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由于兒童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因此其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說謊的行為。對于學前兒童而言,說謊行為是一種無意行為,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行為,符合學前兒童的心理成長特點。對于兒童的說謊行為,教師和家長不能僅看到消極的一面,更應看到背后的成因。兒童的說謊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該兒童具備較為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說謊現(xiàn)象是兒童渴望獨立的一個標志。但是,家長和教師如果不對兒童的說謊行為進行及時的糾正,就會給兒童的心理造成影響。家長和教師應正確看待兒童的說謊現(xiàn)象,以更加平和、開放的態(tài)度教導兒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本文分析了兒童說謊的類型和原因,闡述了兒童說謊現(xiàn)象的行為危害,并提出了針對兒童說謊現(xiàn)象的教育對策,以期幫助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兒童說謊主要分為有意說謊和無意說謊兩種類型。無意說謊代表兒童不具備想要主動騙人的動機,且未意識到自己的說謊行為。兒童在無意說謊時,不會表現(xiàn)出緊張、害怕、恐慌等情緒;而兒童在有意說謊時,往往具備說謊的動機,且能意識到自己在說謊,常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緊張、充滿內(nèi)疚感及恐懼等情緒。此外,不同的說謊類型具有不同的產(chǎn)生原因。
(一)導致兒童無意說謊的原因
根據(jù)相關研究可知,導致兒童無意說謊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認知水平低。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處于無意記憶的階段,這會導致兒童在記憶時會存在模糊記憶、表達不清晰等現(xiàn)象。兒童的認知能力具有局限性,對于腦中的記憶片段容易產(chǎn)生錯覺,從而產(chǎn)生有悖于事實的描述。二是幻想與現(xiàn)實混淆。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會把現(xiàn)實中的事物與想象中的事物相混淆,把想要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這種行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屬于成長階段的正常心理行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批評兒童的說謊行為,應耐心了解兒童的真實想法,與兒童進行有效的溝通。三是自信心的萌動。受認知能力的影響,兒童在理解和認知事物時,會對自己的行為夸下???,這是兒童自信心萌動的表現(xiàn),并非“吹?!毙袨?。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保護兒童的積極性,客觀地引導兒童,讓其認清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幫助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二)導致兒童有意說謊的原因
導致兒童有意說謊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虛榮心理。虛榮心是一種表面風光的虛浮心理。兒童有時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會通過說謊行為獲得一時的快樂,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家長在面對這種謊言時,不能過于責備兒童,而是應采取疏導、開解的方式,讓兒童意識到不良后果,從而主動杜絕說謊。二是逃避懲罰。絕大多數(shù)兒童說謊的原因是為了逃避懲罰。有些家長在教育兒童時,不問清緣由就責怪兒童,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兒童出現(xiàn)恐懼心理。而有些兒童為了逃避懲罰,就會出現(xiàn)說謊的行為。三是成人說謊,影響兒童。兒童雖然年齡小,但是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有些家長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經(jīng)常說謊,給兒童帶來了不良的示范。
(一)增加心理負擔
當兒童有意說謊后,會存有恐懼、焦慮以及自責的心理,陷入謊言的自相矛盾中,進而加重心理負擔。有些兒童如果在第一次說謊時沒被拆穿,就會繼續(xù)說謊,一次又一次,最終形成惡劣后果。如果家長和教師不及時糾正兒童的說謊行為和心態(tài),就無法讓兒童意識到說謊的嚴重性,久而久之,兒童的心理也就會逐漸扭曲變形。
(二)形成畸形人格
兒童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尚未形成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是非辨別能力,沒有掌握正確對待別人的方式。在與其他同伴交往的過程中,有的兒童會出現(xiàn)任性、固執(zhí)的心理,有的兒童會出現(xiàn)膽怯、自卑的心理。為了填補這種心理的不平衡,兒童可能會產(chǎn)生說謊行為。此外,兒童很難清晰地辨別現(xiàn)實與想象,會出現(xiàn)原則與行為脫節(jié)的情況。如果家長或者教師沒有及時地糾正兒童的說謊行為,就會使兒童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久而久之,導致兒童形成畸形的人格。因此,家長和教師要正確認識兒童的說謊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三)影響人際和諧和社會穩(wěn)定
說謊行為會降低別人對己的信任值,引起摩擦,對人際關系產(chǎn)生影響。同時,說謊行為會讓自己感到焦慮和愧疚,破壞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關系。
(一)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給兒童樹立榜樣
家長和教師是兒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兒童崇拜的對象,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兒童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和教師要有效地糾正兒童說謊的不良習慣,必須從自身做起,努力規(guī)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避免說謊,給兒童樹立良好的榜樣。兒童說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符合兒童的心理成長特點。面對兒童的說謊行為,家長和教師不能一味地責備,而應了解兒童內(nèi)心的想法,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兒童而言,由于其年齡較小,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家長和教師應做好有效的引導,避免兒童再次出現(xiàn)相同的錯誤。
(二)了解兒童的心靈,愛護兒童的自尊心
兒童的說謊行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則是無意的。有時,兒童說謊并非想要欺騙別人,而是一種自我認知夸大的外顯。家長和教師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應摸清兒童說謊的動機,用理智、公平的態(tài)度評判兒童的說謊行為,而不是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兒童,否則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打消兒童主動表達自己想法的積極性。家長和教師要多與兒童溝通,了解兒童的真實想法,告知兒童正確表達自己的合理方式,通過正面引導讓兒童主動意識到說謊行為的危害,進而降低兒童說謊的概率。此外,在教育兒童時,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方法,否則會出現(xiàn)適得其反的結(jié)果。
(三)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配合
家庭和幼兒園是兒童生活和學習的場所。要糾正兒童說謊的不良行為,不僅需要家庭做出努力,還需要幼兒園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兒童而言,他們都希望自己被教師關注,得到教師的稱贊和喜歡。大多數(shù)兒童愿意聽教師的話,教師要把握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及時地糾正兒童的不良行為。同時,家長需要大力支持并配合教師。例如,有些兒童不愿意上幼兒園,對家長撒謊說教師很兇,總是批評他,如果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找教師討要說法,就會給兒童形成負面印象。在生活中,家長不能過于溺愛兒童,應讓兒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為可做,哪些行為不可做,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避免兒童出現(xiàn)說謊行為。家長對于兒童的說謊行為常表現(xiàn)出焦慮的情緒,對此,教師可以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進行定時的家訪,了解兒童生長環(huán)境,從根本上杜絕兒童說謊的可能性,幫助兒童改掉說謊的不良習慣。
綜上所述,為了糾正兒童不良的說謊行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家長和教師要相互配合,在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給兒童樹立良好榜樣,愛護兒童的自尊心,全面地了解兒童的說謊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兒童意識到說謊行為的危害。
(作者單位:勝利油田墾利協(xié)調(diào)服務中心井下北學前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