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樺
S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s四個單詞的縮寫,分別代表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顧名思義,STEM教學就是圍繞這幾個單詞所代表的意思來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但它并不是這四門學科的簡單相加,而是將這四門學科結合成一個更加完美的整體,來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一、轉虛為實,增強實踐能力
STEM教學模式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通過3D投影或全息技術轉化為影像,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接觸科學、感受科學。例如,在講解建造房子的基本原理時,教師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向學生普及房屋建造的基本知識,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如何建好一棟房子,接著讓每個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自己的房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先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得建房子的理論知識,再通過動手實踐獲得實踐經驗,這樣就能夠強化記憶,對這部分知識留下更深的印象。這種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現(xiàn)實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學生“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問題。
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天性使他們對未知的事物有很強烈的好奇心,STEM教學注意到了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很快領悟知識的精髓。只有讓學生不斷提出疑問并讓教師加以解答,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STEM教學法恰恰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鼓勵學生主動探討、研究相關知識。并且,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實地學習,例如,在紡織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紡織廠進行實地考察,在學生觀摩的同時向他們講解相關知識及操作要點,之后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其中的樂趣。教師還可以組織討論會,讓學生與紡織廠的員工進行交流。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學習能力,可謂一舉幾得。
三、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高度。STEM教學法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情感滲透法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良心態(tài)。在這套模式下,經過專門培訓的教師可以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來不斷給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有趣的教學內容一步步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例如,在進行關于保護環(huán)境的話題學習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話劇表演等方式感受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感受科學魅力的同時,提高藝術修養(yǎng)。
四、學科有機結合
STEM教學模式是四門學科的結合,因此它可以兼顧很多方面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科融合來解決某一門學科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各個學科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四門學科的內容對單獨的問題進行分析,這樣可以以更加全面、完整的視角深入剖析問題。以前,教師往往分門別類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學生只能自己領悟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由于學生自身知識面有限,他們往往無法很好地厘清學科之間的關系。例如,對于一道數(shù)學計算題,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解答的話,學生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答案,而倘若換一種出題方式,改用物理語言來描述這道題目,很多學生就不能理解它的解題思路。這就是傳統(tǒng)的分學科教育模式的弊端所在,即同一個題目僅僅換一種學科語言來闡述,就讓很多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STEM教學模式則在一開始就注重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育的初級階段就引導學生以多種思路思考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STEM教學的應用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獲得長遠的發(fā)展,時刻保持對學習的熱情,跟上時代的步伐。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