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緯
摘要:現(xiàn)代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體系中有著方向和靈魂的重要地位,無論是對社會、學校、學生本人還是家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盡管如此,現(xiàn)階段我國在中學生群體德育工作方面的開展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對中學生群體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產(chǎn)生消極影響,還會對初中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產(chǎn)生阻礙。為此,本文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生;德育問題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德育課教學成為落實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先驅,因此,加強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此外,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模仿能力較強、可塑性較高,同時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抓住初中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把握初中生成長的特殊時期,并針對傳統(tǒng)德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作為主要目標,進而采取有效方法,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1 增強教師德育素質(zhì),發(fā)揮模范楷模作用
班主任作為初中班級中的核心管理者以及領路人,其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對于班級學生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著耳濡目染的影響,班級學生展現(xiàn)出來的整體面貌以及班主任的德育素養(yǎng)也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就當前德育工作開展狀況而言,一些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意識較為薄弱,在實際管理當中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忽略了學生思想心理的發(fā)展狀態(tài),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是尤為不利的。
作為一名處于叛逆期學生的班主任,不僅僅要對學生的文化成績進行關注,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心理變化進行重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教出一個有道德又正直的人,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班主任可以從以下方面來促進自身品質(zhì)的進一步提升。首先,班主任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教育之余要對初中生心理發(fā)展、學生教育、班級管理等有關書籍以及文獻資料進行觀察翻閱,從而通過理論指導來幫助其完善班級管理工作,并不斷積極探索與學生發(fā)展相契合的有效性措施;其次,班主任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學生,不能以文化成績來區(qū)別對待學生,要讓學生能夠得到同等份的關懷與呵護,再者,班主任要轉變教師為主導的觀念,要與學生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給予的尊重。尊重是道德情感的核心前提,初中生雖然情緒變化莫測,心理發(fā)展尚處于發(fā)展中階段,但是他們尤為渴望得到教師和他人的尊重。
2 重視德育實踐教育活動
自媒體與多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初中學校對教師群體的教育技術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教師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滲透德育觀念和德育思想的過程中也需要講求創(chuàng)新。首先,應當把原有的理論教學方式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開展方式轉變。只采用重復機械的說教,對學生展開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理論知識的教學同實踐活動教育有機結合,給初中生群體創(chuàng)造條件,構建情境,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體會到德育情感的熏陶與渲染。比如,德育教師在給學生滲透責任意識時,可以從實際生活中有關責任的案例出發(fā),讓學生討論“在彭宇案后,在遇到老人跌倒現(xiàn)象后,應不應該去扶”,這些社會上的熱點話題無疑會成為德育教學中生動、鮮活的案例,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社會上的各種道德問題, 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此外,需要把單向灌輸模式轉化成雙向交流互動模式,激發(fā)初中生群體對學習活動的能動性與自覺性, 使他們能夠樂于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初中教師可以多組織開展競賽式的、小組討論式的、辯論式的教學任務和活動,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的思維素質(zhì)在不斷碰撞中獲得升華。
3 聯(lián)系家長攜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在學生人格發(fā)展和道德品質(zhì)塑造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初中階段為學生進行德育時,教師也應當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主動地利用多種方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xiàn),并為家長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在家長與教師的完美配合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德育指導,形成德育合力,提升德育的效果。
例如,在做家校共育工作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家長會和即時通訊技術,建立線下和線上兩種溝通形式,有效地指導家長參與到德育的活動之中。首先,教師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向家長講解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使得家長提高自己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主動地參與到德育的活動之中。之后,教師也要為家長講解一些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的方法,讓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秉承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其次,教師利用即時通訊技術搭建與家長的線上溝通渠道,引導家長將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結合學生的家庭行為,對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從而更好地安排學校的德育活動。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交流的方式,不定時地向家長推送學校的德育教學主題,引導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展開德育活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成才、成長的關鍵時期,初中學校和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德育方向的有效引導,在學科知識教學過程中滲透正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思想,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對初中生群體進行德育教育主要陣地,通過主題班會、情景創(chuàng)建以及課程的有效改革等方式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家庭方面也需要轉變不合理的德育觀念,給學生營造舒適、安靜的德育環(huán)境,配合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發(fā)揮德育合力,使初中生群體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道德品質(zhì)得以有效提升,進而推動學校的德育工作體系獲得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凌燕. 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班級德育教育研究[J]. 科學咨詢,2021(5):56-57.