的73.33% (33/45),高于其他傳播途徑。
2008 年三明市開始統(tǒng)計當年的HIV 檢測份數,至今的13年間共檢測2 107 897人,占累計人口數6.31%。檢測份數構成比(占當地人口比例)每年呈增高趨勢,年平均增長11.32%。報告病例來源主要來自醫(yī)療機構,占61.32% (593/967),從2009 年開始報告病例數均占50%以上;其次為疾控機構,占30.51% (295/967);其他機構占8.17%(79/967)。見表2。
表2 2001—2020年三明市HIV檢測情況表
2001年三明市報告首例病例,是福建省最后一個發(fā)現HIV/AIDS病例的地級市[1]。之后報告病例數逐年增加,并呈以下特點:①報告發(fā)病率為0/105~5.08/105,年平均發(fā)病率為1.86/105,呈逐年增加趨勢,但仍為低流行水平;②傳播途徑以性傳播為主,輸血、吸毒途徑傳播得到控制,同性性傳播有增高趨勢;③病例已由重點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④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壯年,老年人有升高趨勢。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一方面,隨著經濟、文化、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快速發(fā)展,人員流動加快,加大了傳播機會。在經濟較好、交通便利的沙縣、永安市、梅列區(qū),務工人員流動相對于其他縣區(qū)更為頻繁,發(fā)病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縣區(qū)。另一方面, HIV 篩查人數的逐年增加,使相當部分的無癥狀感染者得以及時發(fā)現;而診斷水平提高、監(jiān)測力度的加大、網絡直報報告及時性的提高均使報告發(fā)病數逐年提高。2020 年報告病例數較前3 年略有降低,與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人群社會活動減少有關。醫(yī)療機構是發(fā)現艾滋病病例的主要來源,說明仍有相當部分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隨著檢測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宣傳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一些未被發(fā)現的感染者通過主動檢測將逐漸被發(fā)現,報告病例數將繼續(xù)增加。
從人群分布來看,男性發(fā)病水平高于女性,與男性社會活動更加頻繁有關。發(fā)病年齡主要為20~49 歲的青壯年[2-4],與這部分人群的性活躍程度有關,這與國內其他地區(qū)報告一致。 60 歲以上老人發(fā)病水平呈增高趨勢,可能與這部分人群由于孤寂、喪偶等,往往以暗娼滿足性需求有關。近年來,在公安部門的嚴厲打擊下,暗娼出現形式更加隱蔽。在農村地區(qū)出現流動暗娼;城區(qū)暗娼以出租屋、公園等地出現。國內一些學者的調查發(fā)現[5-6],老年人由于缺乏艾滋病防護意識,與暗娼發(fā)生性行為時安全套使用率低,加上暗娼存在較高HIV 感染率,從而導致老年人感染HIV 增高。 MSM感染途徑從2012年開始報告構成比均在20%以上,并且由于MSM隱蔽性、“群交”比例均較高,干預難度較大,而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較低[7],實際發(fā)病人數可能遠高于報告人數。由于受到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 MSM 人群中有些人會結婚生子,維系夫妻間的性關系,可能會向一般人群傳播[7]。在學生群體中, MSM感染HIV比例為73.33%,這也是高學歷人群構成比高于低學歷的原因之一。同性戀社交APP 極大推動了高學歷人群的進一步擴散,也成為學生MSM在校園進一步蔓延的原因之一[8]。因此,對學生群體開展艾滋病相關知識宣傳講座作為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必要的。
職業(yè)分布廣泛,涉及到我國職業(yè)分類中6 個大類的內容,其中以農民、家務及待業(yè)人員居多。這部分人群的文化程度一般較低,接受艾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有限,加上經濟問題,比較容易接受暗娼性服務,導致感染率較高。同時,這部分人群還與配偶之間有性行為,成為配偶感染的主要原因。
針對三明市的防控重點,應進一步擴大HIV篩查范圍;調整哨點監(jiān)測的數量和對象,加大監(jiān)測和干預力度,提高監(jiān)測和預警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干預模式,針對不同人群開展防控措施;加強學生、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工作,遏制艾滋病在學校和老年人群體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