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琴,王重娟,王 梅,李仲昆
(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 藥學部,云南 昆明 650051)
潛在不適當用藥(potentially 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 是指藥物有效性尚未確立和(或)藥物不良事件的風險超過預期的臨床獲益,同時缺少較安全的可替代藥物。1991年Mark Beers首次提出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的判斷標準:Beers標準,該標準于1997,2003,2012,2015年進行了四次修訂[1]。Beers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較為認可的一種標準,廣泛應用于各國養(yǎng)老院、老年病區(qū)的藥物使用調查中。2017年發(fā)布了《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2],該標準為目前較新、較為貼近中國老年人用藥情況的PIM標準。為了解本院老年病科用藥情況,我們應用《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 (2017年版)分析評價我院老年病科100例80歲以上老人的用藥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對象和方法一、研究對象 我院老年病科2019年1月-2月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齡≥80歲,排除身高、體重信息不完全的病例。
二、研究方法 通過曼荼羅電子病歷系統(tǒng)提取病歷,摘錄患者病歷號、年齡、體重、住院時間、診斷、用藥、肝腎功能、不良反應等具體數(shù)據(jù)。應用《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2017年版)分析、評價統(tǒng)計資料,該標準包括: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A級警示藥物24種/類)、(B級警示藥物48種/類),中國老年人疾病狀態(tài)下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A級判斷標準25種疾病狀態(tài)下35種/類藥物)、(B級判斷標準9種疾病狀態(tài)下9種/類藥物)。
結 果一、基本情況 此次抽取共100個老年病科病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齡80~96歲,平均年齡(87.15±3.64) 歲,住院天數(shù) 5~18d,平均住院天數(shù):(11.16±2.50) d,患疾病數(shù)4~23種,平均患疾病數(shù):(13.27±4.63) 種,用藥種類4~34種,平均用藥數(shù):(17.13±6.81) 種。
二、潛在不適當用藥發(fā)生的情況 在抽取的100例病例中共發(fā)生潛在不適當用藥89例,與藥物相關的潛在不適當用藥(A級警示藥物)11種,共計173例次,茶堿類、氯吡格雷、螺內酯、艾司唑侖、胰島素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見表1。與藥物相關的潛在不適當用藥(B級警示藥物)3種,共計6例次;其中高風險藥物2種,出現(xiàn)5例次,見表2。疾病狀態(tài)下潛在不適當用藥(A級判斷標準) 存在8種疾病狀態(tài)下7種藥物,共計39例次,見表3,未發(fā)現(xiàn)疾病狀態(tài)下潛在不適當用藥(B級判斷標準)。
表1 與藥物相關的潛在不適當用藥(A級警示藥物)
表2 與藥物相關的潛在不適當用藥(B級警示藥物)
表3 疾病狀態(tài)下潛在不適當用藥(A級判斷標準)
討 論一、《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判斷標準》 (2017年版) 是目前最新的、專門針對中國老年患者PIM的評價標準,更貼近中國老年人用藥的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促進老年用藥的安全合理。
二、本次研究通過分析我院老年病科80歲以上老年患者用藥情況,發(fā)現(xiàn)多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潛在不適當用藥情況在我院普遍存在。100個患者平均用藥數(shù):(17.13±6.81) 種,最多用藥數(shù):34種,最少用藥:4種。發(fā)生潛在不適當用藥頻率最高的為茶堿類共計44例,茶堿類平喘藥的ADR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精神系統(tǒng)損害、消化系統(tǒng)損害及心血管系統(tǒng)損害等[3],并且由于治療指數(shù)較低,治療窗較窄,個體差異較大,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此藥時應尤為注意。100例老年患者共中有76例患有高血壓,而其中35例使用了利尿藥螺內酯,而螺內酯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高血鉀風險。有34例使用了氯吡格雷,但是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會使出血風險增加,并且隨年齡的增長,出血率也顯著增加[4],因此對于高齡老人更應謹慎使用。
三、吲哚美辛發(fā)生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主要機制有兩個:該藥抑制了環(huán)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減少保護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該藥進入胃腸道后直接損害胃粘膜的線粒體[5]。吲哚美辛栓由脂肪性基質制成,經直腸黏膜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能夠減少口服藥物的直接刺激[6,7],但因為存在另一個全身作用機制,因此臨床上該藥所致的胃腸道反應也有報道,且該藥風險強度為高風險,尤其是基礎疾病較多、各器官衰竭退化的老年人更應謹慎使用。
四、本次研究的潛在不適當用藥發(fā)生率高達89%,涉及潛在不適當用藥的藥物共計14種,共計179例次;疾病狀態(tài)下潛在不適當用藥涉及8種疾病狀態(tài)下7種藥物,共計39例次。該比例高于段蓉等[8]按照《中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目錄》得出的1000例60歲及以上老年患者中有58.50%存在PIM。高于張海苗等[9]應用2015版Beers標準分析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住院患者PIM發(fā)生率為78.59%,不同等級醫(yī)院發(fā)生率分別為:二甲(46.00%),三乙(76.67%),三甲(83.71%)。本結果與其他研究者的結果存在差異的可能的原因有:本研究選取的患者年齡均在80歲以上,基礎疾病較多,多重用藥問題普遍存在。此外本研究選取的病例數(shù)較少,在比例問題上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誤差,但仍能反映出目前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發(fā)生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