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麗 宋善華
[提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被稱為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程進行系統(tǒng)總結的經(jīng)典政治文獻,又是引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捌咭弧敝匾v話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論斷,深化了對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教學體系,進課堂、進頭腦,是思政課教師不可推卸的政治任務。文章系統(tǒng)論述了如何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
[關鍵詞]“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教學
[作者簡介]盧麗麗,江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宋善華,南昌醫(y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13)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重要講話。這篇全長7130字的講話內涵豐富、意義重大,講話全面系統(tǒng)總結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謀劃了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的道路。這篇講話既是對過去百年歷程系統(tǒng)總結的經(jīng)典政治文獻,又是引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講話被稱為是國際共運史、中共建黨史上一篇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文獻?!捌咭弧敝匾v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論斷,深化了對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講話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當前在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熱潮。學習好、貫徹好“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全面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政治綱領和行動指南。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是在2021年7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七一”重要講話后,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領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領導小組迅速組織專家學者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18年版)進行了修訂,目的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大學課堂、進學生頭腦的主導者、引領者、傳播者,教師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掌握領悟程度、貫徹落實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對講話精神的熟悉程度,進而決定了時代新人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責任感、使命感、歸屬感和自覺性,決定了能否把全黨全國人民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和不竭動力。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中的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有機地、恰當?shù)?、有效地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體系,需要學習研究揣摩,更需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變革教學手段。本文從融入點、內容設計、教學實踐等幾個方面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如何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進行闡釋。
一、融入的目的
課堂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全黨全國上下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大背景下,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是一種最高效、最扎實、也是覆蓋面最廣泛的學習教育方式。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目的。
首先,有利于思政課教師用最新理論武裝頭腦。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堂教學的引領著、主導者、傳播者,教師對講話精神的學習領悟程度,關系到講話精神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貫徹落實程度,一定程度關系到青年學生能否自覺擔當復興大任、成為時代新人的歷史自覺。教師要立足文本深度解讀,同時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要立足實踐變革教學方法,更要在建黨百年輝煌之時,全面建成現(xiàn)代化強國號角已經(jīng)吹響的大時代背景下回應學生困惑,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有機融入到教材的各個章節(jié)。教材體系的更新,有利于教師對講話精神進行系統(tǒng)性學習和梳理,進而能用最新理論武裝頭腦。
其次,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全面理解“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豐富內涵。“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雖然只有七千余字,但這篇七千余字的講話所包含的內容高度凝煉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百年來的奮斗成就,既有對過去百年的全面回顧,又有對未來新征程的謀劃,講話所包含的豐富內涵遠遠超越了七千余字所要表達的內容。全面、系統(tǒng)、高屋建瓴。如何把七千余字的內容讓學生學深悟透,必須把講話的豐富內涵與課堂教學的豐富內容有機融入,讓學生明白,這篇講話貫穿在課程學習的始終,在每一個章節(jié)中都有體現(xiàn),從而從知識性、學理性、政治性等不同層面對講話內涵有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
二、融入的實踐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教材已經(jīng)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觀點編入到教材中。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18版)相比,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融入了哪些新觀點、新思想、新論斷。本文將按照章節(jié)逐一論述?!端枷氲赖屡c法治》(2021年版)融入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不僅包括“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還包括十九大以來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本文就專門針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如何融入到《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教學中展開論述。
1.緒論部分。“七一”重要講話開篇就莊嚴宣告,我們實現(xiàn)了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一莊嚴宣告,點明了我們處在一個什么歷史方位,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時代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關鍵的時代,這與教材中“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內容相對應,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視頻等方式,讓同學們深刻領會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在“七一”重要講話的結尾,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總書記用一個“己任”——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三個“氣”——志氣、骨氣、底氣,三個“不負”——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向新時代的青年發(fā)出時代最強音的號召。既告知了青年人的時代責任,又告知了如何去擔負起時代責任。教材以《擔當復興大任、成就時代新人》為緒論部分的章節(jié)名稱,用總書記的講話點名主題,讓青年在開篇就明白自己的時代使命。緒論又是整本教材的總論,具有綱舉目張、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緒論部分,結合“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的宣告和寄語給學生們闡述清楚,十分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認識,對自己肩負時代使命的認識,促使大學生自覺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緊密結合起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進而轉化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素養(yǎng)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在《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這一章中,要把“偉大建黨精神”之“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融入第二章第一節(jié)“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的教學中。把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部分內容融入到教材第二節(jié)堅定信仰信念信心中的“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32字的偉大建黨精神,并提出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之源。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jīng)百年苦難求索而走向輝煌的精神密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偉大建黨精神有其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在教學中把“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緊密結合“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能夠拓展這一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深刻體悟到中國共產(chǎn)黨人正是靠著理想信念走到今天,更要靠著理想信念開辟新的未來,增強同學們自覺把自身理想與社會理想、國家理想統(tǒng)一起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捌咭弧敝匾v話提出,“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七一”重要講話中的全新表述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教學中拓展對馬克思主義真理作用的認識,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人民性、科學性、實踐性、開放性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實際緊密結合,深化大學生全面、科學、準確地認識馬克思主義,進而增強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指導自己的人生觀,增強用實際行動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自覺性。
3.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中國精神》這一章節(jié)中,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中關于中國精神、愛國主義的相關內容融入到這一章節(jié)的相應知識點中?!捌咭弧敝匾v話的全篇,都貫穿著一種愛國、團結、自信、友善的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中國精神具有獨特的中國元素。中國精神為中國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具體表現(xiàn)為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在“七一”重要講話中,“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四”個創(chuàng)造,“一”個勝利,“三”個偉大成就,充分了體現(xiàn)了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奮斗精神;“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xiàn)了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偉大的團結精神;“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體現(xiàn)了偉大的斗爭精神;“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堅持大團結大聯(lián)合”,這充分體現(xiàn)了偉大的團結精神;在講話的結尾,習近平總書記說道:“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xiàn)!”并且高呼“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偉大、光榮、英雄的中國人民萬歲!”體現(xiàn)了偉大的夢想精神??梢哉f,中國精神之偉大奮斗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貫穿于“七一”重要講話的全文,讓人信心滿懷,備受鼓舞。把這些內容有機融入到弘揚中國精神這一章節(jié)中,會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尊嚴感、榮耀感和自信心。讓大學生自覺成為中國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承者。
4.在《明確價值要求 踐行價值準則》一章中,把“七一”重要講話中關于人民的相關論述融入到第二節(ji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顯著特征之二“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的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核心價值觀的屬性決定了他具有人民性的顯著特征?!捌咭弧敝匾v話中,“人民”是高頻詞,先后被提到86次,從始至終,以人民為主基調,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講話中在宣告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時談到:“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接著“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切斗爭……”“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自立更生、發(fā)憤圖強……”“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wěn)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體人民共同富?!薄氨3滞嗣竦难饴?lián)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繼續(xù)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偉大、光榮、英雄的中國人民萬歲”,在講話中把關于“人民”的論述摘抄提煉出來,讓同學們去感受和體會,從而深刻理解人民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屬性。通讀講話原文,領會講話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不言而喻。
5.在《遵守道德規(guī)范 錘煉道德品格》一章中,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堅持以為人民服務”與“七一”重要講話中關于人民的相關論述相結合。(在前面有詳細的論述,這里不再展開)“七一”重要講話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與教材中“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內容相融合。“七一”重要講話中的偉大建黨精神與教材中發(fā)揚中國革命道德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但馬克思主義必須不斷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成為指導中國實踐的指導思想。中國化的過程就是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過程。比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然合一的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思想;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關于清廉從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的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著力建設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干部隊伍建設的思想。
偉大建黨精神中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精神正是革命前輩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培育起來的革命道德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集中體現(xiàn)。成為了我們在前進道路上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而革命道德也是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信念中的支撐下產(chǎn)生的一種道德,這個理想信念就是偉大建黨精神中所概括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6.在《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yǎng)》一章中,在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征中,社會主義法律體現(xiàn)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tǒng)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廣泛的人民性,體現(xiàn)了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與“七一”重要講話中關于人民的相關論述融合起來。我國制定法律的權力屬于人民,社會主義法律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通過這一融合讓同學們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
三、融入的意義
通過以上融入實踐,可見“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已經(jīng)寫進教材,貫穿其始終,需要思政課教師進行研讀、領悟、闡釋,需要思政課教師及時更新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行為,按照教材的邏輯思路,扎扎實實把“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課程體系中。融入式教學是一次教學相長的學習過程,既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tǒng)領悟學習講話精神,通過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領悟,深刻感悟思想偉力,進一步凝聚前行力量。匯聚起14億多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思想道德與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潘珗斐,李永杰.努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7-09.
[4]王躍.馬克思整體性歷史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